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她’字的来历

(2024-01-28 15:48:51)
标签:

杂谈

                              “她”字的来历

她”是现代汉语里常用的一个人称代词,专指第三者的女性,我国古代已有这个字,读作ji。只是到了20世纪20年代女权运动的兴起,才出现了t这个音。

当时这个”她“字属于生僻字,故刘半农以为自己创造了”她“字,其实不然!

近代以前,中国本无区分男、女和第三人称单数代词的传统。几千年来,似乎无人觉得有作此区分的必要。但随着白话文运动的兴起,西方语言特别是英语的东渐,这一问题就逐渐出现和凸显出来。

在古文里,作宾语的第三人称用“之”字表示。后来白话文兴起,用“他”字做第三人称代词,可以代男性,也可以代女性及一切事物。

“五四运动”前后,有的文学作品也用“伊”字来指女性,如鲁迅早期作品中就是如此。1918年,我国新文化运动初期重要作家、著名诗人和语言学家刘半农在北大任教时,第一个提出用“她”字指代第三人称女性。一时轰动全国。这种现象一出现,就遭到封建保守势力的攻击和反对,但却很快得到人民群众的承认、称赞,并被广泛使用,各种字典也都收录了这个字(因为其本身属生僻字,所以小字典原没有收录。),此事在当时文化界成为轰动一时的新闻。

汉语中没有字与英语“She”相对译,因此最初翻译“She“时,常译成“他女”、“那女的”。由于“她”是常用词,往往造成成篇累牍的“他女”“那女的”,看上去和读起来都感觉十分别扭。后来人们又借用吴方言中的“伊”来专门代表女性第三人称单数,并在晚清和“五四”前后成为一种趋势。像鲁迅、周作人等现代作家的作品中,就惯用“伊”字来专指女性。

早在1917年,刘半农就提出了用“她”字以对应“She”的建议,不过,在1920年以前,他虽有此非正式的提议,却并没有发表文章明确阐述有关见解。倒是周作人于1918年8月5日出版的《新青年》上撰文,提及了刘半农的这个建议:“中国第三人称代名词没有性的分别,狠觉不便。半农创造‘她’ 字和 ‘他’ 字并用。”但周作人以“印刷所里没有,新铸许多也为难”等理由认为此事还需从长计议,而周本人也仍然乐于使用已经习用的“伊”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