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故事表演对幼儿语言发展的课题结题报告

(2016-12-18 18:15:38)
标签:

教育

分类: 课题研究

故事表演对幼儿语言发展的课题结题报告 

                     宝塔区第三幼儿园课题组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语言活动的主要目的就是语言表达和理解,语言它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工具,对幼儿园的小朋友而言,他们太小词汇量不是很大,表达很吃力,让人难以理解。而别人说的话或一个故事,孩子很难理解,这是不管是肢体表演还是情景表演都很重要。

本课题研究的“故事表演对幼儿语言发展的探究”,主要是利用故事表演,通过家园互动的形式有效的促进幼儿间相互交流相互合作的方法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

1.能运用与调、表情、动作去表现人物的形象和情感变化,发展幼儿的语感,增强语言的表现力。 

2.通过表演游戏扩大词汇量,积累语言经验,在日常生活、交往中迁移运用,提高自身的语言能力。 

3.培养幼儿自信、勇敢、大方的个性,能积极主动与人交谈、协商、合作与交往。

三、 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幼儿在表演时,能接触大量文学语言,并在特定的情境中,学习运用语言、动作、表情等去表现语境,所以能极大地丰富幼儿的词汇,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它又是创造性游戏的一种,可以充分发挥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可以促进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

四、课题研究的过程

在故事表演中促进幼儿的自主发展

故事表演活动是幼儿喜爱的一种活动形式,因此,能有效的增强幼儿的自主参与与意识,在故事表演的设计中教师设计的每个环节,都可以让幼儿自主选择参与,合作等机会,能够充分的促进幼儿自主能力的发展,同时在这一活动中,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也得到了充分的展现,故事的表演已包含故事的欣赏与理解,表演的形式与手段为一体,对促进幼儿自主学习能力、探索能力、管理能力、选择能力、交往能力、自主评价的能力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通过故事表演的学习过程能有效提高幼儿自主能力的发展。

故事表演的要素

     故事表演的要素有: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情发生的起因、经过、结果。

故事表演的形式

故事表演的形式有对话表演(可以通过男女分组或分角色表演)、动作表演(可采用头饰、情景表演)手势表演(可采用手偶、指偶、棒偶表演)、表情表演(可采用自己的肢体表演)、词语(可采用字卡、词卡、游戏表演)等表演。

故事表演的策略

   (一)降低故事创编的难度,创设片段式的表演。

   (二)丰富角色形象,建立角色认同感。

(三)语句简单化,动作和表情大方

准备阶段

1.学习幼儿园3-6岁儿童发展指南,理解语言这一领域胡要求。

2.搜索有关胡表演资料,撰写心得。

3.撰写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实施阶段

1.制定课题研究月活动安排。

2.制定故事表演对语言发展的调查分析报告。

3.每周进行观摩研究,梳理存在胡问题。

4.写中期研究报告。    

(三)总结阶段(201611—12月)

1.制定故事表演对幼儿语言发展的探究后期调查问卷,并形成调查分析报告。

2.完成资料收集整理。

3.撰写课题工作报告。

4.撰写课题研究报告,准备结题。

故事会:每个幼儿的童年都是在经典故事的伴随下成长的,尤其到了大班,幼儿不仅有听的需求还有讲的欲望了。我们就为幼儿举办了故事会。在“故事会”上,孩子们都希望能在同伴面前展示自己,当听到同伴们的掌声,幼儿都会主动的回家阅读图书,以便有新的故事与同伴分享。

五、研究成果

通过开展系列活动研究,有效的解决了孩子语言交往的能力。小班的孩子知道了有了好吃的、好玩的要与他人分享,而且有礼貌;中班的孩子知道了主动寻求帮助,并能主动帮助他人;大班的孩子知道了大家商量,共同完成任务,有时还知道轮流分工。

1、通过课题研究促使幼儿故事表演及语言能力的提高。

1)、引导幼儿分享自己的心情,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

   在日常生活中,孩子时刻都伴随着一定的情绪,但是很少有孩子会客观地辨析自己的心情。那首先应该让幼儿主动分享自己的心情,为了引起幼儿对自己心情的关注,认识自己的心情,同时也为了便于教师了解幼儿的心情状态,各班创设了“心情墙”,并制作了代表不同心情的心情挂件(如高兴、生气、伤心、失望等)。每天都引导幼儿挂上与自己心情相适应的心情挂件,并根据心情的变化随时换取挂件,养成习惯,为今后学习调节自己的心情打好基础。

2)、幼儿之间学会分角色讲故事

  幼儿在生活中常会讲故事,尤其是在区域活动中或在户外活动中,孩子之间每人拿一件玩具,开始他们的过家家活动,不仅促进了语言发展而且表演技术也会得到一定的锻炼。

3)、同伴之间相互交流,增进友谊

   在课题实施初期,我们先引导幼儿表达自己的看法,识辨自己的心情,而后逐步引导幼儿相互交流看法。孩子在互助中也真正体验到这份愉悦,这不仅提高孩子语言表达能力,又增进了感情。

4)、初步学会了相互合作

通过设计各种教育活动。教师根据幼儿在交流中存在的突出问题,通过情境表演,游戏,讲故事等形式开展了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例如:教师在角色游戏中观察到孩子在玩小医院的时候,每次穿护士服的时候最上面的扣子自己扣不上或者在睡觉脱衣服的时候需要帮助时,从来都不会想到主动寻求同伴的帮助。事后老师针对这种现象设计类情境表演《巧吃糖果》,是孩子们懂得只有主动去寻求同伴的帮助,两人合作才能吃到糖果,并让孩子学会了正确、熟练地使用礼貌用语,学会尊重他人。当需要别人帮助时说“请”而不是自己一个在那干着急。别人帮助你了要说“谢谢”,并逐渐养成一种习惯

通过儿歌《好朋友》等生动形象的学习形式,使幼儿懂得什么是“友爱”,怎样做才是“友爱”,在活动中观察幼儿的行为表现,有点滴进步便及时鼓励,强化反馈机制,例如:经常让孩子说说你在活动中的友好行为,通过这些措施强化合作行为,使小朋友心理上产生了强烈的愉快体验,为培养幼儿合作性,矫治不良行为提供了动力。这是孩子们在体验友好合作成功后的愉悦心情。

  六、研究反思

经过研究,不论从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收获都是显而易见的。但是因为家长对于幼儿表演能力培养的必要性认识还不够。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加强家园合作,更有效的促进幼儿表演能力的培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