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写结合
能力提升
——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活动总结
西关学校
薛利花
本学期,我参加了都艳老师的名师工作室活动,我们工作室的主题是研究小学语文读写结合,通过本学期的活动参与以及讲课、听课经历,我对本学期的活动进行简单的总结如下:
一、 重课前预习,培养预习能力
预习是学生独立钻研教材,形成自学能力的良好途径。那么,如何才能指导学生预习好课文形成优良的自学能力呢?首先是扫除字词障碍,也就是指导学生通读全文,标出自己不认识的字、词,通过查工具书,把它的读音,含义弄清楚。再指导学生把课文的主要内容,即在读课文的过程中弄清文章究竟写了些什么。并做好预习笔记,笔记要包括课文的时代背景和作者的简要情况,难字难词的解释和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情况。
二、边读边思,从读书中学写。
教学每组课文时,我根据单元训练重点,首先提出训练目标,然后在讲读课文中渗透知识要点,写作技能,指导边读边思,增强学生读中学写的意识。如,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有四篇课文:丰子恺的《白鹅》、诺索夫的《白公鹅》、老舍先生的《猫》和《母鸡》,这些都是描写小动物的文章,其中,《白鹅》和《猫》两篇文本中,都有总分结构的段落描写,因此,我们从这两篇文本中挑选出相同结构的段落,进行多文本阅读教学,借此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课堂教学流程:
1、图片导入,回顾概括动物特点。
2、出示段落,认识中心句,并了解总分关系的段落结构
3、引导学生深入学习作者是如何围绕中心句把白鹅和猫的特点写具体的。
4、运用文本中学到的方法进行段落练习。
课堂教学效果:
在这样的读写结合课上,学生对多篇文本进行比较、鉴别,学到了语言表达的方法,在自己进行习作时有例可循,有法可仿,不再愁眉苦脸无从下手。学生写出的文章段落结构清晰,90%的学生还能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来表现兔子可爱的特点。
三、读写结合,以写促读。
读是写的基础,写是读得升华。我除了以读导写外,还根据不同课文的特点教给学生必要地写作技巧。指导学生借鉴课文怎样写好开头、结尾,段落之间又怎样过渡和衔接的,加强读写结合,以写促读。因为学生初写作文时,不仅开头慢而少光泽,中间搪塞而无妙笔,结尾往往更惨,不是三言两语表个态,就是喊几句口号收笔,味同嚼蜡。事实证明,只有通过阅读实践,让学生从感性认知上升到理性认识,由实践到认识再回到实践,这样勤于借鉴、善于借鉴别人的好写法,将知识转化成技能。学生在尝到“读书学写”的甜头后,才会自觉主动地在今后的阅读中留意,学习其中所蕴含的写作技巧,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提高了语文素质教育教学质量。它对于开阔学生视野,发展学生智力,提高学生素质具有极为重要作用。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