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赤壁赋》研究课例

(2020-05-25 08:32:41)

赤壁赋研究课例

延安市实验中学  王燕

一、导入

面对亡国的悲痛,屈原选择了投身汨罗;面对官场的黑暗,陶渊明选择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面对权贵的淫威,李白选择了“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那么面对命运的不公,苏轼又是如何选择,如何取舍的呢?这节课就让我们共同走进苏轼的千古名篇《赤壁赋》,看一看,在不公平的命运面前,苏轼有着怎样的思想态度。 

二、预习展示: 内容梳理

学生初步读懂文章,理清脉络,掌握主客对话的内容和作者的情感变化,完成以下目标:

1、读准字音,扫除诗文中的文字障碍。

2、释词。学生在阅读本诗时,请学生归纳总结本文的文言知识点。

3、整体感知文章,理清文章主客对话的内容。

4、理解全诗的情感变化,进而掌握全诗主题。

三、品读文意,探究文本

【探究活动一】为何欢喜为何悲

师:我们一起来朗诵《赤壁赋》的前三段,思考一下,这三段里面有两个表现人物心情的词语,是一对反义词,大家读的时候把它们圈出来。(师生配乐诵读13段)

师:刚才有一个问题,这三段里面有一对反义词,表现人物心情的,是什么?举手告诉我!

4:“饮酒乐甚”的“乐”和“托遗响于悲风”的“悲”。

师:说得非常好,大家把这两个字圈出来。我觉得,这就是我们理解这篇散文的两个眼睛,“乐”和“悲”。下面,我们关注文章的一二三段,来读一下苏子的“悲”和“喜”。我有一个问题,这三段里面有几个人物?

生:两个

师:两个人物,一个是……?

生:苏子。

师:还有一个是……?

生:客。

师:谁悲?

生:客悲。

师:谁喜?

生:苏子喜。

师:哦,我要告诉大家,其实这两个人就是一个人,苏子就是客,客就是苏子。这篇散赋体散文的一种传统写法,叫做“主客问答”。这个客呢,是幻化的,代文用了表了苏子性格中的消极的一面,苏子的“乐”呢,代表的其实是他性格中积极的一面,所以呢,这是一个矛盾的统一体,“悲”和“喜”,都是苏子的悲喜。下面我们小组合作探究一下,一二三段里面哪些句子表现了苏子的喜,哪些句子表现了苏子的悲。

(讨论4分钟)

师:好,我们来交流一下好不好?首先我们来说一下“喜”,哪个同学能举手告诉我,哪些句子你表现出了苏子的“喜”?

5: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师:这一句你怎么读出来的“喜”?

5:“清风徐来,水波不兴。”风景很好!“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很潇洒!

师:非常好!“潇洒”这个词用在苏轼身上真的是非常贴切,那就是说,不仅风景好,而且做的事情也很风雅,是吗?

5:是的!

师:用我们常说的一句话,就叫做“赏心乐事”!“风景好”,就叫做“良辰美景”。好,请坐!还有没有其他句子,读出“喜”来了?

6:“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在前一句,他写出了凌空驾风而行,写出了一种比较惬意的生活。后面一句“羽化而登仙”,写出了一种自由,他向往一种美好,说明了他此时像神仙一样,洒脱,自由,惬意。

师:非常的好,那你能把这种“洒脱、自由和惬意”通过朗读来传达给我们吗?(生读)

师:好!非常好!这个句子里面其实有两个词是叹词,大家发现没有?哪个词啊?

生:乎。

师:对,这个“乎”相当于我们现在的什么?

生:啊

师:啊!所以我们读的时候读出一种感叹的语气来,好不好?我们一起来试一下!

生: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师:好,那还有没有?

7:第二段的“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我们都知道,我们在高兴的时候就会情不自禁的小声哼歌。从这里可以看出他的内心是很高兴、很快乐的。

师:嗯!他在这里还不是小声的哼歌,他是怎么样啊?

7:大声地唱歌。

师:在星辉斑斓里放歌!是不是啊?

7:还有这个“乐”字,也明写他的高兴。

师:哦!明写,而且还有一个词来修饰它的程度,是什么?

7:甚。

师:非常非常地快乐,他不仅唱出歌来了,而且还有一个动作,发现没有?

7:扣舷。

师:“扣”舷,我换一下,拍舷,拍打船舷,好不好?

 

生:(沉默)

师:“扣舷”,这个动作做一下,体会一下,你的同桌好像有话说吧?

8:“扣舷”就是用手去敲打船舷,用“拍”的话,它的声音跟“扣”的声音是不同的,对吧?

师:啊,咋个不同法?

