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魅力课堂之体验英语”学科课程文化建设
(2016-07-17 01:21:15)分类: 课程文化 |
《学科课程文化的内涵与特征》一书中指出:学科课程文化即指师生在以教学活动为根本的学科课程建设中,经过持续积累并形成的相关的特质、知识、行为、规则和精神等要素的总和。东关小学对近几年学校英语教学和课程发展进行了梳理、思考和归纳,形成了“在体验中学习,在学习中体验”的魅力课堂之体验英语课程文化。
一、课程文化的提炼:基于对英语课程实施的不断研究,不断反思,不断改进。
1、从着眼语言训练到探索课堂模式
新课程提倡“为了每一位孩子的发展”这一大众教育的人文理念。从这个理念出发,我们清醒的认识到:教学模式的形成及高效课堂的生成,都要更多关注学生能力的发展。我校始终把育人放在首位,关注每个生命个体的健康成长,一直秉承“将来治国平天下全靠吾辈”的校训,坚持“让每个生命都精彩”。我校分析了学校英语学科的教学特点,学习了一些兄弟学校的成功经验,结合我校即国家级课题《人本思想在小学管理中的运用研究》的开展,在实践中研究探索教学模式,形成了“人本化
2、从注重语言习得到致力学习积累
在模式的推进过程中,我们在模式研究课及教学研讨中发现有的课堂任务泛滥,学生忙于应付,有的课堂任务设计与本节课的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大相径庭,也有的课堂中任务之间联系不大,层次不明显,缺少层层递进的任务链。教学中教的痕迹明显。课堂要成为学堂,教学模式更应成为适合学生自然成长的方式。课堂应具有生长性,用生长来定义课堂在于教育观念的改变,即课堂由“教师中心”转到了“儿童立场” (2011,孟晓东)。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强调“生长性”,即是强调学生地自我发展需要,强调的是外语和学生思想的“相遇”和“碰撞”。其实质就是“以学定教”。对此,我们进行了进一步的思考和探索,结合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明确学生的潜在发展水平,把握两者的最佳结合点,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形成从旧知到新知的融会贯通,确立了“四学”流程,“主题引学”--以问题为导引,尝试自主地交流,形成“对话场”。 任务导学--明确学习任务,设计任务链,自主推进阅读活动。自主研学--自主建构、合作、探究完成任务。活动促学—在活动中尝试表达、在活动中拓展交流。
3、学习、领会、内化课程标准的新要求
2011版《英语课程标准》强调各种语言知识的呈现和学习都应该从语言使用的角度出发,为提升学生“用英语做事情”的能力服务。教师要尽可能多的为学生创造语言实践的机会,鼓励学生通过观察、模仿、体验、探究、展示等方式学习和运用英语。这样的要求强调了英语学习中的言语实践的重要性,而英语实践必须由学生个体在各种中去进行,这就突出了体验在学生语言学习中的重要性。
4、学校构建魅力课堂的发展推动
“让我们绽放生命的精彩”,是我校始终如一的办学理念。教、学之根本在于师生内在的动机与动力,是对知识最大化的追求,以“魅力课堂”为核心的课堂教学理念脱颖而出,成为引领东关小学特色发展的一面鲜明旗帜。魅力课堂以师生发展为中心,力求三个维度:有吸引力,但不媚俗;有个性,但不怪诞;有效益,但不背离。魅力课堂首先是回归教育本真的课堂。魅力课堂更是师生找到自我的课堂,师生在课堂上找到归属,教师体验职业自觉的幸福,学生充满学习的热情,洋溢成长的快乐。魅力课堂还是回归学科本位的课堂,理解学科规律,敬畏学科规律,追求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个性之美。这为体验英语的课程发展明确方向,更是体验英语课程构建的基准。在体验英语中,魅力课堂即是符合学生特点的,趣味性强的情景组块创设;体验情感,积淀文化,启发思维,发展素养的英语学科特色;在实践中体验,在活动中创生的语言运用。
二、体验英语的内涵:体验情感,积淀文化,启发思维,发展素养
体验,在汉语词典中有这样几种解释:(1)、亲自处于某种环境而产生认识。(2)、在实践中认识事物。(3)、体察;考察。
体验,英文中解释为learn from one's personal experience
