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济南佛教圣地之灵岩寺

(2020-11-09 13:53:40)

灵岩寺位于山东济南市西南泰山北麓长清区万德镇灵岩峪方山之阳。始建于东晋,距今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自东晋开始创寺,佛图澄的高足僧朗在此建寺。该寺历史悠久,佛教底蕴丰厚,自唐代起就与浙江国清寺、南京栖霞寺、湖北玉泉寺并称“海内四大名刹”,并名列其首。灵岩寺,现为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泰山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济南佛教圣地之灵岩寺
        灵岩胜景坊,屹立在寺区的西端,为石坊。建于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灵岩胜境”4字为爱新觉罗·弘历皇帝亲笔题写。

济南佛教圣地之灵岩寺

      驻足灵岩胜景,你会看到,这里群山环抱、岩幽壁峭;柏檀叠秀、泉甘茶香;古迹荟萃、佛音袅绕。这里不仅有高耸入云的辟支塔,传说奇特的铁袈裟;亦有隋唐时期的般舟殿,宋代的彩色泥塑罗汉像;更有“镜池春晓”、“方山积翠”、“明孔晴雪”等自然奇观。故明代文学家王世政有“灵岩是泰山背最幽绝处,游泰山不至灵岩不成游也”之说。

2020年11月7日周末清闲,自驾享受医务工作者免票待遇,重游灵岩寺欣赏灵岩寺之秋色:

济南佛教圣地之灵岩寺
                                                                       游览轨迹图


济南佛教圣地之灵岩寺
                                                                       灵岩寺山门

         为景区大门,时间8:20,海拔高度346m。金刚殿,也称一山门。清代,门外左右各一碑,书“千崖万壑”4个大字,为明嘉靖时(1522~1566年)张钦所书,门后也有2碑书“绝俗持戒”4字,为明隆庆中(1567~1572年)李复初所书。金刚是守护佛法的2位天神,置于山门左右,左为“密执金刚”,右称“那罗延金刚”。山门内有3座石桥,中为聚善桥,东为虎溪桥,西为接引桥,初建于宋,重修于明。


济南佛教圣地之灵岩寺
                                                                              天王殿

         天王殿,也称二山门,建于明朝,单檐硬山顶,房梁为5架梁,两边以穿插坊连成一整体,柱头上有一斗三升斗拱,其柱础为复莲式,内壁左右嵌有唐、宋、金、元、明、清石碑17通,中立宋皇佑经幢1座,二山门东为钟楼,西为鼓楼。

济南佛教圣地之灵岩寺
                                                                            千年银杏树

济南佛教圣地之灵岩寺
                                                                                  钟楼

济南佛教圣地之灵岩寺
                                                                                 鼓楼

济南佛教圣地之灵岩寺
                                                                           大雄宝殿

       大雄宝殿 ,原为宋代的献殿,在千佛殿点偏东处。宋崇宁大观年间(1102~1110年),住持僧仁钦创建,是寺僧诵经的地方。明正德年间(1506~1521年),鲁王捐塑佛像于其内后,更名大雄宝殿,面阔5间,进深6间,前为外廊式卷棚顶,后是山顶,建造精巧,勾角铃珑,上施黑瓦,现存的殿是清朝中叶建造。

济南佛教圣地之灵岩寺
                                                                    五花阁遗迹

济南佛教圣地之灵岩寺

济南佛教圣地之灵岩寺
                                                                             千佛殿

