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课堂导入研究》中期报告
(2017-02-28 14:02:31)分类: 课题研究 |
《小学英语课堂导入研究》中期报告
2016年4月,《小学英语课堂导入研究》课题自立项以来,我能够按照课题研究方案的安排,通过查阅英语教学课堂导入研究的理论,课堂导入教学资料、踊跃上示范课、观摩课、多听优质课,并进行认真分析、讨论、探究,课堂教学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也发现了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同时也进一步明确了研究的方向。结合以前的努力,取得的成绩,现在把课题研究进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本课题的研究现状
小学英语教学目标内容少,趣味性高,能够让小学生真正地喜欢英语,走进英语,融入英语。在对小学英语课堂的导入研究研究中提升小学英语教师的课堂理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喜欢英语课,以此来优化小学英语课堂的教学环节,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小学英语教学的健康稳步发展。
关于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研究,国内外教育界人士都有所涉及,但真正能达到引领、指导作用的,较系统的适合当今农村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并不多,相关的教育教学论著在网上的资料显示也很难查到,因此,对于本课题的研究也就有赖于一线的教学实践与不断总结经验了。
二、研究的主要内容
1.开展小学英语教学课堂导入的研究,依据新课标标准,改变陈旧的教学模式,研究教师应该风格教学,它能体现教师幽默风趣的导课教学风格,也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索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培养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情感,树立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具有一定的英语学习能力,从而不断打造有效的英语课堂教学。
3.研究不同的导课教学,激发课堂气氛,新颖生动的导课教学可以激发学生愉快、轻松的学习情绪,让学生更容易学习英语,体会学英语的乐趣。
4.研究现代化的导课教学模式。21世纪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它不仅带来了教育形式和方式的转变,更重要的是对教育思想、观念、模式、内容和方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要想体现真正的导课教学效率,对于我们沙道子小学这所落后的传统的基层小学来说值得研究,真正让教师体现在现代化的信息教育教学当中。
5.研究学生情感态度的转变。由于学生在学英语的过程中慢慢会对英语失去兴趣,除了教师提高自身的教学理论、教学素养、教学方法外,更应该关注到每位学生,真正贴近每位学生关心他们,研究他们的情感转变的原因,研究这些学困生为什么会退步,是什么情感转变导致这些恶性循环的延续,这是我们教师研究这一课题必不可少的内容。
课题研究的重点:研究在英语教学中提高小学生课堂英语学习的具体有效的方法
课题研究的难点:在英语教学中探索适合小学生英语课堂导入的有效形式
三、研究目标:
从我在沙道子小学从事教育教学的这些年里,我发现对于刚学英语的三年级学生来说,他们对学习英语有着浓厚的兴趣,上课愿意主动积极地回答问题,课后能按时完成自己的作业和练习,更加欣慰的是还能听到学生们用英语进行简单的日常交际,但是渐渐地有同学开始变得懒散,对英语也失去了兴趣,英语对他们来说变得乏味无趣,班上的学困生就越来越多,这就给班级带来了一些恶性循环,这些不良现象让我深刻地反思自己,告诉自己怎样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怎样让他们重新接纳英语,怎样让他们深深地爱上英语,这就是为什么我会研究“小学英语课堂导入”这一课题的目的,为的就是我们教师必须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断变换各种教学导入手段,提高教学效率。
1.通过研究,可以将课堂导入有效地整合到课堂教学中去,创造性地拓宽英语教学的有效性,同时促进个人的专业化成长,提升个人的专业素养。
2.从学生的生理及心理特征出发,创造不同的导入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与能力。
3.探索有效课堂的教学导入模式,转变传统的教学思想,创新地加入现代化元素,有效地将传统教学模式与现代素质教育的教学模式进行整合,从而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四、研究的主要方法及思路
1.问卷调查法
设计问卷调查的方法通过优秀组与一般组的对比,对学生的基本情况包括学习兴趣,学习方法等情况进行调查,来了解学生对课堂导入的一些看法与现状。
