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从小“被催”和“没被催”的孩子未来过的是两种人生

(2022-06-07 09:27:17)

-

之前听一位妈妈说,一天晚上,她照例催孩子去做作业;催到第二遍,孩子还在刷着手机,嘴上答应着,身体并不动。

一般当家长第一遍催促的时候孩子都会无动于衷,因为孩子往往知道这只是打个预防针,反正还会再催的,于是继续安心玩耍。

当家长催第二遍的时候,孩子便会预感到妈妈要发火了,所以抓紧时间再多玩一下。等到第三遍的时候,家长真的发火了,而这个时候孩子才会做自己该做的事情。

图片

这样下去久而久之,孩子就会以父母催促的次数和发火的程度来判断该不该去做这件事,而不是他自己真正意识到该去做这件事情了。

日复一日、从早到晚不停地催促,最终会让他失去对自己的掌控能力。形成对“催促”的依赖,很难学会该学的东西。

而且过度的催促,会让孩子产生极度反感,他们感觉不管做什么都会被催促,所以认为自己是“坏孩子”,不仅失去自信,还会催生逆反心理。

想要搞定孩子的拖拉磨蹭,首先要知道,为什么孩子会有这种表现,通过分析这背后的深层原因,才能“药到病除”,让孩子告别拖拉和磨蹭,化身行动派。

对此,拥有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资质的陈晶晶老师,通过专业的心理学知识解读孩子心理,结合自己的教育经验,为家长提供有效的沟通方法,用4步应对孩子拖拉磨蹭、注意力不集中等学习问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