 因殿内供置众多佛像得名。此殿始建于唐贞观年间,(627一649年),宋嘉祐和明嘉靖、万历年间重修,现存木结构为明代建筑。千佛殿依山建于高大的台基之上,其面阔七间,进深四间,单檐庑殿顶,举折平缓,出檐深远。檐下置疏朗宏大的斗拱,木棱彩绘华丽,檐角长伸高耸,有展翅欲飞之势。前檐下立有八根石柱,柱础皆雕刻有龙、凤、花、叶、水波及莲瓣、宝装荷花等纹样,雕工精美,凸显唐宋之风。殿内正中塑有通体贴金的“三身佛”。中为“法身”,指佛先天具有的佛法体现于自身,名为毗卢遮那佛。东侧为“报身”,名卢舍那佛,为明成化十三年(1477年)用2500公斤铜铸成。西为“应身”,名释迦牟尼佛,也为铜质,明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铸造。佛像头顶有螺形肉髻,体态雍容,眉骨高凸,目光凝重。三尊佛像皆结跏跌坐,仪容端庄,衣纹流畅,服饰简洁,极具艺术感染力。千佛殿最受广大游客和专家们称道的是四十尊彩色泥塑罗汉像,其中有三十二尊塑于宋治平三年(1066年),八尊补塑于明万历年间(1573一1620年)。这些塑像皆坐于80公分高的砖砌束腰座上,罗汉像顶距座面高度在105至110公分之间。古代艺术家们在塑造这些罗汉像时,打破传统的佛教造像模式,侧重于写实,具有浓郁的世俗气息和现实生活情趣,以形写神,以神表情,以情现心,重在体现每尊罗汉的个性与特点,重在刻画出罗汉的内心世界,使之真实、生动,更接近于生活。艺术大师刘海粟来灵岩观后,挥笔写下“灵岩泥塑,天下第一,有血有肉,活灵活现”的赞语。

济南佛教圣地之灵岩寺

济南佛教圣地之灵岩寺

济南佛教圣地之灵岩寺

济南佛教圣地之灵岩寺
                                                                                 辟支塔

为唐朝高僧慧崇组织修建,并于宋淳化五年(994年)重建,竣工于嘉祐二年(1057年),历时63年完工。
“辟支”出于佛教,音译为“辟支迦罗”,简称“辟支佛”,辟支塔,意即辟支佛塔。辟支塔为一座八角九层楼阁式砖塔,塔高55.7米,塔基为石筑八角,上有浮雕,镌刻有古印度孔雀王朝阿育王皈依佛门等故事。塔身为青砖砌就,各层皆施腰檐,下三层为双檐,二至四层檐下置平座。塔檐与塔径自下而上逐层递减,收分得体。塔内一至四层设塔心柱,内辟券洞,砌有台阶,可拾级而上,自第五层以上砌为实体,登塔须沿塔壁外腰檐左转90度进入上层门洞。塔身上置铁质塔刹,由覆钵露盘、相轮、宝盖、圆光、仰月、宝珠组成,自宝盖下垂八根铁链,由第九层塔檐角上的八尊铁质金刚承接,在塔内延续到地下,起避雷作用。辟支塔气势雄伟、造型美观、结构复杂、比例适当,呈典型的宋代风格,为灵岩寺标志性建筑。

济南佛教圣地之灵岩寺
                                                                            慧崇塔

       慧崇塔,是墓塔林中的典型塔刹,建于唐天宝年间(742~756年),是唐贞观中(627~649年)高僧慧崇的墓塔,为一重檐单层方石塔,全部石砌。塔底面为45.5平方米,通高5.3米,上雕狮头、飞天、伎乐、武士等图案。塔身的南面辟真门,东西两门雕凿成半掩式假门,内测身迈出1人做启门状,券门上火焰状半圆浮雕。塔顶为重檐,以石板叠涩挑出,又逐层内收,以露盘、仰莲、宝珠组成塔刹。此单层石塔古朴醇厚,颇盛唐风格。

济南佛教圣地之灵岩寺

济南佛教圣地之灵岩寺

济南佛教圣地之灵岩寺                                                                             墓塔林

墓塔林为历代高僧的墓地。塔林中现有北魏、唐、宋、金、元、明、清历代石质墓塔167座,墓志铭、石碑81通。墓塔一般由塔座、塔身、塔刹组成,塔座呈方形、圆形、八角形,有浮雕装钸。墓塔林中部为一南北甬道,其北端建有砖石结构、单层重檐式北魏祖师塔(法定墓塔),甬道两侧列峙全石结构群塔,依塔身形制分为方碑形塔、钟形塔、鼓形塔、穿堵婆塔(喇嘛塔)、经幢式塔亭阁式塔六种。
济南佛教圣地之灵岩寺