体验,在古汉语中体验又有以下几种含义:(1).谓亲身经历;实地领会。《朱子语类》卷一一九:“讲论自是讲论,须是将来自体验。説一段过又一段,何补!……体验是自心里暗自讲量一次。”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中:“皆是就文义上解释,牵附以求,混融凑泊,而不曾就自己实工夫上体验。” 胡适 《费经虞与费密·费氏父子的学说》:“但费氏父子的这种主张,并非有意因袭前人,乃是从痛苦患难之中体验出来的结论。”(2).指通过亲身实践所获得的经验。 鲁迅 《花边文学·看书琐记》:“文学虽然有普遍性,但因读者的体验的不同而有变化,读者倘没有类似的体验,它也就失去了效力。”(3).查核;考察。 宋 司马光 《涑水记闻》卷十二:“或斫倒人头,或伤中重,係第一等功劳者,凡一百一十五人,伏乞体验。” 宋 苏轼 《奏论八丈沟不可开状》:“臣体验得每年 潁河 涨溢水痕,直至州城门脚下,公私危惧。” 清陈康祺 《燕下乡脞录》卷十六:“然公於河,实殫竭心力,体验入微。”
魅力课堂之体验英语是指英语学习过程即是学生言语实践的过程,英语学习活动即是基于“体验情感、积淀文化、启发思维、发展素养”为目标导向的学习活动,是“以组块情景为导向,以串联活动为途径,在体验中习得,在体验中创生”的教学思想的凝练,体现出英语学习是一种自我的认识和感悟,是学生在某种情景中通过自我实践而产生的心灵体验,并在这个过程中发展思维,积累经验,获得成功。
1、体验英语既指向学习过程,又指向学习结果。
在学习中体验,在体验中学习。体验既是一种过程,也是一种结果,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通过语言的学习,运用语言进行实践的方式获得对语言的感知和领悟,同时这样的过程也是学生自我知识建构和体悟的过程。通过体验的过程获得体验的效果,因此体验是英语学习的方式和途径,同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悟语言,体验语言,它也是一种学习结果。
2、体验英语是“生活体验”和“文本体验”的共生。
在非母语的英语学习中,言语体验更多地体现为个体在具体情景中的运用语言的过程,将学习转化为学生言语情趣的体验,感受非母语文化的魅力,体会语言使用的精妙,在用英语做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然而儿童的个体生活体验与儿童对英语文本的学习经验存在一定的差距,帮助学生找到语言生成的路径,在情景活动中体验、实践、运用英语。教师要拥有一双慧眼,拥有独立深度解读文本的功夫,读文本,读透文本,对文本进行“意义解读”;问学情,研学情,对学生的学习经验进行“深度研究”。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整合、挖掘文本内容,创设语言体验的情景。学生在特定情景中体悟文本、运用语言,感受非母语文化,达到文本情境和学生个体体验的融合共生。
3、体验英语关注语言运用,建构言语体验,更指向素质发展。
人们要发展自己的个性并且找到适合外界的生存方式,因此需要“自我学习”,而老师会帮助提高这种自我学习的效率,这大概就是教育的根本了(李洪祥,2011)。哲学家海德格尔也说过:“教所要做的是让学。”让学生自己去体悟、探究、判断、建构、修正和完善。教师的任务就是要激活学生的内驱,提高他们自我学习的效率。同时英语课程标准提出,英语课堂要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合理的激励机制和合适的评价方式,构建起学习共同体,形成良好的自我效能感。英语学习既是一种认知活动,也是一种体验活动。体验英语就是关注言语体验的教学,言语体验既是一种言语活动,也是言语活动的结果。学习,更是一种体验。体验,既指向学习过程,又指向学习结果。我们更应该从关注教师教的方式,学生学的方式到学生认知情感体验的转变,在英语学习中体验到语言的魅力,在用语言做事中感受到自信和乐趣,形成“以言成事”的课程文化。“以言成事”重在关注学生的言语体验,学习是学生言语魅力的体验,是文化的体验,是对文本的体验,是言语实践的体验,更是在使用语言做事中感受成功的体验。
三、体验英语课堂特质:情景组块、活动串联、言语思辨、体验贴士
教无定法,体验英语的课堂没有教条的固定模式,但它具备着“魅力课堂”的品质。吸引力:具有浓浓趣味的多情景组块。个性化:具有英语文化特点的言语思辩过程。效益性:用中学,学中用的活动串联。
1、情景组块:有主题
体验英语课堂的特质之一是情景组块教学。教学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如果依托的情景是单个的、分裂的,没有内在联系的场景,必然不能体现知识的整体性和内在联系。所以,情景组块首先是基于学生个体的生活体验和文本整合的情景再创造,它能使教学活动生活化、趣味化和真实化。其次,情景组块是主线引领下的情景组合,它可以是一个整体情境,串联整个教学过程,也可以是不同教学环节中多个情景的有机组合,呈现出内在的逻辑性。情景组块的关键是找到学生生活体验和文本体验的共生点,即主线情景,贯穿于课堂的始终,搭起学生生活体验和文本体验之间的桥梁。
