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班教子重启发
(2023-05-10 17:01:41)
标签:
家庭教育 |
分类: 传统家教故事 |
鲁班教子重启发
家教故事:鲁班,姓公输,名般,大约生活在春秋末期到战国初期。出生于世代工匠的家庭,从小就跟随家里人参加过许多土木建筑工程劳动,逐渐掌握了生产劳动的技能,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创造了许多发明,被称为建筑行业的“祖师爷”。鲁班有一个儿子叫讶子,孩子倒是很聪明,就是不爱干活。讶子到15岁,鲁班觉得应该教他掌握谋生的本领了。鲁班问讶子:“你想干什么活儿?”讶子说:“种田。”鲁班就送讶子去学农。只干了一年,讶子就回来了。鲁班问他:“怎么不干了?”讶子说:“种田太累。”
家教分析:《鲁班教子重启发》这则传统经典家教故事之所以能流传几千年经久不衰,至今仍被人们津津乐道,最主要的是“尊重”二字。鲁班并没有武断地命令孩子子承父业,做木匠,而是征求孩子的意见,“你想干什么活?”并且三番五次地尊重孩子的选择,允许孩子经过自己干多种活的实践体验悟出自己究竟该干什么活。用现在的话说,鲁班这种充分尊重孩子的家庭教育方法,既有利于亲子关系和谐,有效地避免孩子的逆反,又有利于理性地帮助孩子成功确定发展方向,即帮助孩子选择到适合自己干自己又乐于干的活。最终鲁班帮助孩子选择终身从事木工,不是用武断命令的办法,而是通过三个“因为”启发孩子最后做出决定的。
另外,教育比较懒惰且怕吃苦的孩子,鲁班的方法也较为科学,晓之以理,导之以行。一是切中要害,二是身体力行。切中要害,就是要让孩子明白,勤奋乃成功之本、生活之本、吃穿之本,只有不吃不穿的人才不吃苦干活,一个人能不吃不穿吗?身体力行,就是要给孩子做了表率,让孩子知道自己是怎么干,这样才能让孩予信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