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女儿“走四方”(续三)
(2024-10-12 20:18:14)
标签:
传播科学家教理念分享成功家教方法促进家庭科学教子提升家教科学水平 |
陪女儿“走四方”(续三)
要想实现“五育并举”的教育目标,首先,家长要陪孩子孩子先学习“五育”文字表述的具体内容,即所谓“知行合一”中的“知”。某种情况下“知”和“行”同等重要,没有“知”何谈“知行合一”?公认的“五育”文字内容大致为:
德育:爱党、爱国、爱人民、爱社会主义,尊老爱幼、明礼诚信、友善助人等良好道德品质,遵守社会公德,增强法律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养成好思想、好品行、好习惯。
智育:养成良好学习习惯,提升自主学习能力,保护子女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理性帮助子女确定成长目标。
体育:营养均衡,科学运动,睡眠充足,身心愉悦,帮助子女形成阳光心态、磨练坚强意志、锻炼强健体魄,保持良好生活习惯,有针对性进行性健康和青春期教育,增强孩子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
美育:培养子女健康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引导和鼓励子女亲近大自然,参加社会实践和公益活动,善于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陶冶高尚情操,提升文明素质。
劳动: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在出力流汗中体会劳动创造美好生活,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养成良好劳动习惯。
其次,按《故事》作者的主张、参考作者的实践陪伴孩子:设计并实施“跟着课本去旅行”的具体策略,以“五育”具体文字内容为行动提纲引领,有计划有目的地实施“事上练”“知行合一”式的陪伴,实现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
现在的现状是,很多家长或不知道“德、智、体、美、劳”分别包含哪些具体字面内容,他的“知”和“行”都有问题,“知”和“行”缺哪一个都是“无知”,都教育不好孩子;或只限于知道,但没有情感共鸣和价值认同,没有修成“教育信仰”,不以为然,很少教给孩子;或只限于用知道的字面文字说教,这些文字大多都没有经过相应的实际行动经历体验过,这些知识在孩子脑子里不过是一些符号。在上面各种情况下根本不可能实现实际的“五育并举”。
要想实现“五育并举”,家长要最大限度地杜绝仅空洞“说教”,像《故事》作者那样以“跟着课本去旅行”的陪伴模式,陪伴孩子去实际经历、体验“课本”等“这本有字书”, 陪伴孩子去实际经历、体验“大千世界”“这本无字书”。例如“体育”中的“磨练坚强意志”,若只知道这6个字,家长没有陪伴孩子做过任何相应的实际体验,他们根本不知道“磨练坚强意志”的实际意义是什么。这是现实中许多孩子“脆弱”“少挫既垮”甚至酿成悲剧的重要原因。为了让孩子“磨练坚强意志”,不少学校开展了有益的“经历、体验”活动,这时家长要坚定地站在学校和孩子一边,以大力支持他们的精神力量陪伴鼓励孩子积极参与。如衡水中学每届学生都要举行80华里远足,该项坚持了数年的德育活动文明全国,成为每年清华北大上百的重要原因之一,自然也受到全国很多家长的高度认可、支持,甚至亲自陪伴孩子“远足”的家长也大有人在;衡水中学考入名校的学生八十华里远足后如是说:“八十华里远足已被我们踩在脚下,从中我对坚持的内涵的理解又深了一层。远足前我曾担心自己不能走完全程,可事实是,我坚持下来了。坚持其实很简单,最重要的要属心灵上的支撑与坚持了。‘八千里路云与月’,只要坚持就会成功。远足我都坚持了下来,那么学习上的小问题又有什么不可战胜的呢?”他用远足的经历、体验来“磨练坚强意志”,练就“坚持”精神,他们才真正懂得什么是“磨练坚强意志”和“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