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孩子“抢”读经典
(2022-10-19 06:50:46)
标签:
家庭教育 |
分类: 婴幼儿家教故事 |
帮孩子“抢”读经典
家教故事:朋友的儿子在本市重点学校读小学时,考试从来稳居年级前十名。我问她儿子成绩优秀的诀窍。她说,诀窍有二:一是听话,对老师唯命是从,课本内容滚瓜烂熟,每一个图示、注释、课后题都能脱口而出;二是每天做试卷,老师称其为“练习考试化”,就是把每一次练习都当作考试。他读六年级的时候,语、数、外、科学四门课程天天有试卷,多则两三套,每晚做到10点左右。老师一般提前完成课程,到了期末,用海量练习占据学习时间,试卷比平常加倍。老师们比赛似的抢占孩子们的课外时间。这在目前的中小学算是一种常态。
我为孩子的未来担忧。因为是至交,我对她“危言耸听”:孩子什么时候读经典呢?此时不读,此生恐再无可能;此生不读经典,一生恐难有大用。考试成绩好,最多算是一台优良的“考试机器”。她说,没多少时间,“干不过”学校和老师。
我是语文教师,她问计于我。我半开玩笑地说,一个字:“抢”!和老师“抢时间”,和学校“抢童年”,和社会“抢未来”。古人说“三余”,咱抢寒暑假和节假日,抢“零碎时间”。把这些时间“抢过来”,让孩子“抢”读经典。
因为爱屋及乌的缘故吧,她深以为然。她怕推行不了,知道儿子最听老师的话,就和语文老师私下约好,让老师推荐经典书目。孩子从六年级寒假、暑假开始,加上所有“零碎”时间,阅读三国、水浒等中外古今经典名著。起初,她怕孩子读不懂、读不下去,结果出乎意料。孩子不但读进去了,还读出了乐趣,读上了瘾。读《水浒传》竟能笑出声来,对《三国演义》、《西游记》人物及故事津津乐道。每天做完作业就“抢”着读一两回,上学放学路上坐车也要读一两页,课间闲暇时间给同学们讲历史人物和故事。
小学毕业时,语文老师说他的作文如有神助发生了“质变”,有一种老到意味和独特气象。孩子的世界扩大起来,自己买来《封神榜》和《东周列国志》等“古老的书”。后来,这孩子还把书“成串”地读开了,看完《三国演义》买来《三国志》进行印证考据,还把听《三国演义》评书、看电视剧和读小说同步进行。朋友被孩子“吓”住了,怕他沉迷阅读影响成绩,怕他读坏了脑子。但是,她已经无法阻挡。孩子今年读初一,同年级五百多人考试稳居前三,语文独占鳌头。语文老师说他“底子好”。
最让我朋友意想不到的变化很多,孩子比以往更坐得住了,对手机游戏乏味了,读起书来“拔不出眼睛”。周末全家老小兴致勃勃准备去市里新开的一家大型游乐园玩儿,他坚持在家安静自处。每当儿子考出好成绩,妈妈喜不自胜,时时念诵她那套“龙生龙”,儿子却是少年老成,静如处子,偶尔回一句:“是龙是虫谁能预知!”她想不明白儿子小小年纪面对骄人成绩何以如此淡定。
自从上了初中,他对“新闻联播”发生了兴趣,还常常和上过省委党校的爸爸讨论一番,有时候按图索骥上网查询有关资料。有一次,他问爸爸妈妈自家的家风和家训是什么,两人无以对答。有一天他让爸爸解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12个关键词,他们觉得孩子的小脑瓜开始思考大问题了。
我向她道贺:孩子的世界和境界已经远胜于你了。我知道那是丰富阅读的作用。一部部文化经典,像一扇扇文明文化之窗,为孩子打开了丰富多彩的世界;犹如一个个伟大的老师,更是一所所最好的学校,熏陶涵养着人的灵魂,令人久而不知其香,不觉化入其中。
意想不到的变化不可预知,但我总觉得,这个孩子的少年时代总还不算太亏。在他的精神发育和心灵成长中,丰富阅读奠定了他人生的重要底色,这个底色是明亮、温暖、厚重和坚实的。等他成人,等他的人生走得足够远的时候,蓦然回首,定不后悔少年时代的这样一段重要经历。
好的阅读与人的一生息息相关,相辅相成。它是一个人一生的必修课,它教人怎样“做人”,怎样把“人”做对、做好、做美,提升做人的成绩。它会让人从心底里体味出《天鹅舞》与《小苹果》之不同。有一天他会真正理解“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他会向往人类“诗意栖息”的幸福情景。丰富的阅读,是一个人一生的精神地理,能把人带到自己想不到未去过的更远处辽阔的地方,去领略和欣赏更美好的自然风物和心灵风光。
