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不能让孩子死读书(下)

(2024-08-21 15:15:22)
标签:

传播科学家教理念

分享成功家教方法

提升家教科学水平

促进家庭科学教子

不能让孩子死读书(下)

家教启示:作为家长,特别是受过高等教育的家长,我们都要明白,陈苏光的家教故事说明,教子有方与否与家长的学问大小没有直接关系。但学问小不一定教育观落后。

首先,家长要在孩子的心目中播种下“立志向上向善”的种子。要坚信故事主人公的理念:“没有文化只有过苦日子。”要千方百计鼓励孩子努力学习,立志用知识改变命运。像故事主人公那样,要对孩子有走出“阶层固化”的积极向上的合理期望,让孩子对幸福生活萌发向往。期望理论告诉我们,它的功能在于适度的期望具有强大的激励作用,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孩子树立远大志向,激发孩子主动发展的积极性,挖掘其发展的内在潜力和内在动力,使孩子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发挥,从而使孩子各方面都始终处在一种自觉、主动、高效、有序、和谐、健康的运行状态,最终实现成人成才的目标。具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夙愿的家长要知道,实现夙愿首先要教育引导孩子立志通过读书“走出去,”立志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受欢迎的人,“志不立无可成之事”!令人遗憾的是,目前农村很多家长中“考大学找不到工作,不如趁早打工挣钱”等“读书无用论”思潮甚嚣尘上,对孩子读书不报希望。这是目前农村孩子出现大量的无追求“躺平”现象,考大学的比率越来越低的一个重要原因。

第二,最重要的是身教重于言教。孩子是大人的一面镜子。作为孩子的父母,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你的优缺点会逐渐被孩子发现,并且自始至终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影响着孩子。如果你像故事主人公那样,是优点比较多且比较明显的那种,那么你的优点会使孩子变得从内心里敬佩你,以你为榜样,与你共同成长进步,并自觉不自觉地“成了你”;如果你是缺点比较多且比较明显的那种,那么你的缺点会使孩子养成不良习惯,变得不拿你当回事,最终也自觉不自觉地“成了你”。

第三,是给孩子在生活中学习的机会。做到不能让孩子“读死书”,重要的一点是要从认识上充分知道孩子“在生活中学习的机会”,即像故事主人公那样,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劳动,对孩子的健康发展成人成才的极端重要性。对这一点,故事的没有文化的主人公的所作所为可能不大容易真正征服你的认知。但对于这个问题,中外教育家都做了深入长期的实验研究,其研究结论与故事的文盲主人公的主张、实践和成功高度契合应该使你深信不疑。比如,人类历史上最长时间的研究被称为哈弗格兰特研究,长达76年,这项研究发现,一个人在专业上的成功,也就是我们都在期待自己的孩子能达到的成功,竟然取决于小时候做家务,而且,越早开始越好。如下外国专家演讲截图所示。

不能让孩子死读书(下)
  又比如,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对北京、黑龙江、江西和山东四省市
2万名家长和2万小学生进行的家庭教育状态调查。其调查报告得出一个出人意料的结论:“会做家务的孩子,学习成绩更优秀。”“有意思的是,在孩子专门负责一两项家务活的家庭里,孩子成绩优秀的比例也相对较高。认为只要学习好,做不做家务都行的家庭中,子女成绩优秀的比例仅为3.17%,而认为孩子应该做些家务的家庭中,子女成绩优秀的比例为86.92%,两者相差悬殊。”如下调研报告图所示。

不能让孩子死读书(下)
    所以,当你面对诸多家庭教育问题束手无策、极度苦恼时,不妨先反思一下自己,是否像故事主人公那样注重活生生的生活教育,是否放手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是否有意无意地剥夺孩子通过做事获得生活技能和责任感的机会和权利,然后再找一个先进榜样加以模仿学习,比如认真深入学习研究一下陈苏光老太太的教育经验并加以应用。值得注意的是,学历高的家长自恃“有学问”往往更易干出“指手画脚、包办代替、剥夺”等蠢事,这些家长往往因家庭教育失败而感到特别苦恼。而那些学历不高的家长知道自己“没学问”往往不容易干出“指手画脚、包办代替、剥夺”等蠢事。当然也有一些学历高的家长教育素养很高,深知“指手画脚、包办代替、剥夺”等家庭教育方式不科学。若再在自己的家庭教育实践中自觉参考故事《不能让孩子死读书》的主张和实践,做到科学“放手”和不“剥夺”,往往会收到如虎添翼的效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