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党以平刘墉训子文四则

(2020-04-21 19:56:34)
分类: ⑥学无止境

党以平 刘墉 训子文四则党以平刘墉训子文四则

党以平 训子文

党以平,字守衡。明代钧州(今禹州市)人。党以平刘墉训子文四则

以平少年聪明过人,正德五年(1510)年中举,九年(1514)登进士。

历任户部主事、郎中,浙江参政左部政使,官终右副都御史,后辞官归里。家居均州(今禹州)城东党楼,课书教子,坐享田园之乐。

以平次子饱食终日,无所用心,以平忧之,乃作《训子文》和《教子训》,以明家教。

其子读后思想大受启发,于是发愤读书,立志上进,后来也官居御史。时人称其为父子“教子诗”“二都堂”。

子文〔原文〕党以平刘墉训子文四则

大孝莫如舜,知孝惟教子,先人有名望,后世也欢喜。

文王百子图,周有八士集,河东三风美,燕山五桂枝,荀氏生八龙,郊祁变并第,子义满朝笏(hu古代上朝拿的可以写字的板子),蒙正有世袭。

自古忠孝人,千言也难叙,克遵父母训,必然成大器。

父文〔原文〕党以平刘墉训子文四则

景新,费尽了我殷勤教子心,激不起你勤学好问志。恨不能手托你登云路,恨不能头顶你步云衢(qu)

你怎不用心? 你怎不努力?你今年富力强,学正当时,空叫我昼夜操心悬念你。

你看那勤学的如金如玉;不学的如土如泥。

勤学的千人敬仰;不学的一世昏迷。

勤学的光宗耀祖;不学的连累子妻。

即不叫你负薪挂角,又不叫你囊莹凿壁。

现放着黄卷青灯,现放着明窗净几,纵不如程夫子德明道立,亦须效苏学士文章经济。

朝夕训诲,日夜命题,操碎了我的心思,费尽了我的力气,掏干了我的嗓子。

待你重了,恐怕伤咱父子情和义;待你轻了,恐怕我的言语当成驴肝肺。

你若能明登龙虎榜,身到凤凰池,腰束黄金带,高乘驷马车。

那时节受皇恩,拜丹墀,利民生,安社稷,一举成名天下知。就是那三阁六部,文人学士,哪一个不夸奖我的儿子争得气。

我即至多到九泉下再不挂念你,你何不把我的言语仔细想思!

从今后读也在你,不读也在你,我再不絮絮叨叨惹得你口里埋怨,心里生气。

你全不想日月如梭,光阴似飞,父母年迈,兄弟析居,撇下你孤身独立如何成家计?

你到那危难处十分不得已,想起我的言语后悔迟。

人参珠宝还有卖的,后悔药就是神仙也难觅。

既不读书,也应该分五谷、勤四体,手拿皮鞭,身披蓑衣,汉体土足,课晴又问雨,因乎天时,乘乎地利,胼手胝足。

那时节一个读书人,不禁良心发现,垂头丧气。

再不说尧舜禹汤,也不说周公孔子,再不说诗书文章,也不说经鉴子史。

咱把那二帝三皇的功业,昔圣古贤的典籍,一概都收拾起。

说来说去,端为咱父子情肠,骨肉情义。

十分儿指望你好好读书,休落得老来时恨天怨地。

这还属小事,怕只怕你学赌博,玩妓女,吃酒行凶惹是非。

又怕你拜品行,怀心机,虚度光阴,犹如平日。

不学先贤,不择古习;不念文章,不阅策史,不读经传,不看性理,妄费我一片心机,妄我一片心机!

满符好话都说尽,望你牢记在心里,如果失落真心语,想我日子在后里。

〔教子诗〕党以平刘墉训子文四则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驾志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诲读书迟。

状元本是人间子,宰相原非天上儿。

将相从来本无种,汝当自励莫自弃。

君子有三惜:此生不学,一可惜;此日闲过,二可惜;此身衰败,三可惜。党以平刘墉训子文四则

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未醒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既秋声。

        ——摘自宋朝《朱熹(xi西)名言》

刘墉【劝世教子读书歌】党以平刘墉训子文四则

费尽了殷勤教子心,激不起好学勤修志。恨不得头顶你步云梯,手扶你攀桂枝。

你何不寻思?试看那读书的千人景仰,不读书的一世无知;读书者如金如玉,不读书如土如泥;读书者光宗耀祖,不读书颠连子妻。

纵学不得程夫子道学齐鸣,也要学宋状元连科及第。再不能勾,也要学苏学士文章并美,天下听知。倘再不然,转眼四十五十。

那时节,即入个学、补个廪,也是日落西山,还有什么长济?又不须你凿壁囊萤,现放着明窗净几。

只见你,白日里浪淘淘闲游戏,到晚来昏沉沉睡迷迷。待轻你全然不理;责重你,犹恐伤了父子恩和义。

勤学也由你,懒学也由你。只怕你他日里面墙,悔之晚矣。那时节,只令我丧气吞声恨到底。党以平刘墉训子文四则

刘墉(17191804),字崇如,号石庵,山东诸城人。

清朝政治家、书法家。大学士刘统勋长子。乾隆十六年(1751)中进士,历任翰林院庶吉士、太原府知府、江宁府知府、内阁学士、体仁阁大学士等职,以奉公守法、清正廉洁闻名于世。党以平刘墉训子文四则

刘墉的书法造诣深厚,是清代四大书法家之一,被称为“浓墨宰相”。

刘墉于嘉庆九年(1804)十二月病逝,时年八十五岁,追赠太子太保,赐谥号文清。

据刘墉家族的《东武刘氏族谱》所载,刘墉没有生子,以侄儿刘锡朋为嗣子。刘锡朋生二子:刘光海、刘耀海。

另外,刘墉的弟弟刘堪早逝,其子刘镮之也由刘墉抚养长大,并于乾隆四十四年(1779)考取进士,后历任兵部尚书、顺天府尹、户部尚书等职。刘镮之生二子:刘喜海、刘华海。其中,刘喜海中举人,曾任陕西按察使等职,他也是清后期著名的学者和藏书家。

诸城刘氏自刘棨、刘统勋、刘墉三代为官之后,同族兄弟子侄在乾隆嘉庆两代学有所成、入仕为官者达64人之多,号称“诸城刘家六十四弟子”。党以平刘墉训子文四则

据《东武刘氏族谱》统计,清代一共出了34个举人、10个进士、4个翰林、6个知府、21个知县。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民间有“刘罗锅”的称呼,但历史上的刘墉是否真是个罗锅,并无确凿史据可考。党以平刘墉训子文四则

据一些杂文笔记记载,刘墉于清乾隆十六年(1751)中进士,相传当年殿试前十名卷册被递到乾隆皇帝面前,刘墉卷本来列为第一,但乾隆想提拔一位平民才俊,刘墉由于出身相门而被降格,与状元失之交臂。

此后民间有传言刘墉个子很高,常年躬身读书写字,背看上去有点驼,因此产生了“刘罗锅”的说法。党以平刘墉训子文四则

也有史料指出,嘉庆皇帝曾称刘墉为“刘驼子”而成为“刘罗锅”说法的出处。不过刘墉当时已是年届八十岁的老人,有些驼背弯腰本在情理之中,并不能成为刘墉是“罗锅”的证据。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