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的文章来自转贴,对任何文章,我们都不能不加分析就盲从或全盘接受,包括所谓圣贤、科学家和权威的理论、文章,都仅供参考。
随着人们对健康的日益重视,中国传统的日常保健与养生方法慢慢重新为国人采用。以现代生命科学的知识来剖析其中的科学原理,及其与西方之差异,可以让我们更清楚地了解这些方法的优劣,供不同的个体来选择适合自身的健身之道。
中国的传统哲学,无论儒家、道教、佛教都很注重自身修行与养生。东方哲学崇尚简约,无论饮食、日常行为规范都无不体现这一思想。这一思想与西方具有巨大的区别。
先说饮食,佛教提倡素食,对此思想体现得最为极致,儒家、道教也都是提倡日常的简约,远离奢侈、浪费。素食本身是低蛋白、低脂肪、低能量、高纤维的饮食,这与目前西方人的饮食习惯正好相反。西方人好吃肉食、牛奶等高能量、高脂肪的食物。从这一点往极致的方向推理,东方人比较像素食动物,西方人比较像肉食动物。通常来说,素食中纤维较多,比较难消化,其中所含的能量也较低,因而素食动物肠道比较长,以此来保证摄取足够的营养;而肉食相反,高蛋白、高脂肪保证有足够能量,因而肉食动物肠道较短就能摄取足够营养。饮食的差异很明显影响了动物的行为方式。素食动物摄取低能量的食品,其营养是缓慢长久的吸收,其各种肌肉的运动也相应和缓,因而爆发力通常较弱,但是耐力强;而肉食动物相反,其食物能迅速为期提供能量,因而爆发力强,但是耐力弱。体现在中西方人身上,西方人强壮,力量大,但是擅长长跑的通常是东方人。
饮食习惯以及思维方式影响了行为方式,东方人喜欢和缓、优雅、低对抗、技巧性的运动,西方人通常喜欢粗野、狂暴、力量对抗型的运动。在养生方式上,也体现了这一特点。东方人喜欢的太极拳、打坐等方式都是低能耗的健身方式。而西方人喜欢球类、长跑这种高能耗的运动。
无论低能耗,抑或高能耗的运动方式,我认为其目的都是让全身的血液循环,包括微循环的畅通。在东方说法是经络的畅通,西方的解释我不太清楚,可能包括身体机能的提高,免疫力的增强等。中医的说法是痛则不通、通则不痛。我觉得这个最好的解释了运动的保健功能。中西方采用的方式是殊途同归,但是代价不一样。高能耗的剧烈运动可以让机体血液循环畅通,但是过后往往比较疲劳。而较低能耗的太极拳及打坐放松的方式,通过较为静态的方式让血液全身畅通,过后一般会觉得神采奕奕,精神倍增。
在这一点上我个人跟崇尚东方的修为方式。采用低能耗的方式达到相同的目的,对个体来说首先就是更合算的方式。低能耗说明细胞的代谢速度慢,细胞的代谢速度慢,意味着你的细胞在有限的分裂次数极限下,单个细胞的寿命更长,因而细胞形成的整体的个体的寿命就长。这一现象最好的例子就是动作缓慢的乌龟寿命很长。基本不依赖现代医疗手段的东方修行和尚寿命非常长。目前东方人的寿命平均不及西方,个人认为这是医疗和生活水平差异造成,这与修行方式无关。
东方的修行方式对周围的环境破坏小,环保,低能耗。这无论是对物种还是单个个体都是相当有利的。人类的高能耗对地球造成的负担已经过大了,不加以适当控制,整个地球生物圈平衡就会被破坏,最终对人类本身造成的直接打击,可能会比其他的物种更大。
中医的养生观
中医养生观是东方养生思想的重要代表。“养生”这个词最早出自春秋战国时一本叫《管子》的书,意思是保养生命。所以说“养生”这个词是中国人发明的,几千年下来,养生成了门大学问,其中包含了中国的养生观念和处事方法、中医中药的医学理念等等很多内容。
阴阳平衡、天人合一是中医养生观的基础。中医认为,天地是个大宇宙,人体是个小宇宙,天人是相通的,人无时无刻不受天地的影响。中医养生强调天人一体,养生要随着四季的气候变化、寒热温凉,做适当调整,以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以及人体自身的平衡。
中医养生还注重身心两方面,不但注意有形身体的锻炼保养,更注意心灵的修炼调养,身体会影响心理,心理也会影响身体,两者是一体的两面,缺一不可。
西方的养生观
在西方哲学形成之初,也提出过类似中医阴阳五行的世界五元素的理论。认为世界是由“水、火、土、木”组成的,第五元素“以太”是可以让其他四元素互相转化的东西。当时西方的五元素理论不仅应用到哲学、宗教上,同时也使用在了医学上,形成了十分庞大的体系,和我们中国的阴阳五行极其相似。
