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是语文学习的主人
郑振铎先生说:“对于儿童,旧式的教育家视之无殊成人,取用的方法,也全是施之于成人的,不过程度略略浅些而已。他们要将儿童变成了‘小大人’
那种‘小大人’,正像我们在新年的时候在街上看见走过的那些头戴瓜皮帽,身穿长袍马褂,足登薄底缎鞋的,缩小的成人型的儿童一般无二。”
在这种儿童观的驱使下,我们的语文教育往往以成人心理取代儿童心理,以成人意志左右儿童意志,以成人文化代替儿童文化,以成人的阅读经验支配儿童的阅读经验,最终倒霉的只能是儿童。
其结果,往往使儿童在不知不觉之中,丧失了自己,丧失了个性,丧失了儿童纯净的童心,丧失了属于儿童时代的幻想世界和精神乐园。
语文是儿童的,语文是为了儿童的,语文只有融入儿童的精神世界才是有意义的。
因此,语文必须从成人霸权中走出来,还儿童以发展语文素养的自主权 语文教师的任务,主要不是教导学生、控制学生,而是通过课文向学生提供一个更活跃、更开阔的语文实践平台。
在“还”的过程中,语文教师应该自始至终、自觉自愿地成为学生语文实践的组织者、服务者和帮助者。
一位优秀的语文教师,必须真正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阅读愿望和激情,洞见学生在语文实践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障碍,诱发学生作为一名读者的发现和创见。
他应是一位带领者,带领学生经由课文走向一片新的语文天地。
他应该深知,语文素养本身是不能通过诸如告诉、教导、训诫等手段而获得的,只能提供言语对象,引发学生作为语文学习的主人去感觉、去领悟、去精思、去玩味。
而更重要也更艰难地是,他必须启发学生去感觉和反思自己的语感,使学生凭借对新的言语作品的感觉或对言语作品新的感觉去发现和体悟自身语感的缺失和浅陋,进而发现和体悟新的语感的充实和丰满,从而享受这种语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