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为她创造了那么好的条件,她怎么就不学习呢?”

(2022-07-06 16:02:13)
标签:

家庭教育

分类: 日常家教故事

“我为她创造了那么好的条件,她怎么就不学习呢?”

家教故事: “老师,我怎么也想不明白,我为她创造了那么好的条件,她怎么就不学习呢?”一位父亲坐在她女儿的班主任对面,十分虔诚地进行讨教。我在我的办公桌前一边干着自己的事一边注意着他们的谈话。作为年级组长我太了解这个孩子了:活得潇洒,无忧无虑,无所事事,学习成绩在全年级190名学生中排在170名以后。初中三年老师们做了无数工作也没见效果,眼看上高中无望,家长真是着急。可是今天她爸爸的一番话让我找到了问题的答案:“这孩子从小全家人都宠着,要50元钱我准给100元,别让孩子在花钱上为难;说要个复读机我连个愣都没打,直接拨电视商场电话,立刻就给送过来了,用了两天嫌不好,马上又从美国给买回一个;长这么大甭说洗碗、洗袜子,连自己吃的饭都没盛过一碗……”他还在喋喋不休地诉说请了多少家教,光家教费每月要花近千元,并反复问:“她为什么就不知道学习呢?”我忍不住打断了这位父亲的话:“她为什么要学习呢?不学习不是照样有这么好的生活吗?”

家教分析:“老师,我怎么也想不明白,我为她创造了那么好的条件,她怎么就不学习呢?”这种情况绝非个案,这是许多家长的无奈痛苦之问,这是他们不会爱孩子以爱孩子为借口“害孩子”的常见具体表现。关于这个常见问题,除了老师“她为什么要学习呢?不学习不是照样有这么好的生活吗?”这个能让家长“明白”的回答外,笔者还想说,在物资等条件上对孩子过度关怀会使孩子变得自私、无情、懒惰、无能、粗暴,是“害孩子”的溺爱,不仅不能在物资等条件上对孩子溺爱,而且要高度注意在精神方面立德树人,甚至后者更为重要。孩子健康成长的确需要物资方面的必要营养,但更需要精神方面的营养。否则,孩子就会营养不良,不能正常健康成长。关于如何对于孩子实施成长所需营养输入的问题,家长普遍存在的问题,一是根本就不知道孩子成长还需要精神营养并且还十分重要,二是不知道如何向孩子输送精神营养,三是不知道向孩子输送哪些精神营养,四是把为孩子提供的溺爱之类的“害孩子”的条件误认为是为孩子提供好条件。

很显然,故事《“我为她创造了那么好的条件,她怎么就不学习呢?”》中的家长就是这样的家长,他困惑的原因是:既不知道孩子成长还需要更重要的精神营养,又谈不上如何向孩子输送精神营养,更谈不上向孩子输送哪些精神营养。家长的这种严重缺乏教育素养造成这个女生严重精神营养不良——缺乏远大志向、正确追求、求真务实、明礼诚信、友善助人、孝老爱亲等优良品质。具体的说,不爱学习或者说懒得学习的根源就在于:在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等众多亲人的宠、惯、疼、溺爱、包办代替等少有精神含量的“错爱”中,她过惯了养尊处优、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不劳而获的生活,什么都不干习以为常;物质上和生活上的无原则地满足,使她失去通过出力流汗的做事体会生活不易的机会,没有生活技能养成的机会,养成不会做事、不愿做事、不知做事、不劳而获的坏毛病;变得没有感恩之心、价值感和责任感:不把父母当回事,不把父母的渴望当回事,不把父母的养育当回事,不把老师的教育当回事,不会因感恩而发奋进取。这样的孩子怎么可能去干学习这种“苦差事”?这是一个惯坏了的孩子,想改变她是非常不容易的。 
      
家教启示作为家长应该明确地认识到,故事中的家长所说的“我为她创造了那么好的条件”,其实是“我为她创造了那么的条件”这些条件中严重缺乏使孩子成长的精神元素,不仅不能给孩子带来健康成长,反而是严重地“害”孩子。这些坏条件让孩子从小失去用自己的劳动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的机会,因此也就培养不出用自己的劳动获得自己想得到的东西的习惯,不爱学习也就在情理之中了。人之初性本善,就在于人生来就有梦想和追求尊严、正义的天性。这些“善”的天性要想成为牢固的习惯,必须通过反反复复的“善”的富含精神营养的行为来养成,切记不能因只顾物资营养丰富而造成精神营养贫乏,否则人“善”的本性将会被泯灭。所以,家长要在给予方面懂得“延迟享受”对于孩子的教育作用,为孩子做事创造条件,家长对孩子从小就要有帮助学习做人、做事、知识、生活等全面发展的眼光,孩子在做人、做事等方面有了进步,就要及时赞赏鼓励,使孩子获得成就感、价值感、被需要感,预防孩子养成不劳而获的习惯,以满足孩子实现梦想、享受尊严和正义的天性,只要这样做了,孩子喜欢学习就是水到渠成的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