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烛之武退秦师》研究课例

(2020-05-25 09:14:50)

《烛之武退秦师》研究课例

延安市实验中学  赵彬

一、导入

在秦王威风八面的朝堂,蔺相如轻启三寸不烂之舌,挫败秦王夺璧的阴谋,使宝璧平安归赵;在群儒唇枪舌剑的进攻面前,诸葛亮轻动三寸不烂之舌,折服东吴的饱学之士,使孙刘迅速结盟;在郑国危如累卵之际,老迈的烛之武轻摇三寸不烂之舌,虎狼之师不击自退,铁桶之围不攻自破。

烛之武在剑拔弩张的敌对情势下,是如何说服秦伯不仅撤走了围郑的秦军,反而派兵保护郑国的呢?带着这个疑问,我们一同走进《烛之武退秦师》。

二、预习展示:

(一)文言句式、一词多义

1、文言句式 

以其无礼于晋 ( 介词结构后置)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  (介词结构后置)

夫晋,何厌之有?(宾语前置“有何厌”)   是寡人之过也(判断句)

(烛之武)辞曰(省略句)           敢以(之)烦执事(省略句)

若舍郑以(之)为东道主(省略句)    (晋)许君焦、瑕 (省略句)

2、一词多义

1)以

以其无礼于晋  (因为,连词)

敢以烦执事     (拿,用,介词)       越国以鄙远(表承接,连词)  

焉用亡郑以陪邻? (表承接,连词)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把,介词)

2)而

今急而求子(才,连词,表承接)       夜缒而出 (表修饰,连词)

若亡郑而有利于君(表承接的连词)      朝济而夕设版焉(表转折的连词)

3)焉

子亦有不利焉(语气助词,表陈述)      焉用亡郑以陪邻(疑问副词,为什么)

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疑问副词,怎么) 且焉置土石(疑问代词,哪里)

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代词,之)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兼词,于之)

4)其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代词指代“行李”)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代词,指代“那件事”) 

失其所与,不知(代词,自己的)            吾其还也(语气助词,还是,表商量)

5)之

公从之(代词,代佚之狐的建议) 何厌之有(助词,帮助宾语前置)

行李之往来(助词,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是寡人之过也(助词,的)

(二)同桌互译课文

三、讨论探究。

1、学习论说技巧

师:这篇文章的重点是“烛之武退秦师”,烛之武怎样说退秦师的?大家一齐读一读。

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

邻之厚,君之薄也。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夫晋,何厌之有?

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不阙秦,将焉取之?

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学生齐读,思考、讨论)

师:这几句话到底暗藏着怎样的玄机,使得秦师退却?

1:灭掉郑国对秦国没有好处。

师:烛之武原话怎么说?

1: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师:比较一下你和烛之武的话,有什么收获?

1:(笑)烛之武讲得更委婉,我的话太冲了!

师:说话要替对方考虑,要委婉。其他同学还有什么收获?

2:灭掉郑国不但对秦国没有好处,还有坏处。

师:读一读原文,具体解释一下。

2: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意思是灭掉郑国只是对晋国有好处,晋国强大了,秦国就相对弱小了。

师:摆明得害关系,就更有说服力了。还有没有别的理由?

3:有。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供其乏困,君亦无所害。如果放弃攻打郑国的话,然后把它作为东方道路上的主人,秦国出使的人来了,郑国可以供给他们缺乏的东西。

师:你去攻打郑国,对你没什么好处。你不去攻打郑国,你可以把它作为东道主。存郑有利,亡郑无利。好,还有吗?

3: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师:是赏赐吗?

3:是许给秦君两块土地。

师:嗯。为什么许给他两块土地。

3:因为给予他恩惠。

师:是什么恩惠?

3:派兵护送护送晋惠公回国。

师:对,晋惠公如何做上晋国君主,是秦派兵保护着他做了这个位子。所以他要送秦两块土地。然后呢?

3:提到这一点是为了告诉秦伯说,晋国去拉秦国攻打郑国,是为了自己的利益。一旦晋国攻打郑国强大起来后,对秦国是有极大的害处。

师:他想说的是晋国到底是一个怎么样的国家?

3:忘恩负义的。

师:哪句话可以看出忘恩负义的?