2、活动串联:有线索
活动是语言学习的载体,英语课程标准强调“在用中学,学中用”就是在活动过程中体验语言,习得语言。活动不是零散的一个个单个活动,而是主题情景下的串联活动,环环相扣,前一个是后一个活动的基础,后一个活动是前一个活动的延伸,最后形成一个整体。一般以故事方式呈现的主题活动大多属于线形模式。伞状模式的主题活动有一个统领所有局部情境的整体活动主题,每一个具体活动是整体情景活动的一部分,或是关注整体情景活动的一个方面。这个整体情景活动可以出现在新知呈现环节,也可以出现在操练巩固环节。活动中要围绕主题把零散的、看似无关的活动组合成一个整体活动。
3、言语思辨:有拓展
体验英语的课堂特质之二是具有言语思辨活动。英语课堂不仅仅是学生听说读写的过程,更是要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这就需要教师研读教材,挖掘教材的思维点,在个性化文本解读的基础上设计开放性的问题和讨论主题。
4、体验贴士:有启发
体验贴士是穿插在课堂教学之中的学科性规律总结、点拨。感悟。体验贴士出现英语学科学习中一些必要的规律呈现时,学生可以从贴士中简洁明了地了解学科规律。同时,基于学生个性化学习的基础上,予以点拨。这种提示既是学习策略的小提示,也是智慧的启迪,人生的感悟。
四、体验英语之实施举措
1、构建课程文化发展体系
在英语学科课程文化发展中,以学校魅力课堂为学校课程文化研究的主线,在学校魅力课堂课程文化发展总的框架下,形成体验英语课程体系。从教材、教师、学生三个维度搭建英语学科课程文化的发展体系。教材篇重在研究文本体验,挖掘学生的生活体验和文本体验的切合点,梳理教材文本的情景体验点,主题续编点;教师篇重在研究教师的话语发展,突出师生言语体验的方式及策略探讨,从师生言语的互动及生成策略入手,探索思维的生长点和言语的碰撞点;学生篇重在对学生实践活动体验的研究,探索学生英语实践活动的创生点和自我评价点。
2、聚焦课堂研究阵地
3、聚力教学研究质态
主题教研:本学期开始,改革教研的方式,开展围绕学科课程文化建设的主题教研活动。教研前根据体验英语研究专题的某一方面确定本期教研的主题,发到校园网,由各位老师查阅。教师在活动前了解相关主题内容,做到参加活动有目地,有思考,有收获。
四点议学:改变泛泛教研评课的形式,改革为体验英语“四点议学”,从主题教研的专题入手,结合魅力课堂之体验英语的课堂特质进行议学,既着眼于教师的导学,更着眼于学生的学习体悟,提出至少两点肯定之处,一点质疑之处,一点修改建议。
4、聚集特色研修活动
结合学校序列化教研活动,彰显课程特色,突出“魅力”课堂的主题,开展魅力课堂之体验英语教学研讨周活动。以东关讲坛为载体,结合研讨周的课堂教学实际情况,从学科入手,将魅力课堂和学科课程文化的发展相结合,探索出符合英语学科特点的“魅力课堂”学科特质。以网络为平台,以论坛的形式交流“体验英语”实施中的情况,每位老师可以提出自己实施中的体会、感悟和困惑,大家可以跟帖相互切磋,形成交流群。结合每位老师在论坛中的观点,改进实施的方法和路径。整理“魅力课堂之体验英语”相关资料,写出一批有质量的体验英语教学设计,本年度每位英语教师进行了至少一节公开课,英语组共发表文章11篇。
5、聚合师资发展保障
教师的发展是实施魅力课堂的有效保障,在着力打造魅力课堂的课程文化体系之时,学校站在更高更远的角度,调动教师的特长和潜能,孕育学习型教师。学校为教师业务培训创造条件。提供教师外出学习的机会,做到“学习与实践相结合”。学校成立了以英语市级骨干教师牵头的英语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骨干教师、青年教师、中老年教师携手共进。同时积极探索名师成长之路,对青年英语教师进行个人素质结构差异互补分析,分析英语教师专业成长的特长和短板,以共同体形式进行互补结对。通过面向全员、全员参加、分散培训、自主学习、共同提高,提升英语教师专业素养。
五、体验英语的课堂评价标准
体验英语的课堂评价是建立在魅力课堂评价体系之下的英语课堂评价标准。
项目 |
内容 |
情景组块 |
情景有趣,符合学生特点。 |
情景有主题,整节课有大的情景主题,单个组块有相关的小的情景主题。 |
|
活动串联 |
活动规则明确,开展有序。 |
活动设计有助于目标的达成。 |
|
有英语开展活动。 |
|
言语思辨 |
提供有本课目标相关、适合学生拓展思维的话题。 |
多数学生能参与活动中。 |
|
体验贴士 |
适宜 |
|
简洁 |
|
有启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