8:“敲”的声音比较有节奏一点,而“拍”声音就比较沉重,就是不好听!

师:嗯,非常好,有节奏,是吧?那就是说,他“扣舷”是在干嘛呀?

8:他高兴呗!

师:哦,高兴呗!在打什么啊?

8:打拍子。

师:打拍子,很有节奏,所以这种情不自禁打拍子的动作更显出他的一种什么呀?

8:快乐

8:快乐,陶醉,是吧?

8:是的。

师:非常好啊,坐下来。那关于快乐的句子,还有没有品析的?

9:第三段的,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瓠樽以相属。这是写把鱼虾和麋鹿作为自己的朋友和伴侣,写出了一种比较闲适、淡迫、自由的情趣,表现了苏轼内心的一种喜悦、宁静之情。

师:好,请你坐下来,刚才这一句呢,这个同学读出了一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闲适和快乐,那么这一点有没有同学有自己不同的看法?

生:(沉默)

师:和鱼虾和麋鹿作朋友,这挺好的,那么是不是真的就是表现苏子的快乐呢?

10:他说“侣鱼虾而友麋鹿”,表明了作者很孤独。

师:为什么?

10:因为他和鱼虾作伴,以鱼虾为伴侣,以麋鹿为朋友。

师:潜台词就是说他……?

10:没有朋友。

师:没有朋友,为什么?他什么身份?

10:一个被贬的人。

师:余秋雨说,他其实是以一个戴罪流放犯人的身份到达黄州的。好,坐下来!苏轼在给他弟弟子由的一封信里写道:“得罪以来,深自闭塞……平生亲友,无一字见及,纵有书至亦不答”。那就是说,没有人写信给我,即使我写信给别人,别人也怎么样啊?

生:也不回信。

师:所以啊,在黄州的苏轼非常孤独,体会到了那种世态炎凉。好,非常好!但是,我觉得刚才那个同学说的那句:“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虽然不是写快乐,但在前面第一段有一处跟这一句内容差不多,是写快乐的,大家能找到吗?

生:(找)

师:哦,有同学找到了,“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这里就能体现那种什么?

生:快乐。

师:快乐和自由。特别是哪个字?

生:纵。

师:这个“纵”字是啥意思啊?

生:任凭。

师:那就是说这个船啊,非常的自由。其实是写什么的自由?

生:人的自由。

师:自己心灵的自由,是吧!所以说是“遗世独立”,好像把世俗的一切烦恼都怎么样啊!

生:抛开了。

师:都抛开了,我欲乘风……

生:归去。

师:归去,这种很自由、很潇洒的感觉。好,通过大家的品析,我觉得,大家对苏子的快乐应该是领会得很深刻了,所谓的“乐”表现在“良辰”,(板书:良辰)“良辰”指什么时候?

生:7月既望。

师:那是指什么时候?

生:7月既望。

 

师:每月16我们称之为什么?

生:(沉默)

师:在古代,每月15叫什么?

生:望。

师:对,那么16呢?

生:既望。

师:大家前天晚上有没有看红月亮啊?

生:看了。

师:你们知道前天是什么日子吗?

生:月全食。

师:你们知道是月全食,我知道是“既望”。前天是农历1116,所以十五的月亮十六圆,多么美好的景致啊!良辰美景、赏心乐事!(板书:美景、赏心乐事)和朋友去纵游赤壁的山水,享受无边的风月。所以这是游景之乐,下面我们再来赏析一下悲,刚才呢,有同学已经说到了“侣鱼虾而友麋鹿”是很悲的,那么还有没有其他的地方体现苏子之悲呢?举手告诉我。

生:(找)

师:我觉得“悲”比“喜”还好品味一些。好!谁来?我们很多的男生很踊跃,我们的女生也相当不错!

11:第二自然段的“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师:说说你的体会好吗?

11:他用拟声词“呜呜然”,一般用这种词的都是很悲的情景,然后“如怨如慕”,也是体现这种“悲”。

师:“怨”,是吧?很幽怨。

11:也有诉苦,然后,后面的“幽壑”还有“孤舟”。

师:“孤舟”的“孤”,我想把这个“孤”字删掉,我觉得这个句子一点都不整齐!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壑之蛟,泣舟之妇,这多好啊,四字句四字句的,不好吗?

11:不好

师:咋了?

11:感觉。

师:舞壑之蛟,为什么要幽壑,潜蛟呢?

生:(沉默、思考)

师:“幽”是什么意思?

生:深

师:这个字有什么意味?

生:(思考)

师:连深渊里的蛟龙都被这箫声感染了,那说明什么呀?那水面上的鱼儿干脆就是感动得怎么样?