3:朝济而夕设版焉。

师:什么叫朝济而夕设版焉?

3:早上渡过黄河,晚上就筑城防御。

师:嗯,一开始他们还是兄弟情,出去以后他就过河拆桥,忘恩负义,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这里摆出了一个历史事实,他目的是什么?

4:挑拨离间。

师:哦,挑拨离间,哪里还有?

4:“夫晋,何厌之有”,说晋是一个忘恩负义的国家,他们东边打完了就想往西边打。

师:你这句话是从哪里得出来的?

4:“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不阙秦,将焉取之?”说晋国如果强大之后,他们打完了郑国,如果不攻打秦国就没有地方去扩张他们的土地。

师:那我们现在能来总结一下,烛之武先是讲道理,接着谈利益,最后挑拨离间。成功游说了秦穆公,使得秦国退兵。这一事实告诉我们,说话的技巧是多么重要。让我们来再读一遍课文,领略烛之武的语言技巧。

(学生齐读)

2、探究质疑

师:如果你是秦穆公,你会不会被烛之武说服退兵?为什么?大家自读课文,和小组其他同不讨论一下。

(读书,讨论)

5:“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供其乏困。”好处太小了。

(学生哄笑)

师:老师也觉得好处太小。

师:很好,还有吗?

6:晋侯并不忘恩负义的人,因为下文有“微夫人之力不及此”,说明晋文公知道秦国对他们是有恩惠的。

师:哦,晋文公是一个知恩图报的人,但烛之武说的这个事实的确也有啊,这又怎么理解?

6:那是晋惠公。

师:烛之武为什么说晋君,而不说晋惠公?

6:烛之武这是偷换概念。

师:我们都能发现的问题,大家觉得秦穆公能不能发现?如果秦穆公明知道这些还依然相信烛这武,他会不会有更大的“阴谋”?

(学生沉默,思考)

7: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秦国晋国之间的关系本来就不好。

师:秦晋之间是什么关系?文章里有没有暗示?

8:他们不驻扎在一起,本来就不是铁板一块。

师:很好,还有吗?

9:秦穆公帮助晋惠公却没有得到就得的好处,本身就对晋国有怨气。

师:大家有没有注意秦穆公最后是怎么做的?

10:使杞子……戍之,乃还。这样就把郑国当成了自己的殖民地。

师:请坐。刚才我们的同学说到了三个细节,这三个细节都很有意思,一开始他们驻兵的时候是分开的,晋军函陵,秦军氾南,这个细节告诉我们秦晋并非铁板一块。第二个细节是秦晋之间本来就有矛盾,秦穆公帮助了晋献公,晋献公承诺给予秦国两座城池,但晋献公回到晋国后就背信弃义了。第三是秦国和郑国结了盟,并派人驻守在郑国才回去,这就意味着秦国背叛了晋国。

透过这些,我们会深刻地认识到:1、大国之间只有共同的利益,没有永远的朋友。2、一篇文章,往往需要我们带着思考去阅读,这样才会有更深入的收获,甚至是前人所没有的收获。希望大家在以后的学习中能够多提问题,多思考,真正享受阅读的乐趣。

四、作业

烛之武凭着三寸不烂之舌让乾坤倒转。生活中也同样需要劝说。下面四个话题,请同学们任选一个来劝说:网瘾现象、厌学现象、抽烟现象、抄作业现象。

写一篇小作文。

【教学反思】:

这一课,我大量借鉴了绍兴一中谢澹老师的教学实录。长期以来,我在文言文教学中只是注重对文言基础知识的落实,费力而且还不讨学生喜欢。虽然我也认识到中国古代各个时期文言文的独特之处,但在教学中总是无法让学生喜欢上文言文,真正学有所得。谢澹老师的处理方法让佩服得五体投地,深奥难解的课文内容在他那里瞬间变得明白易懂,虽然我的模仿比起谢老师还很浅薄,但我觉得我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学到了让学生深入阅读文章的方法,为我以后的教学找到了努力的方向。课堂不仅仅是老师的,更应该是学生的,要让课堂成为学生展示自己的舞台,让学生在阅读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生成知识,提高能力,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语文教学的效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