然而,回到现实再看,不由得替那些淹没在题海中的孩子感到悲哀。他们人生最美好的时代被分数和名次消耗殆尽,他们的父母不知觉或无奈,他们的老师和学校难负全责,孩子不能自知自觉自省。那么,荒芜和荒废了的黄金少年时代,谁来帮他买单或救赎?(故事讲述者
家教分析:故事《帮孩子“抢”读经典》,属《中国家庭教育知识传播激励计划优秀案例》,它优就优在“一个字:‘抢’!。和老师‘抢时间’,和学校‘抢童年’,和社会‘抢未来’。”“抢寒暑假和节假日,抢‘零碎时间’。把这些时间‘抢过来’,让孩子‘抢’读经典。”此“一计”乃“识时务者为俊杰”“干不过”就“抢”!不幸的是,当下绝大多数学生确实都是 “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故事中的学生因“抢”而成为幸运儿。故事的优秀更在于:“此时不读,此生恐再无可能;此生不读经典,一生恐难有大用。”并非“危言耸听”!古今中外的教育家的研究、名人成长轨迹和无数类似《帮孩子“抢”读经典》的成功案例都反反复复证明:经典阅读对成就孩子辉煌人生具有重要意义,并且存在最佳阅读期:化为的余承东、阿里巴巴的马云等一众中华精英都对四大名著很着迷,他们之所以能以大无畏的精神担当大用,成为国家之栋梁,与少时阅读经典,深受中华传统文化所阐释的民族英雄的英雄浩气所熏陶密切相关;李若辰上北大中文系时,曾跟李岩说:“老爸,我昨天晚上一直在想,你给我的所有教育中,哪一个是最重要的,最核心的东西究竟是什么?后来我想明白了,最重要的是陪我阅读,我所有成绩的取得,其实都源于你培养了我的阅读习惯。”;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朱永新说,培养阅读能力,14岁以前是关键,孩子对阅读的“精神饥饿感”形成于14岁之前,人在14岁以前的阅读体验,对孩子的成长也是至关重要的。人生以后的历程,只不过是前面14年所阅读的东西的展开;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30年的经验使我深信,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取决于良好的阅读。”;中国著名教育专家尹建莉老师也说:“阅读有一种魔力,不显山不露水地赋予孩子不同的能量——凡从小有大量阅读的孩子,他的智力状态和学习能力就会更好;凡是缺少阅读的孩子,学习能力一般都表现平淡,哪怕是写作业速度,一般来说他们比那些阅读多的同学要慢得多。”还有研究表明:“每天读一本新书的小朋友智商将比同龄人提高21%。”遗憾的是,读经典还得“抢”,此乃教育的悲哀!
家教启示:作为家长,大家要注意阅读借鉴故事《帮孩子“抢”读经典》中的教育理念和具体做法,引导孩子阅读经典,养成良好阅读习惯,假如如此,你的孩子一定也会产生很多让你“意想不到的变化”,尤其是学习方面,不奔分数去好分自然来。这是一种普遍规律。美国教育部的网站,赫然写着教育部长玛格丽特•斯佩林斯的话:“能够阅读的孩子,是能够学习的孩子。而能够学习的孩子,将在学校和生活中成功。”那么为什么阅读会有如此的魔力呢?在此与广大家长分享美国著名的阅读研究专家吉姆•崔利斯给出的答案:
一切都可归纳为一则简单的两个层次的公式:
你读得越多,理解力越好;理解力越好,就越喜欢读,就读得越多。
你读得越多,你知道得越多;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越聪明。
读书给孩子听就像和孩子说话,同样基于以下的理由:树立孩子的信心,带来欢笑,拉近彼此的距离;告诉孩子信息或向孩子解释问题,引发孩子的好奇心,激励孩子。在朗读中,我们还可以:
在孩子的脑海中,将阅读与愉悦联系在一起。
创造背景知识。(背景知识是中小学生乃至人的一生对世界的好奇心、学习兴趣的最重要激发和呵护元素,背景知识的多寡直接决定人一生的成就和生活质量的优劣。括号内的内容属笔者感悟)
建立词汇基础。
树立一个阅读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