济南佛教圣地之灵岩寺
                                                      卓锡泉、白鹤泉、双鹤泉
位于千佛殿东侧崖壁下,三泉相临,俗称“五步三泉”。泉水从石涧中冒出,泉水甘冽,终年不竭,注入一石池中,宛如明镜,“镜池春晓”即出于此。卓锡泉为济南七十二名泉之一。

济南佛教圣地之灵岩寺
                                                                            地藏王殿

济南佛教圣地之灵岩寺                                                                                 袈裟泉
位于转轮藏遗址东侧崖壁下,名列金《名泉碑》。因泉旁立一形似袈裟的铸铁块而得名。泉源旺盛,泉水四季不断,为寺院主要饮用水。该处危崖峭立,袈裟伴泉,池鱼戏游,曲廊环绕,别有情趣。袈裟泉为济南七十二名泉之一。

济南佛教圣地之灵岩寺
                                                                             登山石阶

       时间9:45,行程1.15km,海拔351m。

济南佛教圣地之灵岩寺

                                                                          甘露泉

位于寺院东北里许,有“灵岩第一泉”之称。于悬崖壁立、杂木丛生处见一石窦,泉水以露珠般泄出,叮咚作响,清冽甘美,故名“甘露泉”。僧人常于此汲水煮茶为炊,入夜,也常于此说法论经,“清凉境界”为灵岩八景之一。

济南佛教圣地之灵岩寺
                                                                      “活水源头”石刻

济南佛教圣地之灵岩寺
                                                                            可公床

       时间10:10,行程1.72km,海拔468m。

济南佛教圣地之灵岩寺
                                                                          “名山空室”石刻

济南佛教圣地之灵岩寺
                                                                                 树抱石

济南佛教圣地之灵岩寺
                                                                            朝阳洞

济南佛教圣地之灵岩寺

济南佛教圣地之灵岩寺

济南佛教圣地之灵岩寺
                                                                          红门(积翠证盟殿

       积翠证盟殿,亦称证明功德龛、方山证盟殿,位于千佛殿北、灵岩山颠南坡半腰,依山凿壁而成。古有“灵岩削出玉芙蓉,岚光秀色自重重”的诗句。龛中镌刻唐大中八年(854年)进士牟珰撰写的《修方山证明功德记》题刻,证明龛为唐贞观年间(627~649年)开凿,距今1300余年。龛平面呈椭圆形,殿楣上题“积翠证盟殿”5个大字。殿正中雕有一尊高约5米的释迦牟尼佛坐像,面部硕圆风韵,体态丰盈自然,身着袈裟,结袈趺坐,掌前伸。龛东西两壁各有菩萨1尊(原有4尊,2尊已佚),雕刻手法与释迦牟尼相同,皆为唐代造像。龛内有唐宋题记多出。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又在龛外增修方形石室,叠涩出檐一坡水顶,墙垩朱红色,故亦称红门。


济南佛教圣地之灵岩寺

济南佛教圣地之灵岩寺
                                                                    灵岩寺全景

          时间10:45,行程2.26km,海拔596m。

济南佛教圣地之灵岩寺
                                                       五爷峰                                                 朗公山

济南佛教圣地之灵岩寺
                                 
济南佛教圣地之灵岩寺
                                                                         一线天

       时间11:05,行程3.00km,海拔539m。

济南佛教圣地之灵岩寺
                                                                          方山顶

        时间11:26,行程3.78km,海拔568m。

济南佛教圣地之灵岩寺
                                                                    朗公山

          时间11:30,行程3.86km,海拔567m。此处下方有下山小径,沿小径下山,直达山门。

济南佛教圣地之灵岩寺
         时间12:10,行程5.4km,海拔313m。

          12:15顺利出景区大门,完成灵岩寺赏秋,方山穿越之行,总耗时3.31小时,总行程5.4公里。累计爬升285m。

                                                                                                                      完成于2020、11、09 15:38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