2.行动实验法
在教学中对不同的学生进行评价,根据课题制定的方案开展行动与研究,不断地总结,发现问题,及时完善不足之处,通过分小组的实施来证明本课题研究的有效性。
3.案例分析法
通过对个别学生尤其班里典型的学生作为观察研究的对象,根据不同学习阶段的评估分析,比较前后的学习效率,得出最后的结论。
4.经验总结法
通过在教育教学与研究这一课题的过程中总结经验,得出对英语教学中导课环节的价值体现。
5.观察法
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细致地观察,直接记录学生对课堂导入内容的兴趣、认知程度,记录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兴趣,研究课题的有效性。
五、课题实施进展
课题研究成功与否,与课题研究成员的素质有很大的关系。为提高课题研究人员的素质,尽快掌握教育研究方法,课题确立伊始,认真学习课题研究方案、自学相关理论知识。
其次,参加许多形式多样的课题培训和研讨活动,开阔了视野,吸取了经验,为课题研究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条件,使课题的计划不断地变为课题的实践并取得成效。通过培训,了解到要切实构建高效课堂,我们应该从职业理想、教育观念、知识水平、教学能力、德育能力、人际协调及教科研能力方面不断完善自己,努力做一名专业化教师;在课前准备环节,教师要备教材、备学生、备导入、备方法、备语言、备板书、备课件等,在具体实施环节,教师要确保学生视觉、听觉通道有效参与,巧用课堂教学策略,优化教学过程。
再次,通过名师课例观摩研讨引领教师成长,逐渐更新了理念,明晰了概念,加深了认识,理清了思路。一节好课不但要扎实、充实、丰实、平实和真实,还应该注重学生的兴趣状态、信息量的摄取度、教学活动对学生的影响以及师生互动要真实有质。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达到用先进的教育理论支撑我们的课题研究工作,并致力于在课堂中改变教师“教”的方式和学生“学”的方式,把教学过程之中的探究、发现、猜想、质疑、结论等认识活动显现出来。通过学习和研究,教师的认识有了很大提高,观念也发生了积极转变。
2、课题研究开展以来,充分运用“博客”平台上传相关的研究学习材料,并精选材料,通过专门的业务刊物或网络收集理论资料,组织学习,认真阅读并撰写读书随笔和心得体会。同时,加强校本教研的力度是我校本年度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教科室将课题研究的开展情况明确列入了活动范围。另外,将自己的研究学习心得撰写为论文和案例,作为研究成果。在理论学习的同时,还注重理论应用于实践。这些学习和观摩都有效地指导了我们的课题研究工作。
自课题研究起,不断学习现代教育理论,逐步确立有效教学的理念。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根据课题研究方案的目标要求,把课题研究和日常教学、教研活动紧密地结合起来,让课题研究真正走进课堂,走进教师教学的实际,走进学生学的实际;同时要求各教研组根据子课题研究方案,加强课堂有效教学的研讨活动,以研讨课、公开课、评课、座谈等为主要活动形式,每两周活动一次,每次至少抽一节课进行,不断改进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全面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
4、不断反思,探讨课堂探究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并确立新的研究重点。反思活动可谓形式多样。一种是坚持撰写每课的“教后感”,逐步养成勤于思考,注重积累,厚积薄发的良好的研究习惯。不管是集体备课还是自己备课,我们的教后感都是源于教学的。二是撰写“案例反思”。每学期,我们都要向学校上交一篇教学反思。三是鼓励撰写教学论文。在上述反思活动中,不断增强了教师对新理念的内化水平和对教育教学现象的洞察能力,从而为科研型教师的成长开辟了一条新途径。
六、课题研究的成果
a.备课的自觉性提高,有效性增强。鼓励以创新为本的教育教学思想反思教学实践,不断反思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缺陷,针对缺陷进行改进,不断完善自己具有个性的教学模式,逐步形成个人的教学特色。
存在的困难及解决思路
1.课时不足,使教师的研究不够细化或不能落到实处。
2.课题材料的收集还不到位,对于过程性资料的整理与收集还应更细致些。
二、下阶段研究及措施
1.在前一阶段课题研究的基础上,深化课题研究,对“小学英语课堂导入研究”的探讨向纵深发展,即理论联系实际完善有效教学。
2.继续本着“优化”这个思想积极探索,在行动中提升教师的理念,改变教师惯有的思维方式和教学行为,促进学生语言能力的不断提高。
3.对实验过程进行归纳、分析、整理,形成书面报告和论文的形式对课题进行总结,为课题结题做好准备。
本课题的研究肯定还存在不少问题,在今后的研究中倍加完善,也肯请专家、领导多加指导,多给宝贵意见,使我们的课题研究科学有序地发展,为确保本课题顺利结题创造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