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谢龙池
谢龙池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71,082
  • 关注人气:237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看这些书能让你上北大吗?”

(2024-04-06 17:29:16)
标签:

家庭教育

分类: 大学生家教故事


“看这些书能让你上北大吗?”

王天蕊

    家风,一直是中华民族精神之塔上的璀璨明珠。有朱熹恒念物力维艰的节俭,有诸葛亮静以修身,俭以养德的智慧。我们平凡的三口之家或许并不能演绎出清白家风不染尘的高洁,也难有岳母刺字、精忠报国的赤诚,唯有一缕书香时时萦绕心间,难以忘怀。

    母亲翻书的声音伴我入睡

    我记忆的起始,似乎是黑夜中一盏温暖的台灯与翻动书页的声音。我在温热的被窝里揉揉困倦的双眼准备睡觉,身边的母亲却似乎毫无倦意,就着灯光一页一页地看书。每晚,我都在灯光与翻书声中入睡。同样的画面每晚上演,终于镌刻在脑海中,成了挥之不去的记忆。

    幼儿园的一次班会上,老师抛出一个问题:你们的妈妈平时喜欢在家里做什么?大家瞬间兴奋起来,开始七嘴八舌地回答,教室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有的小朋友说我妈妈喜欢看电视剧,有的则说我妈妈喜欢做饭,还有的竟说我妈妈喜欢吃大蒜,引来一阵哄笑。问到我的时候,我想起了每晚睡前的灯光,于是我说:我妈妈喜欢看书。

    当时的我只是陈述了一个事实,老师满意地笑了笑,说了句多爱学习的妈妈,真好。这句话意味着什么,只有日后的自己才知道。

    小孩总是有着旺盛的好奇心与探索精神,而最早的探索对象往往是自己的家。翻翻床头柜,发现上面堆满了书。从《康熙大帝》到《货币战争》,无所不有。有的尚为崭新,有的残破颓败,书脊开胶,书页脆黄散落,如秋季凋落的枫叶,见证了岁月的流逝。家里最值得探索的宝库是书房里的大书柜。它身着墨色,顶天立地,仿佛一个高大威猛的巨人。上学以后,大书柜就成了我写作业时分神的罪魁祸首。我总喜欢踩着凳子,努力凑近那些我不大能看懂的书,实在好奇时,便抽出来看看。如此娱乐,竟能持续一两小时,因而写不完作业也自在情理之中了。

    乘着童话的翅膀飞进书的世界

    等上了学,颇识得几个大字了,父母便开始给我买书。这样一来,除了在家里乱翻乱看,我也能货真价实地读上几本了。小孩读书自然从童话开始。第一本便是《咕咚来了》,一只木瓜落入水中,咕咚一声在森林中引发起一场风波。接着便是《彼得潘》,把我带入如梦似幻的永无岛,又在遗憾中回到现实。永无岛或许真的空虚而永无,但遨游在星空的幻想却真实而永存。

    儿时的读书毫无功利意义可言,不必计较数量,也没有具体书目的限制。父母不规定我每月读几本,也不强迫我读那些晦涩深奥的大部头或者别人家孩子这个时候都在看的书,却不妨碍我读书的能力与兴趣与日俱增。不久,林格伦系列便成了我的最爱。《淘气包埃米尔》里的埃米尔做任何事都不懂得循规蹈矩,仿佛以调皮捣蛋为己任。他把帽子说成猫子,把枪说成,每天戴着猫子扛着,做些把土豆糨糊扣在妹妹头上之类的事,让人啼笑皆非;《长袜子皮皮》里的皮皮穿着长长的袜子,住在大大的房子里,在长桌上跳舞,在树洞里藏宝,过着随心所欲的生活,让我无比羡慕。

    八九岁时跟着小飞人卡尔松满天乱飞的我,举着一本三四厘米厚的无插图小说看得津津有味,或许有些令人吃惊。10年以后我读的书并没有比《小飞人卡尔松》厚上多少,只不过书名变成了《宪法学导论》。

    多读闲书助我驶向理想的彼岸

    小学的作业并不多,因着写几笔就跑去偷看闲书,每每耗到九十点钟才写得完。还记得母亲进来给我送水果时,我偷偷把看得起劲的希腊神话迅速塞进抽屉,佯装出一副认真写作业的样子,等她走了拿出来继续看。希腊神话的复杂我至今也没能破解,只对雅典娜从宙斯的脑壳里跳出来的情节印象尤深。后来,父母都说,早就知道我写作业不专心,但看在我看了些好书的分儿上,便没去约束我。而正是他们对读书的热爱,才让我有了广泛阅读的土壤。

    步入中学,父母开始买些名著给我。有了前期的积淀,读起来也并不吃力。从《人类群星闪耀时》到《千只鹤》,从《呼啸山庄》到《热爱生命》,即使面临数学考班级倒数带来的压力,一回到家里我便置之脑后,照旧我行我素。父母由着我呼吸着自由的空气,读着喜爱的书,还为我添置了一个小书架。

    初三的一个中午,和煦的阳光透过教室明净的窗户,午饭后我捧起了《铁皮鼓》。忽然,班主任把我叫到教室外面,问我:看这些书对你语文有用吗?我一愣,不知如何回答。她接着让我不要看闲书,多刷点数理化的题目,为即将到来的中考做准备。回家同父母商议,他们只是叫我合理安排时间,却不赞成班主任老师不要看闲书的观点。实际上,在语文难度加大、理科题目阅读量增大的大趋势下,多读闲书反倒帮了我大忙,让我得以考进心仪已久的重点高中。

    高中3年,是我读书最少、精神土壤最为贫瘠的3年。成绩带来的压力迫使我把大量的时间用在背书与刷题上,但在书香缭绕、触手可及皆是书本的家庭环境中,不务正业也难以避免。高三晚自习后,我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家中,打着哈欠也要看上半小时《丧钟为谁而鸣》再入睡。甚至高考前的一个月,我都会抓住语文与数学考试的间隙看一小时武侠书,成了考场里的一道奇观。虽然没有人问我看这些能让你上北大吗?但的确是高考语文崛起的分数,带我驶向了梦想的彼岸。

    如今,我身边许多优秀的同学调转船头,用娱乐填补生活的无味空白,致使人生一点点偏离了他们向往的方向。而崇尚阅读的家风,让我早早邂逅了读书的乐趣,让我经历了许多精彩非凡的人生,对人生的奥义多了几分热情与兴致,在娱乐至死的洪流中努力保持一份清醒淡然。

    博雅塔下宜聆教,未名湖畔好读书。走出书香缭绕的家,等待我的,是一所崇尚读书的学校,和同样充满书香的4年,乃至余生。

    (作者系北京大学法学院2019级学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