巍巍太行山----苍岩山(十九)

苍岩山景观丰富多彩。群峰巍峨,怪石嶙峋,深涧幽谷,古树名木,清泉碧湖,构成了奇特、幽静、秀丽的自然景观。千年古刹福庆寺以悠久的历史和卓越的建筑艺术构成奇异壮观的人文之美,使之享有“五岳奇秀揽一山,太行群峰唯苍岩”之美誉。福庆寺建于1400年前的隋代初期。据碑文记载,隋朝隋炀帝女儿南阳公主曾在此出家为尼,度过了62个春秋。山上主要建筑有书院、万仙堂、桥楼殿、大佛殿、藏经楼、公主祠、碑亭等。所有建筑依山就势,小巧玲珑,或建于断岩,或跨于险壁,斗拱飞檐,构造宏丽,云蒸霞蔚,苍岩山福庆寺作为核心景区被列为中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颇为壮观。
一绝“桥楼殿”。桥凌驾于百仞峭壁之间,仰视蓝天一线,俯首万丈深渊。形制如同赵州桥敞肩拱式。桥上建楼,云飞楼动,楼内建殿,殿内三尊大佛。真是“千丈虹桥望入微,天光云彩共楼飞”,不是仙境胜似仙境,疑是天堂落尘埃。现为中国三大悬空寺之一。
二绝“白檀树”。檀林如海,行人几不盈尺;流水潺潺,亭榭掩映其间,别致独到,叹为神工。檀树树根裸露,盘抱巨石,没皮没心,奇姿异态,有的形似鸳鸯、有的形似盘龙、有的形似卧虎……许多树龄均在百年以上,最古老的有千年的树龄,为檀树之王,树枝延伸周围 米,其树干中空能容一人在树内休息,令人叹为观止。大大小小的檀树布满苍岩山涧,远看檀林如海,遮天蔽日,实为避暑的绝好去处。
三绝“古柏朝圣”。上千万棵千年生的崖柏、沙柏、香柏生长于悬崖峭壁之上,千姿百态,无论矗立、侧出、倒悬,不分南北东西,都朝着南阳公主祠的方向生长。
苍岩山有著名的十六景,景景入胜,步步宜人。为:岩关锁翠、风泉漱玉、书院午荫、碧涧灵檀、悬登梯云、桥殿飞虹、峭壁嵌珠、绝献回栏、空谷鸟鸣、悬崖奇柏、说法危台、虚阁藏幽、尚书古碣、阴崖石乳、窍开别天、炉峰夕照。
福庆寺原名“兴善寺”,相传为观音菩萨古老道场。宋大中祥符七年(公元1014年),宋真宗赐“福庆寺”,清光绪时封公主为慈佑菩萨,两度皇封,香火益盛。福庆寺气势雄伟,金碧辉煌。大雄宝殿旁玉玺墩配造型古朴,神态稚拙,为中国稀有珍贵文物。殿内释迦牟尼像、普贤、文殊菩萨像,两侧十八罗汉皆为汉白玉雕成,形象逼真,气韵生动。整座寺庙借山势幽险,成殿宇奇绝,空灵毓秀,静中寓动,天工人力浑然一体。其中,最著名的便是桥楼殿,它是中国三大悬空寺之一。据考证石桥为隋代建筑,略早于赵州安济桥。它坐西向东,横跨于两山峭壁之间,形成“桥殿飞虹”的天下奇观,为苍岩山三绝之一。
山门牌楼:在福庆寺山门外一木构牌楼,由主楼和次楼组成。顶为悬山布瓦敷顶,主楼由四朵九踩斗拱,次楼是二朵五踩斗拱用四根立柱支援,立柱由铁箍石头固定,并用侧腿围护。主楼处挂有李苦禅题的“苍岩山福庆寺”额,创建于清。
苍岩东峰断崖在半腰伸出西转的山坡与西峰断崖之间形成山口,福庆寺山门巧借山势,建在口上,茂林、深谷尽掩其后。西峰断崖在西北半里许,又同銮台垴形成銮台山口,山门,牌楼皆隐寓其内。故不进銮台口,无由见山门,进了銮台口,仍不见檀林。轻摇巨壁第一景,“岩关锁翠”接苍穹。
