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让孩子靠自己去成功(中)

(2024-06-20 10:08:02)
标签:

传播科学家教理念

分享成功家教方法

提升家教科学水平

促进家庭科学教子

家庭教育

分类: 名人家教故事

让孩子靠自己去成功(中)

家教分析:故事《让孩子靠自己去成功》所表达家庭教育思想切中时弊,唤起专家的强烈共鸣。正如故事所言:“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书评会一开始立刻成了教育反思会”——刘墉的一双儿女,靠自己去成功,结果成功了;许多家长的孩子,靠家长去成功,结果失败了。反思的结果:“让孩子靠自己去成功”。也就是说家庭教育的成功之路是:“让孩子靠自己去成功!”这并不是说家长就可以无所作为,家长的作用是唤醒孩子的自觉,“我们为什么总逼孩子‘苦读’?而不让他们自己逼自己‘乐读’?”家长的作用是以身作则的示范,刘墉捐建26所希望小学,女儿就在父亲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帮人“做眼角膜移植”。

故事《让孩子靠自己去成功》中所展现家庭教育理念毫无疑问是较为先进的家庭教育理念。但仅读故事原文还不能精准掌握其精髓。40多年的教育教学得失成败实践告诉我们,如何正确理解故事中的两个观点“靠自己去成功”自由教育、快乐教育十分重要。否则它往往会严重束缚人们的手脚,甚至使教育出现严重偏差。

 “靠自己去成功”。靠自己去成功是许多人所崇尚的理念,靠自己去成功的字面之意就是不能靠别人成功,或者靠别人不容易成功。这个理念不仅被好多人崇尚,而且她是成功者的成功理念。但对它的理解不能仅停留在字面上。首先,这里的“靠自己”不应该是绝对的靠自己,而是主要靠自己。不能说强调靠自己成功就单打独斗,使自己处于一个封闭状态,而不是处于一个时刻注意受外界教育的学习状态——开放状态。很显然,绝对靠自己单打独斗的人将一事无成!现实中,任何成功人士首先都是善于向他人和书本学习的精英。比如,世界著名的科学巨匠牛顿说:“我之所以看的更远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靠自己去成功”被一些年轻人误解为绝对靠自己,从而陷入盲目自信的泥潭不能自拔,不注重虚心向他人学习,向书本学习……,拒绝思考接纳许多老师、家长、领导等的有见地教导。这种错误思潮不知使多少盲目自信的年轻人孤陋寡闻、无知无能。误认为“靠自己去成功”就是“绝对靠自己”而排斥吸取他人经验教训、先进的观念和技能,是许多人(特别是年轻人)做出巨大努力最后走向失败的重要原因。正如庄子所说的那样:“独善其身者,难成大事。”

其次,上面说的“靠别人”是绝对的靠别人,或者主要靠别人。即所谓的“对儿子的事安排得面面俱到”“ 父母的过度包办”。不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也就是“自己”这个内因不发挥作用,只依靠“家长或他人”这个外因。因为,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这是大多数人都耳熟能详的哲学原理所以绝对靠别人不可能成功也是毫无疑问的。

所以,故事的作者提出《让孩子靠自己去成功》的主张。该主张力避“孩子和成人世界的五大冲突:‘期望值过高带来孩子的无望;过度保护导致孩子的无能;爱的冲突,溺爱带来孩子的无情;过度干预带给孩子交往冲突,孩子想逃避父母;对孩子过多指责带来的评价冲突,孩子没有成功感。’”力避“父母把自己的全部都给了孩子,往往换来的却是孩子的无情。”的悲剧出现。力避父母、老师强制、逼迫孩子去学习,又苦又累,把学习变成一件不快乐的事,而且越学越不会思考问题了。”力避故事作者描述的那种现象出现:“以前我也对儿子的事安排得面面俱到,但后来我发现这其实培养了他做事不负责任的习惯。而且父母的过度包办,也让孩子变得没有礼貌、不懂得珍惜。”上面专家指出的被“力避”的弊端,其实质都是孩子是家长意志的绝对被动执行者——家长希望孩子靠家长成功——适得其反的案例。

故事《让孩子靠自己去成功》应该全面理解为做任何事都主要靠自己思考判断,靠自己学习、选择、吸收书本和他人的长处为我所用,自觉地用书本和他人思想、实践的帮助和启发丰富自我,靠自己的坚实行动去实践体验自己和他人的正确价值观及其各种成长技能,去体验做人、做事、生活的成功和幸福。“靠自己成功”就要自己思考和践行“三人行必有我师,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而改之。”也建议靠自己思考和践行艾默生的名言:“我遇见的每个人都必定在某一方面胜于我。正因如此,我向每个人学习。”简言之故事《让孩子靠自己去成功》中“靠自己”意思可以这样理解:成功就是两个“靠自己”,一是“靠自己”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二是“靠自己”充分思考选择学习他人的先进思想和成功实践。而不是绝对排他的单打独斗!

 自由教育、快乐教育。强调自由教育和快乐教育是孩子健康成长的一种保障,是孩子保持好奇心、成长为具有创造发明素质人才的良好环境和土壤,这是毫无疑问的。但对这个“强调”往往存在争议。甚至部分专家和家庭教育爱好者认为该理念是西方愚弄国人的教育骗局。质疑者往往认为“自由教育、快乐教育”会放纵孩子,会使孩子在德智体美劳各方面都放任自流。笔者认为,之所以存在争议也是理解偏差造成的。美国等西方教育家(包括故事的作者)和我国不少教育家都强调“自由”“快乐”教育及其大量成功实践。事实上他们所强调的“自由”和“快乐”也绝对不是无原则的,也不是绝对的随心所欲。正如孔子早在2000多年前就在《论语·为政篇》中所讲的那样,“从心所欲,不逾矩。”意指只要不违反天地之规律、规矩,无论想什么、做什么,都能随心所欲、自由自在。借用孔老夫子的这句名言来诠释“自由教育、快乐教育”,笔者个人认为比较贴切。在道德情感方面,人们所应该遵循的原则底线是社会公德,法律法规,在不触犯社会公德和法律法规的情况下人们可以尽情享受自由快乐,家长和老师要对孩子敢于放手。但也要让孩子知道,在世界任何地方都不会允许有“无法无天,杀人放火”等违法的自由和快乐;在各种知识技能方面,人们所应该遵循的原则底线是“适度”,在适度的情况下人们可以各尽所能,最大程度的获得成就感和好心情,进而实现自由快乐。“适度”即表示做某件事不能“努力不足”,也不能“过度”。“努力不足”和“过度”都不能把事情做好。现实中,学者和专业人员往往习惯好讲“过度”而忽视“努力不足”。实际上“过度”和“努力不足”忽视哪一个后果都比较糟糕。比如学习这件事,到底现实中“努力不足”和“过度”哪个更甚都很难说。学习“适度”她才是件好事。如果一个人不好好学习,即“努力不足”,使自己的学业成绩达不到应该达到的水平,学习这件事就不能叫好事;如果一个人在学习中不能遵守适度的原则,24小时都用来学习,这样的“过度”学习不仅学习学不好,而且严重危害身体健康,学习就会由好事变成坏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