浅谈看图写话教学策略
(2016-12-24 09:50:15)| 分类: 课题研究 |
浅谈看图写话教学策略
《新课程标准》指出,低年级的写话目标是“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像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因此,看图写话是低年级作文教学的重要一环,它是学生写作的基石,是写作文的准备阶段。学生进行看图写话的过程是怎样的?我们该如何知道学生提高看图写话的能力,为中高年级的作文作铺垫?本文就看图写话的这两个问题展开探讨
首先,我们先来探讨一下,什么叫看图写话。顾名思义,“看图写话”就是根据指定的图片写一段话。但是,这个看似简单的写话其实包含了复杂的层次。“看图写话”包含了四个过程:看→想→说→写。当学生看到一幅图后,双眼在充分观察后把看到的表象输入大脑进行想象加工,然后把各种各样想到的信息进行加工整理,通过“说”这个环节有条理地表达出来。最后,用文字完整具体地把口头表达的内容记录下来,成为一段话。因此,这四个环节是紧密相连,缺一不可。
1、“看”是前提。
“看图”是写话的基础。没有把图画内容看清楚,就不能准确表达图画内容。由线条和色彩组成的图画形象只有通过观察才能感知它,理解它,表达它。观察质量的高低,决定着表达质量的好坏。二年级以多幅图为主。学生看图的过程,就是发展学生的观察力的过程。刚入学的孩子,观察的事物是随意的,看到什么就是什么,没有目的性也没有观察的顺序。
2、“想”是灵魂
学生光把图上看到的内容如实描述,那就只能是平淡一两句话。
例如:
“星期天,小红和伙伴们到公园跳绳。后来,他们决定来个跳绳比赛。小红努力地跳啊跳,越跳越快,最后还拿了第一名呢!
从看到想,这是形象思维转换成抽象思维的过程。学生的想象翅膀一旦张开,平淡的图画充满了生动的内容,既发展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也有效地发展了学生的想象力。因此,“想”是看图写话的灵魂,缺少了丰富的想象,学生就只能写出平淡无味的语句。
3、“说”是过渡
说话应该大家都会,但会说话,能把话说漂亮,确实一门学问。 “口语表述水平的高低与一个人的思维能力的强弱密切相关,口语表述水平的提高,其实取决于表述者思维素质和能力的提高。”【②】这就说明说话训练是何等重要。
但是,很遗憾地,现在有的地区的语文课程中,却取消了说话课。取而代之的是课本中语文园地的“口语交际”,以及课文中的口语训练。但是,这些口语训练并没有系统性和连续性,这里说说,那边讲讲,说话训练流于表面,只偏重了识字认字方面的训练。因此造成某些学生看到一副图画,要么不敢说,要么不会说,要么心里明白却不知怎么说。学生的“想”不能有效地通过“说”表达出来,那就是茶壶里煮饺子——有嘴却倒不出来。因此,学生在写作时能表达清楚,有条理具体,那么写话就轻而易举了。
4、“写”是终点
看图写话,最终还是归结到“写”上面。低年级的写话,一年级以写好一句话为主,二年级则主要进行连句成段的句群训练。刚开始学习写话的时候,学生识字量有限,因此,不求生动具体,只要学生能把话写完整,写得通顺连贯,别人能够看懂即可。但经过一段时间的写话训练后,学生具备了写完整的话的能力,观察力和想象力都得到一定的发展,因此,写话的要求再进一步,要求学生写具体,写生动。
理解了看图写话的整个过程,便能更好地指导学生进行写话训练。
1、明确看图的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1)从整体入手,首先要能看清画面,初步感知图画的主要内容。这样做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对事物的认识能力和概括能力。指导学生观察左图,让学生一一回答下面四个问题:①图中画的是什么时间(或季节),你从哪看出来的?②图中画的是什么地点(或地方),你从哪看出来的?③图中画的是谁,他们是什么关系?请你分别给他们起个名字,如果画中的人物多,也可在联想时再给他们起名字。④他们都在做什么?初步让学生整体感知图上的内容,学生大概能能说出“这里是海边。”“在早上”、“有小朋友在玩耍。”把这些规律告诉给孩子,让学生学会带着问题进行观察,他们才能够准确地理解图意。
