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幼儿漱口习惯的行为养成研究》微型课题研究方案

(2016-11-28 18:03:30)
标签:

教育

微型课题《幼儿漱口习惯的行为养成研究》 

 

                       延安洛杉矶保育院课题组

微型课题研究方案: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因为我们班的孩子都已是三岁以上的年龄段,因此会告诉宝宝讲卫生,爱清洁,早晚刷牙,饭后漱口,少吃甜食,多吃蔬菜水果,临睡前不吃零食,不挑食、偏食等等简单的口腔保健知识,让宝宝从中懂得口腔保健的意义。我们都知道要保持幼儿的口腔卫生,刷牙是保护幼儿牙齿的方法之一,但饭后漱口对幼儿的口腔保健也是很重要的,也是往往被大家忽略的一个重要环节。

    幼儿每天吃完饭后会有许多饭菜的残渣留在牙缝中,这些残渣往往不易被发现,但他们对幼儿的牙齿腐蚀性特别强,而简单的一个漱口动作,却能是我们的口腔更健康,所以幼儿每天饭后必须养成漱口的习惯。

    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在长期的生活里逐渐形成的,它贯穿于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方面。幼儿通过学习知道了牙齿的作用及不认真漱口的危害,并懂得要通过刷牙、漱口的方法来保护自己的牙齿。教师会用直观的教具、模具、木偶表演、讲故事等方法引导幼儿多漱口有较具体的理性认识,幼儿通过亲身体验,对漱口的重要性有了初步的认识,老师也可通过对比法如:有的幼儿牙齿洁白、有的幼儿牙齿霉烂等现象进行教育,让幼儿知道漱口对保护牙齿的重要性。家长在日常生活中也要利用游戏来调动孩子漱口的兴趣。让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正确漱口,而不是把漱口当做玩的一种方式。教师应及时的进行指导及监督,从而更加细化巩固良好的漱口习惯。

    二、课题名称的界定:

关键词:口腔,口腔健康,牙齿,刷牙,漱口,培养

    口腔:口道的第一部分,由口至咽之间的部分。口腔是消化管的起始部分。口腔内有牙、舌等器官。

口腔健康:口腔健康是指具有良好上午口腔卫生,健全的口腔功能及没有口腔疾病。

牙齿:人与高等动物的咬切、咀嚼食物的器官,由坚固的骨组织和釉质构成。

刷牙:用刷子清除或涂抹。

漱口:含水冲洗口腔。

培养:按照一定的目的长期地教育和训练使成长。

教师是孩子教育与生活的指引者,从孩子的年龄阶段培养适宜的教育内容,采用合适孩子的教育方式引导他们,让孩子了解漱口的重要性。掌握漱口的正确方法,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提高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

    三、理论依据

1.陈鹤琴先生的活教育理论中指出:“幼稚园要使儿童养成良好的习惯”。

2.《纲要》指出:“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睡眠、盥洗、排泄等生活习惯和生活自理能力。”“教育幼儿爱清洁、讲卫生,注意个人和生活场所的整洁和卫生。                                   

    3.良好的生活习惯是孩子身心发展的需要。孩子的良好的生活习惯会不同程度地、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他们心里素质的发展。

    4.英国作家萨克雷说过,“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幼儿期是习惯养成的关键期。我们认为:孩子的发展最主要的是健康的心灵和体魄。而健康的第一步取决于从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四、研究思路:

    首先从现实存在的问题入手,观察了解幼儿漱口时所存在的不良习惯,找出形成这些不良习惯的原因,然后通过运用多种研究方法,如收集相关资料、观察分析、交流研讨并从大量的活动实践中,找出培养幼儿良好行为的方法、手段,形成一系列的指导策略。

