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角色游戏设计与实践研究中期报告
(2017-01-02 17:15:52)分类: 课题研究(2016年) |
一、课题简介
1、课题提出的背景
2、课题研究的主要理论依据
苏联心理学家维果斯基认为:“游戏是儿童有目的、有意识的社会性活动,是儿童的一种特殊的实践活动。儿童看到周围成人的活动,便模仿这些活动,把它们迁移到游戏中去。游戏的社会性实践,是在真实的实践情况以外,在行动上再造出的某种生活现象。游戏是儿童现实生活的反映,儿童可以通过游戏掌握基本的社会关系。游戏是学前儿童的主导活动,心理发展的最重要变化,首先表现在游戏之中。”而角色游戏让幼儿把大的社会性行为小化,更加生动画,更加直白,是幼儿更好的理解以及诠释。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
(一)研究幼儿角色游戏的目标。
1.幼儿角色游戏总目标:通过此次研究,优化幼儿角色游戏,初步构建有特色的,有意义的角色游戏。
(二)研究幼儿角色游戏内容。
1.幼儿园角色区的设置与指导策略的现状调查及成因分析。
2.角色区的设置与材料选择的研究。主要进行不同形式角色区的设置与不同年龄班级幼儿适宜操作材料的研究。观察幼儿喜欢操作哪些材料?是怎样操作的(是单纯把玩还是能够依据自定的情节进行操作)?是否会以物代物?
3.不同角色区游戏活动指导策略的研究。主要进行不同年龄班、不同角色区游戏教师的指导策略研究。主要观察幼儿是否有角色意识并能够坚持扮演角色?是否能够自主的分配角色?观察幼儿的情节是否单一、重复、不连贯?还是情节丰富并具有一定的联系性。
4.角色游戏对幼儿社会性的影响,幼儿是否独立扮演角色,不与他人交往?还是能够与他人积极的、愉快的交往。
二、课题研究过程
课题研究的进展及历程(目前课题已经进展到第二阶段)
本阶段主要是针对课题研究任务查阅相关资料,学习有关理论知识,收集整理有关资料,更具本课题的研究的内容,制定不同年龄的角色游戏工作计划,完成开题工作。
第二阶段:课题研究的实践阶段(2016.5—2016.6)
1.加强理论学习,提高幼儿园教师角色游戏的指导。
2.验证编制的目标、计划及内容的可行性,及时调整,使之合理、可行、有效。
4.通过角色游戏提高幼儿社会性及语言表达能力的活动设计。
5.游戏实践中寻找提高幼儿社会性,语言表达能力的方法,针对角色游戏的内容、教师的有效指导、丰富的材料在角色游戏中进行实践。
第三阶段:课题研究的总结和推广阶段(2016.7—2016.8)
1.根据前期研究成果,整理分析研究材料。撰写研究报告,进行课题总结。
2.编辑展示研究成果。
3.多种方式进行课题推广。
三、课题研究的初步成功
1、通过《幼儿角色游戏设计与实践研究》我园教师进行了调查了解,其目的是了解我幼儿园的角色游戏的现状,主要了解以下几个方面。
(1)为不同年龄段的角色游戏进行材料投放。
(2)能否有质量的、有时间的为幼儿游戏的时间。
(3)主要进行不同年龄班、不同角色区游戏教师的指导策略研究。
2、根据调查的结果,针对角色游戏设计了游戏课例。
第一轮研究课例—中班的角色游戏--蛋糕店。角色游戏在幼儿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是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教师支持和引导幼儿开展角色游戏是非常重要的。幼儿作为角色游戏的主体,在角色游戏中,幼儿充当着编剧、导演、演员等多重身份。
第二轮研究课例—
四、课题研究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