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上册第八单元例5《解决问题》教学设计及反思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用20以内的进位加法解决问题。
2、初步感受解决问题的思考过程,体会从不同的角度寻找信息在解决问题时的异同。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重点】
能从图中提取信息,理解数量之间的关系,选择加法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
学习分析问题的方法,理解两种方法的异同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9+5
说一说你是怎么计算的?
(复习20以内进位加法,为本节课解决实际问题扫清计算障碍)
二、学习新课
1、出示一张图片
让学生说一说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
有的学生看到是个花瓶,有的看到是两张脸
师:为什么看到的图片不一样?
小结:观察的角度不同,看到的物体不同。
2、出示情境图、分析图意。
教学例5课件出示主题图,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说出信息和问题。
最后教师再引导学生把信息和问题连起来说一说。(课件展示学生说的图意)
师:图中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生:一共有多少人?
师: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找到什么信息?
预设1:后排有8人,前排有7人。
预设2:男生有9人,女生有6人。
师板书信息问题,引导学生把信息和问题连起来说一说。
(从图中提取数学信息,知道条件是什么,问题是什么,弄清问题。)
3、动手操作、理解题意。
教师引导学生画图,表示图中的数学信息。(学生独立画,指名展示)
提问:怎样解答这个问题?为什么用加法解答?(指名回答)
小结:把两部分合起来要用加法。
(通过摆学具把图中的人物抽象成图形,帮助思考,条件中各部分分别是什么,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4、列式计算
教师引导学生用算式表达自己的想法?(生答师板书)
预设:前排多少人,后排多少人?
8+7=15
女生多少人,男生多少人? 9+6=15
学生说一说算式中每个数表示什么。
5、再次观察、回顾反思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两种解决方法,说一说他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师引导学生分析下列问题:
问题1:这两个算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问题2:为什么都用加法算?
问题3:这两个算式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问题4:是不是在解决问题时,只能有一种方法?
小结:在解决问题时,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看图,找到不同的信息,列出不同的算式,但都是把两部分合起来,所以都用加法算。
(回顾反思,通过比较的方式加深学生的理解,明确观察的角度不同,列的算式不同,但解决的方法都是用加法计算)
三、综合应用
1、完成P97“做一做”
学生独立思考后,自主回答。
提问:还可以怎样解决?(生独力思考后,指名口答算式)
2、完成课本P99,第1题
学生独立思考后,自主回答。
提问:还可以怎样解决?(生独力思考后,指名口答算式)
3、课件出示图画,学生自主提问并解答
学生观察图画,说一说信息,自主提出问题,思考解答的方法。学生把自己的方法说给同桌听。
提问:你们的列式有什么不同?
四、总结:
引导学生说一说这节课学会了什么?
【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
前排有7人,后排有8人,一共有多少人? 8+7=15(人)
女生有6人,男生有9人,一共有多少人? 9+6=15(人)
教学反思:
本节课,基本上完成了教学目标,大多数学生都能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图片找到不同的解决方法。但整节课下来,我觉得两点需要改进,首先课堂时间的把控,每个环节需要多长时间要做到心中有数,这样才能完整地,更好地呈现一节课,本次教学,由于没有把握好时间,导致最后的总结和题目的板书没有完成,少了学生的总结就少了整节课的精华。再者,没能很好的利用学生的生成资源,将学生出现的问题及时解决。在练习时,有学生的思维出现问题时,我没有将问题提出来,让学生一起来思考解决,只是私下与个别学生沟通,导致了一些其他学生犯同样的问题,所以把握学生的生成资源特别重要,因为学生犯的错很多时候是共性问题,如果提出来一起解决,相信效果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