1.先对本班幼儿进行观察,观察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对漱口的认识与了解。

2.针对本班幼儿观察的结果,做好分析,根据幼儿自身的不同及背景,计划出合理的方案。

3.观察孩子漱口的情况,针对孩子的不同情况进行个别指导与教育。

4.以观察幼儿在生活中漱口问题,实施不同的解决方法,加强培养幼儿对漱口的认识,让幼儿进行相互间的观察与监督,使得漱口成为生活中的习惯。

    五、课题研究目标与内容:

目标:

    1.有助于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2.通过刷牙、漱口的方法来保护自己的牙齿。

    3.幼儿通过学习知道了牙齿的作用及不认真漱口的危害。

    4.让幼儿从中懂得口腔保健的意义。

内容:

    1.通过教育教学活动,结合课堂实践活动,寻找适合幼儿健康发展的真确方法。

    2.通过不同形式的游戏、对比、奖励活动,让幼儿在漱口中体验快乐,引导幼儿正确的漱口。培养幼儿生活习惯的养成。

    3.使幼儿养成良好的自觉漱口的习惯。

4.幼儿通过学习知道了牙齿的作用及不认真漱口的危害,并懂得要通过刷牙、漱口的方法来保护自己的牙齿。

5.教师会用直观的教具、模具、木偶表演、讲故事等方法引导幼儿对漱有较具体的理性认识,幼儿通过亲身体验,对漱口的重要性有了初步的认识,老师也可通过对比法,如:有的幼儿牙齿洁白、有的幼儿牙齿霉烂等现象进行教育,让幼儿知道漱口对保护牙齿的重要性。

6.家长在日常生活中也要利用游戏来调动孩子漱口的兴趣。让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正确漱口,而不是把漱口当做玩的一种方式。教师应及时的进行指导及监督,从而更加细化巩固良好的漱口习惯。

    六、研究的程序:

   (一)准备阶段:(2016.5-2016.6)

1.加强理论学习,认真阅读各地教育报刊杂志,并学习教育科研理论和相关理论的文献。

2.落实任务,确立研究目标,制定实施方案。

3.运用多种方法,进行调查分析,填写课题申报表,开始实施研究。

   (二)研究阶段:(2016.7-2016.10)

1.全面进行课题实施活动,开展各种活动对幼儿漱口行为习惯的培养,通过收集和观察了解孩子的漱口情况,观察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对漱口的认识与了解。

2.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以观察幼儿在生活中的漱口问题,适时调整策略,实施不同的解决方法,加强培养幼儿对漱口的认识,让幼儿进行相互间的观察与监督。

    3.收集、整理漱口行为习惯的方面的资料,记录研究情况,进行阶段性汇总,对已有的课题研究成果进行整理和提升。

(三)总结阶段:(2016.11-2016.12)

    1.运用经验总结法回顾、反省、分析、总结本课题研究的过程与资料,及时总结提炼成功的活动经验。

2.撰写课题研究工作报告、课题研究结题报告,整理课题研究成果,申请结题。

3.撰写有关的经验论文。

   、采用综合研究法进行研究,其中包括:

1.理论学习法:为搞好课题研究,不断提高自身理论水平做到认真钻研新课标,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特别是有关幼儿生活习惯的培养。

2.个案研究法:通过个案研究,由点及面,幼儿通过亲身体验,对漱口的重要性有了初步的认识,老师也可通过对比法如:有的幼儿牙齿洁白、有的幼儿牙齿霉烂等现象进行教育,让幼儿知道漱口对保护牙齿的重要性。明晰教师的研究思路,及时总结研究的成果。

3.游戏法利用幼儿爱比较的特征,采用“比赛”方法激发幼儿漱口兴趣,从而主动漱口,有效漱口。

4.总结归纳法:通过研究,注重研究过程中的经验积累、反思,做好经验总结的撰写,及时反思总结调查。

、预期成果:

1.有关“幼儿漱口习惯的行为养成研究”成功资料或案例。

2.书写研究心得。

3.课题研究结题,形成一篇终期成果报告,撰写相关论文。

4.上报结题的相关资料。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