(2)观察背景。如从画面中能知道是什么时候,画上还有什么,它们和画面上的人物有什么关系。学生进一步观察,能说出“这是在暑假(夏天),前面有一个男孩在堆沙,后面还有两个女孩子在玩水。”
(3)观察细节,抓住重点。如人物表情、服饰、用具等,学会抓住重点仔细观察。图上的主要事物是在一个男孩沙滩上堆沙城堡,主要人物是那位男孩。教师必须让学生在要能在图中所描写的事物中,思考找出主要事物;在图中许多人物中,找出主要人物,对主要事物或主要任务要仔细观察。这也就是在文中需要进行具体描写的地方。
想”是看图写话的灵魂。“想”分为两个层次:一是联想,指老师提出的问题怎样回答;二是指想象。老师提供的问题给了学生思考的方向,让学生展开了想象的翅膀。教师在指导过程中可以通过提问来引导学生进行联想,如例图,可以启发学生观察图上的男孩的表情,想想他的心情怎样?猜猜他还会说些什么?图上的小朋友们还会有那些活动……通过联想,让学生把观察的静止画面变得动态起来,让图上的画面变得更加丰富具体。其次,指导学生想象画面外的内容,如人物的语言对话,故事的发展和结局等,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开拓了思维,想得更多,想得更深。
3
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了充分的联想和想象后,如何能把图上的内容有条理地表达出来呢?这就需要学生有一定的语言组织能力。学生在老师引导下充分地进行联想和想像后,脑中出现了不少画面,但这些画面是散乱的,因此老师要引导学生按一定顺序说出来,例如由远到近,由上而下,由内到外等。指导时,让学生明确先说什么,再说什么,最后说什么。学生的表达有一定的顺序,就有了写话的框架,学生也更愿意表达了。
但是,表达能力因人而异。表达能力好的学生当然能在老师引导下说出精彩的语句,但是老师也不能忽略了其他学生的表达需要。往往我们在一些公开课中,总是发现上课的老师老是跟那几个积极发言的学生在对话,其他学生仿佛是一个旁听生。如果课堂上老师只与表达能力好的学生交流,那么其他学生就没有表达的愿望了。因此,老师必须提供给学生表达的舞台,例如在指名一两个表达较好的学生进行说话后,再在全班进行同桌对说或者学习小组交流等,让每个学生都有表达的机会和交流的机会。老师在知道学生进行表达时,也应把重点放在中下生上,在引导和帮助下让他们都能获得表达的成功感。在引导学生表达的过程中,老师的激励语言也很重要。“你说的跟别人不一样,很特别!”“你用的词语真好!”“谁能比他说得更多?”低年级的学生在激励下能越说越多,越说越好。
在老师指导下,学生已进行了充分的想像和表达后,便需要动笔写下来。《语文课程标准》的低年级学段的写作要求是写话,这是为中高年级的写作做铺垫的。而一段话,其实是由好几个句子连成的,因此,老师首先让学生学会写好一句话。特别在一年级的教学中,可以指导学生进行一句话的写作训练,要求学生看图写好一句话。但这一句话必须是通顺的,完整的,能表达出图意的。对于一年级的孩子,能写好一句话,能把时间地点人物事情写清楚,写完整就可以了,同时要要重视书写、用字用词、表达内容以及标点符号的使用。在写好一句话的基础上,逐渐过度到写好一段话,这样学生就得心应手了。学写一段话是孩子将自己片断的,不系统的观察和思想活动外化的最好形式,也是孩子作文水平发展和提高的必经阶段,从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心理发展规律来说,它至关重要。指导学生写话,要求学生写通顺,写完整,有时间地点人物事情,有起因经过结果。在要求写话写完整的基础上,老师要求学生把话写具体,特别在重点事物或人物上写具体,写出细节,写出人物的心理活动和动作神态。在写完整写具体的基础上,老师也应引导学生写出自己个性的话。学生的想象是无限的,有的语句是很有创意的,老师应该引导学生把精彩的语句用在写话上,写出富有个性的话语。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