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亭美榔姐妹塔--

美亭美榔双塔,古称“买榔二塔”“美榔二塔”,俗称“姐妹塔”,位于海南省澄迈县金江镇美榔村,是海南省现存古塔中兴建时代最早、建筑特色鲜明的一座石佛塔,始建于元朝(1271年—1368年)。 美榔双塔修建于一泉池之旁,约呈东西向并排而立。姐塔在南,妹塔在北。双塔都是用玄武岩石条干摆建筑而成,为仿木结构空简楼阁式的佛塔,由塔基、塔座、塔身、宝刹等组成,地下还各建有一座地宫。美榔双塔造型巍峨独特,雕刻工艺技术古朴,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
1985年7月,澄迈县人民政府将美榔双塔定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94年11月,海南省人民政府公布美榔双塔为海南省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11月20日,美榔双塔被重货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姐塔坐东南朝西北,塔底有高大的台基,西北方向筑石坡道,设围栏。塔身为六角五层,仿木结构,空简楼阁式,全用玄武岩石条干摆,双层塔座高1.57米,塔身高9.96米。姐塔塔身首层、二层有廊,每角一个兽面抱一球面形,面上正中刻串枝宝相花,西北正面刻一神龛,内坐一神像。神龛的左右两边各为竹简形柱。东南的正面龛内坐一神像头戴盔甲,两手叉腰;南面的与此相似;西边的神像头戴帻,双手捧物,身着盔甲,腰束长带;西北的一神坐姿,两手叉腰,头戴甲;北边的与此相似。这六路神仙为哪家神像还有待考证。塔身二层的每面四根圆形立妹塔二层的朝西面左右两边各立两个圆石柱,外两柱皆浮雕螭龙,柱下为八角仰伏莲须弥座,柱上有石雕斗拱。塔心室内供奉两尊佛像,佛像后有宝光。两尊佛像一为观音菩萨像,另一尊应为释迦牟尼。他是佛教的创始人,常简称释迦。传说佛有三身,即过去佛、现在佛、未来佛。过去佛多塑为燃灯佛,现在佛即为释迦,未来佛为弥勒佛。其他面均镶嵌一巨大石板,每石板浮雕两尊佛像,形态各异,皆为坐姿,其中西面的左右两侧面刻的应是阿难、迦叶,再外两边为文殊普贤,再次之为护法佛。佛塔中的雕像有佛、菩萨、罗汉诸天神,天神中又有天龙八部、侍卫、天女;罗汉中又有十六、十八、五百罗汉。三层的塔心室左右两旁变成了一根圆柱,室内无佛像,塔刹为仰莲座形,上承七层相轮,刹顶饰宝珠。柱,柱顶有斗拱,檐上为仿木构建筑的屋顶,北面正中两石柱之间设双神龛,二层以上不见神龛,塔刹为宝瓶形,六个荷叶瓣拱托。
妹塔

妹塔为方形七层仿木结构单壁空筒阁式石塔,坐东北向西南,7层,乃七级浮屠,结构同姐塔。平面呈方形,使用了佛教建筑的须弥座形式,三层石条上刻拐子锦纹,再上就是仰伏莲花纹,每个角都雕刻着一个负重大力士像,体格健壮,双手用力托着上面的千钧重石。塔基的四面方框内,每面均浮雕两个动物神像,如西北方向的南为大象,北为狮子,北面的框内西为白马,东为海马;其余两面的对称。这四样神像已不具有中国民间的传统雕像含义,它包含的是佛教的意涵:佛教的狮子、象、马、金翅鸟王、孔雀都是佛的坐骑。文殊塑像骑狮子,象征他的智慧威猛;佛教四大菩萨之一的普贤身骑大象,象征他德行的广大和功德的圆满;释迦牟尼骑白马(名健陟),表示出家。所以,马的头上长角,已是神马。至于图像中的白兔,则可能与佛教宣传的一只金兔以身供养梵志,帝释将其送入月宫的故事有关。塔基的四面方框每两框之间浮雕缠枝忍冬花,这是供奉佛家的常用装饰纹饰。

前一篇:罗驿古村--中国海南传统村落
后一篇:解放海南战役决战胜利纪念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