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乾隆皇帝,喜欢吟诗作对。时常出些谜语对联与朝臣逗乐。刘墉金榜题名,当朝的新科状元,乾隆自然要召见,可一看刘墉这长相,背上就像背了个大锅,乾隆心中不大喜悦,于是就说新科状元,我出一联你对下联,上联是,棺木难做顶梁柱。
刘墉一听,就知道乾隆是拿他的长相说事呢!这怎么对呢?对不好就有冲撞的意思惹祸上身。想来想去这联不能对,于是假装苦思冥想都想不出来,口中说,哎呀!万岁爷这是千古绝对呀!这联不仅我对不出,满朝文武也无人能对。天下有识之士恐怕也无人能对此联。乾隆一听心里就明白了刘墉的意思。心想此人高明,他知道我是说他,不对,既给足了我的面子,又保全了自己,也罢。就留他在身边,从此乾隆对刘墉格外赏识……
赠扇
乾隆坐着有棱有角的八抬大轿,到处游玩,行至一桥头兴致来了,便随口说道,八方轿,轿八方,八方轿上走八方,八方,八方,八八方。乾隆话音刚落,只见桥下一衣裳褴褛的老者即刻接道,万岁爷,爷万岁,万岁爷前呼万岁,万岁,万岁,万万岁。乾隆一听,额,这对挺好,只是他怎么知道我是万岁爷呢?于是就高声叫道,老人家,您做什么的?
老者回答,我啊!运来时可与君王同坐,运不通时行乞与丐为伴。本是说书人,老了,说书没人听了,就靠行乞要饭为生。乾隆又问,您怎么知道用万岁爷对我的对子呢?听到您的对子,觉得用万岁爷对比较工整。老者回答,那您知道我是谁吗?不知道。
说到这里,乾隆觉得老者能对出这么绝佳的对联,一定不是等闲之辈。就对他说,我送个县官给您做,做不做?老者回说,俗话说,乞丐讨了三年饭,送个县官也不干,要饭自由自在习惯了,不想当官了。乾隆又说,送您一百两黄金,总可以吧!随即命随从拿来银票,老者说,不不不,我一要饭之人,要黄金干什么,没地方放,搞不好还要生事端。乾隆一听人家什么都不要,于是就说,我赠您一把折扇,不可拒绝!说完拿起笔墨随即写道:路遇一老叟,江南是故友,赐官他不做,送金又不收,折扇赠一把,伴尔天下走,逢州州官接,逢县县官留,若是敢抗旨,小心项上头。
这时老者方知眼前的这位就是万岁爷。于是接过扇子磕头谢恩。带着这把扇子,行走江湖,说书讲文,警言传善,从此以后,手拿折扇说书成了说书人的标配。
乾隆考和珅
一日乾隆对和珅说,我出一谜,你来猜,猜对了有赏,猜不出受罚。什么上?什么下?什么东?什么西?和珅一听,就这简单的几个字,怎么猜啊?猜不出,回到家里唉声叹气,夫人提议请刘墉帮忙。于是和珅好酒好菜宴请刘墉,求刘墉帮忙猜谜。
当他说出什么上?什么下,什么东,什么西时,刘墉微微一乐,这不是很简单的谜语吗?金针上,茄子下,冬瓜东,西瓜西。和珅不懂谜语,千谢万谢送走刘墉。然后反复背诵。牢牢记在心里。第二天上朝,乾隆问和珅猜出来了吗?和珅得意洋洋的说,回皇上,金针上,茄子下,冬瓜东,西瓜西。乾隆一听,这什么乱七八糟的啊!很扫兴。和珅吓得头都不敢抬的时候,刘墉正在一旁掩面偷笑呢!
乾隆随即对刘墉说,刘爱卿,你来回答。刘墉脱口而出,君在上,臣在下,文在东,武在西。把朝堂上的状态对得严丝合缝。乾隆大悦,连称,好!好!好!这时和珅才知自己被刘墉算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