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小学语文新课标各学段阅读与写作的目标及读写结合点

(2016-10-11 23:16:15)
标签:

教育

分类: 读写结合点梳理

小学语文新课标各学段阅读与写作

目标及读写结合点

西关学校  李芳

    小学语文新课标对于阅读的总体目标与内容:

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有较为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的能力。能阅读日常的书报杂志,能初步鉴赏文学作品,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背诵优秀诗文240篇(段)。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

    小学语文新课标对于写作的总体目标与内容:

  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见闻、体验和想法。能根据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发展书面语言运用能力。

第一学段(12年级)

阅读

1.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养成爱护图书的习惯

2.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默读

3.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

4.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

5.诵读儿歌、儿童诗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6.认识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标点符号在阅读中体会句号、问号、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

7.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

    写话:

  ①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像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

  ②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

③根据表达的需要,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

读写结合点:

1、喜欢阅读,对写话有兴趣。

2、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中学到的词语。会进行简单的仿写。

3、认识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标点符号。在阅读中体会句号、问好、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根据表达的需要,写话中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

第二学段(34年级)

阅读

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初步学会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

4.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5.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6.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象领悟诗文大意

7.在理解语句的过程中体会句号与逗号的不同用法了解冒号、引号的一般用法

8.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

9.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图书资料乐于与同学交流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

    习作:

  ①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

  ②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

  ③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④能用简短的书信便条进行书面交际。

  ⑤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

  ⑥根据表达的需要,使用冒号、引号。?

  ⑦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

  ⑧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

读写结合点:

1、对文章情感的把握有自己的理解,乐于书面表达。

2、积累运用文章中的语言材料,会进行仿写和续写。

3、体会句号、逗号的不同用法,会使用冒号、引号、问号。

第三学段(56年级)

阅读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

3.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

4.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

5.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爱、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作品的情感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阅读简单的非连续性文本能从图文等组合材料中找出有价值的信息.

6.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体会顿号与逗号、分号与句号的不同用法

7.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语调、韵律、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

8.扩展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

    习作:

  ①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

  ②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

  ③能写简单的纪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根据习作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

  ④学写读书笔记和常见应用文。

  ⑤能根据表达需要,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⑥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

⑦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40分钟能完成不少于400字的习作。

读写结合点:

1、会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

2、在阅读和习作中会留心观察、有自己的感受、会积累素材。

3、知道顿号、逗号、分号与句号的不同用法,会只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4、会仿写诗歌、应用文。

阅读教学在语文课程的教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是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重要手段。新课标中对阅读教学的表述是: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标着、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可见,阅读的本质就是对话。阅读教学中,教师在与学生的平等对话中要注意把握教学目标和学生的阅读心理过程,给学生倾注浓浓的人文关怀,在引导学生充分读书的基础上,运用多种方法启发学生进行情感体验,走进文本。最重要的是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学生在与文本的对话过程在应该敞开心扉,讲自己的体验和理解溶注到文本的表达之中,进入文本作者的内心世界,与文本作者进行心与心的交流和融通。在阅读的过程中要着力引导学生站在自己的生活世界中,采用读、背、说、写、画、演、做等形式实现与文本的对话,与作者对话,让美一个学生都能感受到自主的尊严,感受到生命存在的价值,感受到精神相遇的愉快,感受到心灵成长的幸福。

“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课程的实践性和综合性”一条,对何为语文课程的实践性和综合性,作了详细的说明:“注重听说读写之间的有机联系,加强教学内容的整合,统筹安排教学活动,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写作能力是人的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又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我们课本上的每一篇文章都是学生进行仿写练习的一个最好的素材。在学习每一篇课文的时候学生都会深入的与文本进行对话,能挖掘出文章所表达的情感并且会有自己的体会。学生在深入理解文本的基础上,教师对文章的写作手法,写作方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对学生进行点播学生会理解的更加深刻。再此基础上进行拓展的写作训练会事半功倍,不仅能提高学生自身对文本的解读能力还能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

如在教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猫》这课时,首先让学生找出作者写了猫的几个特点?一、性格古怪;二、满月时的小猫非常可爱。再运用默读、同桌读、对比读、表演等教学方法让学生深刻理解猫的这两个特点。然后寻找发现作者的写作手法,都是一部分有一个中心句,下面具体举例子介绍它的这些特点。这就是一个非常好的写作切入点,可以模仿老舍先生的这种写法写一种自己喜爱的小动物。开头第一句写出它的特点,后面有具体的事例来说明它的这个特点。课堂上的时间有限可以简短地写一段,这样不仅会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更会提高学生对语文文字的运用能力。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