生:跳起来了。

师:感动得一塌糊涂了。所以说感动的程度很深,那箫声的悲凉也是很深沉的。那泣舟之妇好不好?

生:不好。因为孤舟就是说只有单独一个,可以表明她很孤独,然后嫠妇是寡妇,都知道寡妇是死了丈夫的女人,也是只有一个人,也是说她很孤独。

师:既有丧夫之痛,又有漂泊之苦。是吧?所以,苏子其实是把自己内心的悲伤外化为孤舟上嫠妇的悲伤,很形象地把它传达出来。而且这一处用了很多“如”字,所以,它是用了一连串的什么修辞?

生:比喻。

师:它是把这种抽象的声音具体化为什么?

生:形象。

师:外化,形象化,所以写得非常好,你能把这一句话读给我们听一下吗?读出那种“悲”的感觉来。

11: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师:非常好,请坐下来,还有没有什么地方你们读出悲伤来了?好,后面有两个男生在举手。

12:第3自然段的“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引用了前面第三课曹操的《短歌行》“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师:好

12:写出了无家可归,营造出悲的氛围。

师:乌鹊在月明星稀的时候早就应该干嘛啊?

12:回家了。

师:早应该回家了,黄昏时候就应该回家了,可现在夜深了,它还无家可归,那这能表现苏子的什么情感呢?

12:不得志。

师:怎么就不得志了?

12:他无家可归嘛!

师:那么,他这里的家指的就是什么?

生:心灵的家。

师:心灵没有归属感,是这意思吗?

12:是的。

师:好,坐下来,古语说了,“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什么意思?知道什么意思吗?

13:我觉得如果比喻为一个人的话,应该是每个人都向往美好的东西,就像良禽也希望得到有利于自身发展的良好环境。

师:那么苏子有他发展的良好环境吗?

13:没有。

师:那么在他周围都是些什么人?

13:我觉得他对国家的抱负不能得到满足,一直是处于一种失意的状态,他周围的人都是那种比较消沉的,这种境况让他感到非常地无奈。

师:说得非常好,坐下来。在乌台诗案的时候,他的弟弟子由说过一句话“子瞻何罪?独以名太高。”子瞻有罪吗?

生:没有。

师:只是因为他的名声怎么样啊?

 

生:太大了。

师:所以遭人忌恨。可见他生存的环境非常恶劣,所以“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苏子希望得到一个圣明的皇上赏识他的才华,施展自己的抱负。但是这样的机会有没有?

生:没有。

师:当时宋神宗是被小人蒙蔽,然后把他贬到黄州,所以,这一句应该是很有苏子的身世之感。非常好啊!还有没有其他句子,刚才后面一个男生举手了。

14:第三自然段,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把自己比喻成蜉蝣和沧海一粟,表现人生之短促。

师:人生不仅是“短”,而且像沧海一粟一样怎样啊?

生:小。

师:渺小,是吧?这种渺小是跟什么对比得出的结论?

14:沧海。

师:跟沧海,也就是什么呀?

14:天。

师:天地。宇宙天地无比的博大,而生命却是如此的渺小,好,坐下来。苏轼曾经在一封信中说“我的生命就像是爬在磨盘上的一只蝼蚁,又像是旋风中的一片羽毛。”生命何其脆弱啊!好,通过大家的赏析,我感觉苏子的悲,就悲在:无树可依,功业成灰,人生苦短,生命渺小。好,下面我们进入下面的环节,也就是后面两段。

 

(师生配乐朗诵四五段)

【探究活动任尔东南西北风

下面大家思考一下,苏子是如何劝服自己,由悲转喜的,关注第四段里面苏子的劝说艺术。

生:(思考)

师:谁可以告诉我,说一点说两点都行。好,后面有一个男生在举手,男生后来的表现很好,女生也要加油哦!

14:第四段“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苏子劝客换一个观点来看。

师:换一个思路来看、换一种方式来看,那么,客人看到了天地万物是怎么样的?

14:短暂的。

师:天地万物?是永恒的,是吧!

14:比自己生命长。

师:而人生,他觉得是短暂的。于是苏子就劝客,虽然天地万物是永恒的,其实人生呢?

14:也是永恒的。

师:你同意这个观点吗?生命是永恒的吗?

14:是的。

师:为什么?

14:因为他存在过。

师:但是生命是有限的呀,它又怎么是永恒的呢?

14:他曾经存在过。

师:怎样让生命永远地存在?

14:你想它永远存在,它就会永远存在。

师:你是一个唯心主义者啊!你觉得苏子的生命是永恒的吗?

14:是的。

师:为什么呢?

