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漱口习惯的行为养成研究》微型课题研究方案
(2016-11-28 18:03:30)
标签:
教育 |
微型课题《幼儿漱口习惯的行为养成研究》
微型课题研究方案: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因为我们班的孩子都已是三岁以上的年龄段,因此会告诉宝宝讲卫生,爱清洁,早晚刷牙,饭后漱口,少吃甜食,多吃蔬菜水果,临睡前不吃零食,不挑食、偏食等等简单的口腔保健知识,让宝宝从中懂得口腔保健的意义。我们都知道要保持幼儿的口腔卫生,刷牙是保护幼儿牙齿的方法之一,但饭后漱口对幼儿的口腔保健也是很重要的,也是往往被大家忽略的一个重要环节。
关键词:口腔,口腔健康,牙齿,刷牙,漱口,培养
口腔健康:口腔健康是指具有良好上午口腔卫生,健全的口腔功能及没有口腔疾病。
牙齿:人与高等动物的咬切、咀嚼食物的器官,由坚固的骨组织和釉质构成。
刷牙:用刷子清除或涂抹。
漱口:含水冲洗口腔。
培养:按照一定的目的长期地教育和训练使成长。
教师是孩子教育与生活的指引者,从孩子的年龄阶段培养适宜的教育内容,采用合适孩子的教育方式引导他们,让孩子了解漱口的重要性。掌握漱口的正确方法,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提高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
1.陈鹤琴先生的活教育理论中指出:“幼稚园要使儿童养成良好的习惯”。
2.《纲要》指出:“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睡眠、盥洗、排泄等生活习惯和生活自理能力。”“教育幼儿爱清洁、讲卫生,注意个人和生活场所的整洁和卫生。
1.先对本班幼儿进行观察,观察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对漱口的认识与了解。
2.针对本班幼儿观察的结果,做好分析,根据幼儿自身的不同及背景,计划出合理的方案。
3.观察孩子漱口的情况,针对孩子的不同情况进行个别指导与教育。
4.以观察幼儿在生活中漱口问题,实施不同的解决方法,加强培养幼儿对漱口的认识,让幼儿进行相互间的观察与监督,使得漱口成为生活中的习惯。
目标:
内容:
4.幼儿通过学习知道了牙齿的作用及不认真漱口的危害,并懂得要通过刷牙、漱口的方法来保护自己的牙齿。
5.教师会用直观的教具、模具、木偶表演、讲故事等方法引导幼儿对漱有较具体的理性认识,幼儿通过亲身体验,对漱口的重要性有了初步的认识,老师也可通过对比法,如:有的幼儿牙齿洁白、有的幼儿牙齿霉烂等现象进行教育,让幼儿知道漱口对保护牙齿的重要性。
6.家长在日常生活中也要利用游戏来调动孩子漱口的兴趣。让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正确漱口,而不是把漱口当做玩的一种方式。教师应及时的进行指导及监督,从而更加细化巩固良好的漱口习惯。
1.加强理论学习,认真阅读各地教育报刊杂志,并学习教育科研理论和相关理论的文献。
2.落实任务,确立研究目标,制定实施方案。
3.运用多种方法,进行调查分析,填写课题申报表,开始实施研究。
1.全面进行课题实施活动,开展各种活动对幼儿漱口行为习惯的培养,通过收集和观察了解孩子的漱口情况,观察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对漱口的认识与了解。
2.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以观察幼儿在生活中的漱口问题,适时调整策略,实施不同的解决方法,加强培养幼儿对漱口的认识,让幼儿进行相互间的观察与监督。
(三)总结阶段:(2016.11-2016.12)
2.撰写课题研究工作报告、课题研究结题报告,整理课题研究成果,申请结题。
3.撰写有关的经验论文。
1.理论学习法:为搞好课题研究,不断提高自身理论水平做到认真钻研新课标,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特别是有关幼儿生活习惯的培养。
2.个案研究法:通过个案研究,由点及面,幼儿通过亲身体验,对漱口的重要性有了初步的认识,老师也可通过对比法如:有的幼儿牙齿洁白、有的幼儿牙齿霉烂等现象进行教育,让幼儿知道漱口对保护牙齿的重要性。明晰教师的研究思路,及时总结研究的成果。
3.游戏法:利用幼儿爱比较的特征,采用“比赛”方法激发幼儿漱口兴趣,从而主动漱口,有效漱口。
4.总结归纳法:通过研究,注重研究过程中的经验积累、反思,做好经验总结的撰写,及时反思总结调查。
八、预期成果:
1.有关“幼儿漱口习惯的行为养成研究”成功资料或案例。
2.书写研究心得。
3.课题研究结题,形成一篇终期成果报告,撰写相关论文。
4.上报结题的相关资料。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