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让孩子死读书(下)

标签:
传播科学家教理念分享成功家教方法提升家教科学水平促进家庭科学教子 |
不能让孩子死读书(下)
家教启示:作为家长,特别是受过高等教育的家长,我们都要明白,陈苏光的家教故事说明,教子有方与否与家长的学问大小没有直接关系。但学问小不一定教育观落后。
首先,家长要在孩子的心目中播种下“立志向上向善”的种子。要坚信故事主人公的理念:“没有文化只有过苦日子。”要千方百计鼓励孩子努力学习,立志用知识改变命运。像故事主人公那样,要对孩子有走出“阶层固化”的积极向上的合理期望,让孩子对幸福生活萌发向往。期望理论告诉我们,它的功能在于适度的期望具有强大的激励作用,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孩子树立远大志向,激发孩子主动发展的积极性,挖掘其发展的内在潜力和内在动力,使孩子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发挥,从而使孩子各方面都始终处在一种自觉、主动、高效、有序、和谐、健康的运行状态,最终实现成人成才的目标。具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夙愿的家长要知道,实现夙愿首先要教育引导孩子立志通过读书“走出去,”立志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受欢迎的人,“志不立无可成之事”!令人遗憾的是,目前农村很多家长中“考大学找不到工作,不如趁早打工挣钱”等“读书无用论”思潮甚嚣尘上,对孩子读书不报希望。这是目前农村孩子出现大量的无追求“躺平”现象,考大学的比率越来越低的一个重要原因。
第二,最重要的是身教重于言教。孩子是大人的一面镜子。作为孩子的父母,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你的优缺点会逐渐被孩子发现,并且自始至终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影响着孩子。如果你像故事主人公那样,是优点比较多且比较明显的那种,那么你的优点会使孩子变得从内心里敬佩你,以你为榜样,与你共同成长进步,并自觉不自觉地“成了你”;如果你是缺点比较多且比较明显的那种,那么你的缺点会使孩子养成不良习惯,变得不拿你当回事,最终也自觉不自觉地“成了你”。
第三,是给孩子在生活中学习的机会。做到不能让孩子“读死书”,重要的一点是要从认识上充分知道孩子“在生活中学习的机会”,即像故事主人公那样,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劳动,对孩子的健康发展成人成才的极端重要性。对这一点,故事的没有文化的主人公的所作所为可能不大容易真正征服你的认知。但对于这个问题,中外教育家都做了深入长期的实验研究,其研究结论与故事的文盲主人公的主张、实践和成功高度契合应该使你深信不疑。比如,人类历史上最长时间的研究被称为哈弗格兰特研究,长达76年,这项研究发现,一个人在专业上的成功,也就是我们都在期待自己的孩子能达到的成功,竟然取决于小时候做家务,而且,越早开始越好。如下外国专家演讲截图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