14:这篇赋传下来了,所以苏子的生命就是永恒的。

师:对,他通过自己的作品使自己的生命获得了永恒,所以我们看问题呀,刚才这个同学说要换个思路看,其实,我们要用一种什么样的态度来看呢?辩证的观点来看,是这意思吗?

14:是的。

师:好,坐下来。那么,还有没有其他的办法使苏子劝服了自己?

15:苏子用水和月比喻,借眼前之景来说理,寓情于理。

师:嗯,这个说得很专业!就是说他能够用眼前的景来比喻说理,把道理说得很生动,能使人信服。是这样吗?

15:是的。

师:好,非常好!请坐!还有没有其他的?

16:我觉得除了说要辩证地看待问题,还有一种就是,应该珍惜现在拥有的。

师:啊,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16:就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末取。”

师:那就是说不要总是去看自己没有的。是吧?是你的就是你的,不是你的就……

生:不要强求。

师:也就是说,苏子的劝说艺术就是要比喻说理,要用辩证的眼光来分析,要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板书:比喻说理,辩证分析,发展眼光。)

【探究活动横看成岭侧成峰

师:那么王老师最近呢存在着一些疑惑,我在一个小县城里教了5年语文,回到延安也有5个年头了,日子过得忙碌而平静。前几天去参加了一个同学会,回来后很悲伤。昔日同窗有的留在大学任教,有的在国外留学,就连当年学习不如老师的同学都变成了小有资产的个体户,这让曾经心高气傲的王老师很失落。你们能劝一下我,让我转悲为喜吗?生:(思考)

师:谁能帮我一下,悲摧的王老师。

17:我觉得要评判一个人的人生过得如何,应该要问他自己,他觉得快不快乐,而不是在别人的眼中,你的名气有多么大,还有你的成就有多么高。我觉得每一个人如果说得自私一点的话,都是为了自己而活的。当你自己觉得快乐的时候,你的人生就很有意义了。

师:谢谢!

18:我想问王老师一个问题:你自己觉得知足吗?因为你有你的丈夫,你有你的孩子,你有一个美好的家庭,你应该感到很庆幸。你看看那些大街上没有家的人,他们如此的痛苦,你应该在自己心里面感到庆幸:我是一个拥有美好家庭的人。

师:知足常乐,是吧?

18:是的。

师:好,谢谢!还有没有同学?

19:我觉得王老师是一位教师,我觉得吧,把你自己的知识传授给这些可爱的学生们,这也是一件非常快乐的事情,所以不必去羡慕他人,自己其实也有非常好的一面。

师:在工作中获得生活的成就感,是吗?

19:对,我觉得教师是非常好的。

师:谢谢!

20:王老师,你刚才不是说你的生活过得忙碌而平静吗?我觉得那是一种很充实的生活,所以觉得生活很快乐。我觉得当教师还是很快乐的,能够和学生一起打交道,能够把自己的知识教给学生,应该是很快乐的。

师:谢谢,谢谢!

21:王老师,你说你那些有成就的同窗是怎么来的呢?还不是老师教出来的?那么,在你教的学生中,也一定会有很多有成就的人出现,你应该感到很欣慰,这就是你生命的意义之所在。

师:你这是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真不简单!我觉得通过今天……哦,还有同学有话要说,课下再跟我交流,好吗?通过今天的学习,我觉得今年我没有必要去赤壁了。因为苏子的达观已经融化到了我们每一个同学的血液中,这也是我们中华民族一笔永久的精神财富。有中国人的地方,就有苏子,就有“大江东去”,就有“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我想,其实人生不如意事常十之八九,我们要做的就是什么呢?常想一二!不管命运的风暴把我们引向怎样的深渊,我们,都将以强者的姿态爬到岸边。谢谢!

四、作业

《赤壁赋》是一篇散赋体散文采用“主客问答”这种传统写法来抒发或排解自己内心的情感。请同学们采用这种手法,以“屡次考试都不理想”为中心内容,写一篇体现自己精神“突围”的散文,字数不少于600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重在引导、启发和共鸣。好的语文课是动态的,流动着诗意之美;好的语文课是生成的,闪耀着理性之辉:好的语文课更是生命的,激荡着灵魂和精神。作为语文教师,我致力于以入情入境者视角,引领学生走进更为亲近、更为清朗、更为生动、更富有启发的文本世界,播撒智慧的同时,更注重精神的传递与启迪所以在整个文本解读的教学环节,重在学生的讨论、感受和共鸣,让学生能够真正的理解苏轼的精神突围、精神世界,并能够指导今后的人生道路。

本本次教学的不足之处有些环节的预设中,有明显教师可以的导向,趋势学生的思维朝着教师预定前行。希望在今后的教学中,多重视知识形成的过程性,多挖掘学生的闪光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