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鲁班教子重启发

(2023-05-10 17:01:41)
标签:

家庭教育

分类: 传统家教故事

鲁班教子重启发

家教故事:鲁班,姓公输,名般,大约生活在春秋末期到战国初期。出生于世代工匠的家庭,从小就跟随家里人参加过许多土木建筑工程劳动,逐渐掌握了生产劳动的技能,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创造了许多发明,被称为建筑行业的祖师爷。鲁班有一个儿子叫讶子,孩子倒是很聪明,就是不爱干活。讶子到15岁,鲁班觉得应该教他掌握谋生的本领了。鲁班问讶子:你想干什么活儿?”讶子说:种田。鲁班就送讶子去学农。只干了一年,讶子就回来了。鲁班问他:怎么不干了?”讶子说:种田太累。
  
第二年,鲁班征求讶子的意见,又送讶子去学织布。只干了一年,又不干了。鲁班问:为什么又不干了呢?”讶子说:织布这活儿,把人给忙死了。鲁班问讶 子:你究竟想干什么呀?”讶子想了想说:跟您一样,当木匠吧!鲁班把讶子交给他的大徒弟张班当学徒。不料,讶子又只干了一年,就不干了。鲁班问他: 这又怎么了?”讶子说:“也太狠了。我不干了。
  
鲁班听了,严肃地对讶子说:不严、不苦、不狠,你能学出手艺吗?你既然什么都不想干,那么好吧,从今天起,你就别吃饭了,因为你不爱种田;从今天起你就别穿衣服了,因为你不爱织布;从今天起,你就从这屋子里搬出去,因为你不想当木匠!
  
讶子听了,呆住了,站在那里一声不吭了。这时,只见鲁班从屋顶棚上取出一箱子他使用过的斧子,每把斧子的把都磨出深深的凹,斧刃都磨平了牙。他对讶子说: 要学到手艺,就得到苦地去练,不下苦功夫,什么也学不成。讶子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然后,鲁班又拿出三把新斧子,郑重地你给讶子说:拿去,三把斧子,斧把儿磨不出凹,刃儿磨不到顶,就别来见我。讶子提着三把斧子,又回到师傅张班那里。通过勤学苦练,讶子也成为一名著名的工匠,掌握了谋生的本领。

家教分析:《鲁班教子重启发》这则传统经典家教故事之所以能流传几千年经久不衰,至今仍被人们津津乐道,最主要的是“尊重”二字。鲁班并没有武断地命令孩子子承父业,做木匠,而是征求孩子的意见,“你想干什么活?”并且三番五次地尊重孩子的选择,允许孩子经过自己干多种活的实践体验悟出自己究竟该干什么活。用现在的话说,鲁班这种充分尊重孩子的家庭教育方法,既有利于亲子关系和谐,有效地避免孩子的逆反,又有利于理性地帮助孩子成功确定发展方向,即帮助孩子选择到适合自己干自己又乐于干的活。最终鲁班帮助孩子选择终身从事木工,不是用武断命令的办法,而是通过三个“因为”启发孩子最后做出决定的。

另外,教育比较懒惰且怕吃苦的孩子,鲁班的方法也较为科学,晓之以理,导之以行。一是切中要害,二是身体力行。切中要害,就是要让孩子明白,勤奋乃成功之本、生活之本、吃穿之本,只有不吃不穿的人才不吃苦干活,一个人能不吃不穿吗?身体力行,就是要给孩子做了表率,让孩子知道自己是怎么干,这样才能让孩予信服。

   家教启示:故事“鲁班教子重启发”虽说是一个历史经典故事,但其中富含教育智慧的传统家教思想,对现代家长也非常有启发作用。许多现代家长和几千年的古人鲁班相比也有自愧不如之感。比如有些家长无视孩子的兴趣爱好,武断地强迫孩子按自己的喜好填报高考志愿,结果由于孩子不喜欢家长代替自己做出的选择而造成没有兴趣学习,最后挂科、退学、甚至出现心理疾病酿成悲剧的案例屡见报端。作为现代家长,最需要从故事“鲁班教子重启发”中吸取的精华是,教育孩子的一个最重要理念就是要充分尊重孩子,不武断命令,给孩子选择的权利和机会,放手让孩子去试,给孩子自我成功的机会,让孩子在成功中找到成就感,给孩子失败的机会,让孩子在失败中汲取教训,磨练愈挫愈奋的意志。引导孩子从自己的人生经历中悟出道理,做出正确的人生选择。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