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的“游戏时间”和“家庭日”(下)
(2020-09-09 11:33:55)
标签:
家庭教育 |
分类: 日常家教故事 |
家教启示:故事《我家的“游戏时间”和“家庭日”》给我们最大的启示是作者以“游戏时间”和“家庭日”的形式拿出专用时间陪伴教育孩子,这是与众多家长做法明显的不同之处,这是他取得家庭教育成功的重要秘籍。这不仅体现家长对孩子真挚的爱和强烈的责任心,更体现了故事作者在家庭教育方面的高超智慧和创新,是名副其实的国家级家庭教育方案。作者其他的教育措施都是通过“游戏时间”和“家庭日”这个平台实施的。所以,“游戏时间”和“家庭日”创意和设计是最值得广大家长高度关注、深入思考和认真效仿的。
首先是要认识这种陪伴对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意义。设置“游戏时间”和“家庭日”这种陪伴孩子的家庭教育策略一定是有先进教育理念指导的产物,他不是凭空想起的一种方法。在任何富有成效的教育活动中,往往是正确理念决定正确行动。有理念指导的行动往往比较自觉,行动起来往往较有自信且坚定,成功的概率较高。相反,许多对教育现象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家长,对自己的家庭教育措施缺乏理论自信,往往造成措施不能长久坚持而导致家庭教育失败。所以,广大具有强烈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夙愿的家长一定要先通过学习弄清陪伴孩子的理论意义。家庭教育专家一致认为:爱要从认真带孩子孩子开始。那些把干事业与带孩子对立起来的父母,那些根本不在乎和孩子相处时间以及相处质量的父母,不是他们不爱孩子,而是骨子里不认为和孩子相处是件十分重要的事,这是非常错误的。因为孩子成长中的每一天、每一种境遇对他一生是否健康成长都影响很大;孩子的成长需要父母的陪伴。孩子通常有自己的活动,例如,学校组织的各种比赛、演讲、文娱活动、家长会等,一些父母认为,这只是毛孩子的游戏,关我什么事呀,其实这是非常错误的,建议父母积极参与孩子们的这类活动,因为你的参与就是对孩子的肯定。设置“游戏时间”和“家庭日”这种陪伴形式有尤其重要的意义,他之所以非常重要,是因为孩子确切的知道,这段时间是特别为他们设立的,孩子就会感觉到他们对父母很重要,进而倍受这种高质量陪伴的激励和鼓舞,时常有好心情,自信满满,进取、乐观、阳光、向善,尽管父母没有提到不良习惯,受到如此激励和鼓励的孩子也会自觉改掉不良习惯。
其次是认真学习作者的具体做法。故事作者的具体做法很有创意,可以以以下几种思路去认真阅读、仔细探讨、理解记住、结合自己孩子的实际情况加以灵活参考效仿或直接拿来运用,并力求有所创新。1、在“游戏”中学会输的品质;2、游戏时间让孩子学习变得更专注;3、父母不仅是家长还是同伴;4、孩子成长的每个敏感期稍纵即逝。认真学习作者的具体做法,首先应该用她两段精彩的文字所体现的出的先进教育观念端正自己的教育观念。现在让我们再次完整分享这两段话:“多年的经历让我发现:很多时候不是孩子没有时间玩,而是家长并不愿意在周末和孩子一起活动,因为这需要家长付出一定的时间与精力。既然我们为人父母,就有义务、有责任帮助孩子建立健全的人格。养育孩子好比种庄稼,在特定的生长阶段要给予特定的养分,才能保证孩子健康地成长。一些机会错失之后就永远无法弥补了,因为孩子成长的每个敏感期稍纵即逝。我们很庆幸抓住了孩子上小学的宝贵时间,陪孩子快乐地度过了小学六年。”
“小学生还是“顽童”,应该让孩子有玩的机会,毕竟处处留心皆学问,走出课本,走出家门,孩子其实也在学习。”
研究表明:受到父母充分关注的孩子,各方面的发展往往都会很好。如果像故事作者那样,“为了让女儿玩得尽兴,我们把周日规定为我家的‘家庭日’,也就是说,这一天无论大人和小孩都不能安排其他事情,大家一起活动。为此,我和先生都在上班时间尽量把工作做完,争取不在周末加班。”若你有高度关注、全身心陪伴孩子意识,精力、时间还是有的。和故事作者做法类似的还有很多。比如教育专家魏书生,一年大部分时间都在外边演讲,不可为不忙,但这丝毫没有影响他高度关注孩子,其儿子在他的科学教养下德才兼备,顺利考上清华大学。再比如居里夫人,更是大忙人,但由于她高度关注孩子成长,两个女儿一个获得诺贝尔奖,另一个成为著名的艺术家。又比如我们前面提到的香港特首林郑月娥,一个政治女强人。谁能说她的工作不忙?可是由于她的细心关注呵护,两个儿子双双考入了剑桥大学。
儿子,我祝你不幸且痛苦
我们常说,没有父母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幸福快乐。是什么样的心情让父亲祝自己的儿子不幸且痛苦呢?
这位父亲的演讲被全世界无数网友点赞并转发,他表述着一个智者父亲最深沉的爱。他是美国年轻的首席大法官约翰·罗伯茨,他应邀在卡迪根山中学的毕业典礼上致辞。
不过不是以法官身份,而是以一位父亲的身份,因为他16岁的儿子杰克就在这所中学里,而且今年毕业。
通常,毕业演讲上大家都会引导孩子们感激学校、老师,并激励孩子去迎接更美好的未来。这位大法官却剑走偏锋,对台下的孩子们说:“我很遗憾地告诉你们,你们一生中最快乐、最轻松的时光,即将成为过去式了……”
这时,台下的孩子们突然就寂静了,因为以前的这个时候,别人都说“未来的生活更美好、更有希望”,而眼前的这个人,却告诉你“好日子到头了”?
接下来的演讲中,大法官的语言越来越“恶毒”了:
我希望你们在未来岁月中,不时遭遇不公对待,这样才会理解公正的价值所在。
愿你们尝到背叛滋味,这会教你们领悟忠诚之重要。
抱歉,我还希望你们时常会有孤独感,这样才不会将良朋挚友视为理所当然。
愿你们偶尔运气不佳,这样才会意识到机遇在人生中的地位,进而理解你们的成功并非命中注定,别人的失败也不是天经地义。
当你们偶尔遭遇失败时,愿你们受到对手幸灾乐祸的嘲弄,这才会让你们理解体育精神的重要性。
愿你们偶尔被人忽视,这样才能学会倾听;感受到切肤之痛,才能对别人有同情的理解。
无论我怎么想,这些迟早会来临。而你们能否从中获益,取决于能否参透人生苦难传递的信息。
正要面临中学毕业的孩子,十五六岁,说天真烂漫,他们已经开始有了自己的人生观和世界观,说话意气风发,然而他们面对复杂的社会,除了一腔热血,又什么都没有准备好。
这些正处在人生重要的岔路口的孩子们,正需要这样一段”恶语“,如当头棒喝,如醍醐灌顶,告诉他们怎样面对生活,平衡心态,正确对待生活中的坎坎坷坷。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