在西峰间的断崖上,禅房、危台、祠宇、浮图等耸于空际,由凿壁修成的栈道,曲折通达。攀援其间,上接太虚,下临无地,如履剑阁之险。峰回路转,直达崖端。远眺,群峦叠嶂,似万倾波澜;近瞰,百鹤泉峡尽收眼底。过去时而有人失足跌下,因此,曾名此处为“摔顶”。栈道边缘已修有短墙,景称“绝山献回栏”,游人至此,已有惊无险。
沿绝山献回栏东行,至“峰回路转”而北,转角处,一古碑迎面矗立。此碑龟蚨龙帽,通高3.5米,勒刻于1527年。碑额“苍岩重修福庆寺记”,为明代贵州布政司右参政赵维藩篆
西峰崖壁上有一巨石分出,耸峙于藏经楼北,高可10米许,形似孤峰兀立。其上平坦如砥,前人摩刻的棋盘和“乔刘云卧”四个大字,仍清晰可辨。据“古碣”所记,乔刘确曾登临。置身台上,西南绝谷中诸景历历可数;喧呼一声,山传谷回,“雷音”激荡。故有句:灵山此处道场开,逐去妙阳南阳来。菩萨心肠原最好,理应对讲说法台。
沿说法台下的栈道走去,即见南阳公主祠。古柏蟠曲于甍上,宝塔伫立于檐旁,薜萝泄翠于栏下,龙碑陪伴着红墙。间或云烟缭绕,梵宫若隐若现。仙乐即长奏于幽宫,长袖可翩跹于桂殿?前人以“岩下仙宫入画图,琼华紫翠小芳壶”的诗句,点染“虚阁藏幽”的景色,十分贴切。
园觉殿后,南崖的崖壁上,有一山洞,其旁镌通天洞”,登临洞口,可见“南天门”三字刻于洞上。进“门”,攀阶扶壁出于洞外,已至南岭东侧,再上,即达南岭之巅——玉皇顶。一凌绝顶,令人大为惊诧:良田数顷秀麦遮,绿柳红桃映村落。几度拭目惊蜃影,鸡犬声声疑始破。耸入云天的绝顶上,平缓的坡田,远接云峰,寺垴村即在此地,真使人颠天倒地,前人称其为:“武陵桃源”,意即“世外”其实它应在“天外”,“仙界”之上是人间,一窍确是开别天!
阴崖石乳
东南绝谷的东南隅,略呈弧形,谷深林密,是苍岩最幽寂的所在。这里崖壁内缩,崖顶突前,北、东、南三面巨大的崖壁上,挂满钟乳,其形状光怪陆离,无奇不有。南壁似“千佛岩”,北壁似“水帘洞”,东壁则像“泥石流”。人们不必到石钟山,亦不必去七星洞,即可在这里饱览它们的造化。这一奇异的现象,实由奇异的岩层造成。苍岩山本是麻粒岩形成的断崖,崖壁上凡没有草木或莓苔的地方,即呈赭色。故前人亦称其为“丹壁”、“赤崖”。唯独东南绝谷的东南隅,岩层却为石灰岩组成,由于崖顶突前,山洪冲不到,细水却常浸,历千万年,形成了如此奇异的景色。“翠岩深处绝尘埃,疑是仙人种玉来”,昔人因其地处幽邃,称之为“阴崖石乳”。
灵檀是苍岩的一绝,古柏在这里则更不同凡响。无论在两峰断崖的绝顶,还是在两谷崖顶的危缘,都生长有千年以上的古柏。远望团团簇簇,欲坠不堕。更奇者,它们植根于万丈崖畔的石罅内,伸出千姿万态的枝干,供人鉴赏;最险绝处,像虬龙狂舞;最开阔处,如碧绿的礼花,晴空怒放;最陡峭处,又似青凤展翅欲翔。今人凝神注目,奇趣横生。昔人称它们是“山腰绮柏”,古柏与灵檀叠翠苍岩,独秀太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