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消失的中国传统节日
标签:
杂谈 |
分类: 资料 |
寒衣节,中国传统节日,每年农历十月初一,又称“十月朝”“祭祖节”“冥阴节”,民众称为鬼头日,是我国传统的祭祀节日,相传起源于周代。寒衣节流行于北方,不少北方人会在这一天祭扫,纪念仙逝亲人,谓之送寒衣。
北方将寒衣节与每年春季的清明节、七月十五的中元节合称为中国的三大“鬼节”。
同时,这一天也标志着严冬的到来,所以也是为父母爱人等所关心的人送御寒衣物的日子。


上巳(sì)节,俗称三月三,是汉民族传统节日 ,该节日在汉代以前定为三月上旬的巳日,后来固定在夏历三月初三 。上巳节是古代举行"祓除畔浴"活动中最重要的节日,人们结伴去水边沐浴,称为"祓禊",此后又增加了祭祀宴饮、曲水流觞、郊外游春等内容。
上古时代以"干支"纪日,三月上旬的第一个巳日,谓之"上巳"。"上巳"一词最早收录在汉初的文献里,《周礼》郑玄注:"岁时祓除,如今三月上巳如水上之类。"魏晋以后,上巳节的节期改为农历三月初三,故又称"重三"或"三月三"。
上巳节有起源于兰汤辟邪的巫术活动之说,用兰汤以驱除邪气。兰草被用作灵物,有香气袭人的特点,古人在举行重大祭神仪式前,须先进行斋戒,其中包括当时最好的洗浴方式"兰汤沐浴"。
观莲节,旧时民间节日。流行于我国部分地区。宋代已有此节,这一天有划船、观莲等活动。凡有池塘种荷花的人,用纸作灯,内放蜡烛,点亮后放在水面,任其飘去,表示庆祝。
前一篇:正在消失的民间手艺人和行当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