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角色游戏设计与实践研究研究方案
(2016-12-17 14:47:11)分类: 课题研究(2016年) |
幼儿角色游戏设计与实践研究研究方案
家贝乐幼儿园(宝塔区第四幼儿园)
一、课题的提出
(一)课题提出背景
(二)课题提出目的和意义
(三)研究现状
二、研究内容
(一)研究幼儿角色游戏的目标
1.幼儿角色游戏总目标:通过此次研究,优化幼儿角色游戏,初步构建有特色的,有意义的角色游戏。
(二)研究幼儿角色游戏内容
1.幼儿园角色区的设置与指导策略的现状调查及成因分析。
2.角色区的设置与材料选择的研究。主要进行不同形式角色区的设置与不同年龄班级幼儿适宜操作材料的研究。观察幼儿喜欢操作哪些材料?是怎样操作的(是单纯把玩还是能够依据自定的情节进行操作)?是否会以物代物?
3.不同角色区游戏活动指导策略的研究。主要进行不同年龄班、不同角色区游戏教师的指导策略研究。主要观察幼儿是否有角色意识并能够坚持扮演角色?是否能够自主的分配角色?观察幼儿的情节是否单一、重复、不连贯?还是情节丰富并具有一定的联系性。
4.角色游戏对幼儿社会性的影响,幼儿是否独立扮演角色,不与他人交往?还是能够与他人积极的、愉快的交往。
三、研究对象
1、适合幼儿的角色游戏的设计
2、如何更好的实践角色游戏
3、角色游戏的环境如何布置
4、角色游戏对幼儿健康发展有哪些益处
四、理论依据
苏联心理学家维果斯基认为:“游戏是儿童有目的、有意识的社会性活动,是儿童的一种特殊的实践活动。儿童看到周围成人的活动,便模仿这些活动,把它们迁移到游戏中去。游戏的社会性实践,是在真实的实践情况以外,在行动上再造出的某种生活现象。游戏是儿童现实生活的反映,儿童可以通过游戏掌握基本的社会关系。游戏是学前儿童的主导活动,心理发展的最重要变化,首先表现在游戏之中。”而角色游戏让幼儿把大的社会性行为小化,更加生动画,更加直白,是幼儿更好的理解以及诠释。
五、研究步骤
第一阶段:2015.6—2015.7课题研究准备阶段。
本阶段主要是针对课题研究任务查阅相关资料,学习有关理论,收集整理有关资料,根据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制定开展活动的方案,完成开题工作。
第二阶段:2015.8—2015.9课题研究的实验阶段。
1.详尽了解我校高中生信息素养基本状况。通过对中学生的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信息道德水平等方面进行调查工作,获取学生信息素养现状的第一手资料。
2.在课堂实践中寻找提高学生信息素养的方法,针对课题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在信息技术课堂中进行实践。
3.初步形成提高高中信息技术课堂中学生的信息素养的方法和策略。
4.形成可以提高学生信息素养的教学课案。
第三阶段:2015.10—2015.12课题研究的总结和推广阶段。
1.根据前期研究成果,整理分析研究材料,撰写研究报告,进行课题总结。
2.编辑展示研究成果。
3.多种方式进行课题推广
七、研究成果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