现代养生学就像现代医学一样立足于还原论,就是把复杂的人体器官变成组织,再把组织变成生物分子来研究。现代养生学主要集中在分析食物的营养成分,各种维生素等等物质给人体带来的好处。营养是指人体摄取、消化、吸收和利用食物中营养物质以满足机体生理需要的生物学过程。维生素是维持人体健康所必须的一类营养素,不能在体内合成,或者所合成的量难以满足机体的需要,必须由食物供给。
中西方养生观殊途同归
西方的养生学是从营养学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这是一个从宏观到微观、人为研究到回归自然研究的发展过程。以美国新的金字塔饮食结构为代表,美国金字塔的模式重新回归古典营养学精髓,其中与中国《黄帝内经》提倡的思想一致,在细节领域细化了“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的理念,也就是充分发现了五谷、五果、五畜、五菜的成分,确定了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各种矿物质等的含量,并以此为理论基础提出了较为具体的饮食原则。
东方、西方养生都是在自然中寻找养生的办法。两者都是希望通过某种手段,使人们生活得更健康、更长寿、更快乐。如何能正确、有效地养生并不是东方人的专利,更不是中医的专利。世界各地在养生上都有着几千年的传统和渴望,都是希望通过某种手段来达到祛病、长寿的养生目的,而且这一渴望还要靠现代人进一步探索、总结。
网友跟贴——
fortnight:现在中医太热,中医专家讲座动辄就拿西医,西方风俗说事,但是感觉西方人的人均寿命比中国人还要高啊~~我知道的西方人的养生是有氧慢跑,练适度的肌肉,早睡觉,多喝水,少吃多餐~~感觉比较简练实用,不像中国养生这么繁复~~~不知道是不是这样?
木逢春!:据我所知,西方人也养生,象日本,就非常重视养生。不记得在哪里看到过一个报道,企业老板要求员工定期听养生讲座,不听会受到处罚。他们的养生观念比我们还要强。所以,日本人的人均寿命居世界首位。但是,给他们讲养生的不是西医,也不是讲西医疗法,而是讲应如何饮食起居,吃什么,怎么吃,喝什么,怎么喝,怎么锻炼身体......。他们能长寿,并不是西医的功劳,不知道我说的对不对。
疯狂大花神:中国的中医理论博大精深,由于历史原因,规模化的深入系统研究曾被中断,很多精萃都没被挖掘。现在反对中医的门派还甚嚣尘上,所以呢,国人对中医的认知度(不是认同)还不算太高,还需要很多像中里老师这样的传统健康理健康念推广者做大量艰若的工作才能行。之所以我很感谢、佩服中里老师,不光是因为他引领我们进入了健康领域,还因为他能排除万难契而不舍地在拯救大众。将来,在中国,会有越来越多的人信奉老祖宗们给我们留下的养生祛病的知识和方法并实践之。
依琴人:在法国呆了2年,认识那么多法国朋友没见到有几个说养生的(中国平时也没有几个呀),倒是什么药丸子吃了不少。药店里面,各种补充的药丸。我觉得他们是生活没压力,所以不怎么生病。
shirleywu:美国普通百姓的生活是很规律的,基本上下班就回家,回家有大量的家务要做,还要照顾小孩。他们中少有人成天在外应酬不归,大多数都在10点左右休息,小孩则在9点前。另外他们的社会福利保障较完善,压力较中国人小,功利心较中国人轻松少。美国人的住宅社区通常在郊外的森林地带,空气环境都很好。但是美国人的饮食是不敢恭维,以肉食为主。可能因为运动较少,许多美国人超级肥胖,走在大街上,相扑似的肥人随处可见。所以我觉得很可惜,如果是中国人处在他们那样的自然和社保环境中,可能会有相当一部分人不会得病。
天下无双:德国人的起居很规律,晚上时间长所以睡觉的时间也很长。而且食品很多都是原生态种的,比国内还健康。那边空气也很好。除此以外就是各种保健品琳琅满目,标准严格。所以他们的身体素质非常过硬。
没事没事呀:看来媒体误导太多,总觉得老外生活很糜烂的,很不健康的。不过老外喜欢跑步等之类激烈的运动也是和他们的饮食,生活习惯相适合的。欧洲人很喜欢户外运动的,周末就出去爬山骑车打球滑雪远足……空气又好,水又纯净(我们都喝自来水的,还有马路上的喷泉)。不过现在美式快餐祸害的年轻人越来越多了。其实麦当劳等在美国也是属于垃圾食品类的中低档快餐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