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的乘法口诀》教学设计李昕昕

分类: 教学设计 |
课题 |
7的乘法口诀 |
作课教师 |
李昕昕 |
||
教学内容 |
二年级数学上册P72 |
备课时间 |
11.01 |
授课时间 |
|
教材分析 |
“7的乘法口诀”教材从现实情境中提出具体的问题,利用加法解决问题,为编乘法口诀做铺垫;把具体问题抽象成相同加数的数学问题,并用乘法计算;根据乘法算式编出相应的口诀。教学7的乘法口诀,像2-6的乘法口诀那样,详尽地展开了上述活动,使新旧知识的教学很好地衔接起来。摆一只小鱼用7个三角形,依次算出摆2个、3个……7个不同样的图案各用三角形的个数,把得数填在教材提供的表格里。表格里三角形的个数分别是1个7、2个7……7个7相加的和,也是1×7、2×7……7×7的积,找到这些教学内容,根据七道乘法算式就能编出7的乘法口诀。这道例题的编写有两个特点:一是表格里三角形的个数以及乘法算式的积都让学生计算和填写;二是在编口诀前先写1个7、2个7……7个7相加这些数学问题,还写出了相应的乘法算式,这些都是为了学生能顺利地编写出口诀做铺垫。 |
||||
教学目标 |
1、 理解每一句乘法口诀的意义,能熟记7的乘法口诀,能用乘法口诀进行简单的计算。 2、 经历编写7的乘法口诀的过程,了解7的乘法口诀的来源。 3、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及参与意识。 |
||||
教学重点 |
理解每一句乘法口诀的意义,了解乘法口诀的来源。 |
||||
教学难点 |
熟记口诀,运用口诀。 |
||||
核心概念 |
符号意识 模型思想 |
||||
数学思想 |
符号化思想 模型思想 |
||||
教学准备 |
PPT
|
||||
教学流程 |
|||||
环节 |
教学设计 |
设计意图 |
|||
环节一:复习导入
|
师:同学们,前面我们学习了1-6的乘法口诀,谁来背一背? (学生回答,教师订正) 同学们背的很好,那接下来老师要考考你们了。 (出示PPT,习题练习) 同学们都很聪明啊,反应很快!老师发现1-6的乘法口诀大家都学得非常棒,那么大家猜一猜今天要研究什么呢? (7的乘法口诀) 那你们知道7的乘法口诀有几句吗?它们有什么样的规律呢?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吧! |
复习导入,也为新学习内容打下基础。
|
|||
环节二:探究新知
|
师:大家观察PPT,这是什么呢? (出示七巧板的图片) 师:这是我国古代人发明的一种智力玩具,叫七巧板。你知道每一副七巧板由几块组成的吗? (7块) 我们可以用这七块板拼出许多美丽的图案。老师用七巧板摆了一些图案,想看吗? (幻灯演示) 师:同学们看一看,摆一个图案用了几块图形?(7块) 摆2个图案呢? (用了14块) 你是怎么得到的? (学生回答,2个7是14,也就是7块再加7块是14块) 那摆3个、4个、5个、6个、7个图案又分别用了几块图呢?你会算吗?请你把答案填在课本第72页的表格里。 (学生填写) 师:观察表格里的数字有什么规律? (都是有几个7相加得来的) 师:同学们能根据“几个7相加”自己写出乘法算式,编写出乘法口诀吗? (学生讨论,教师巡视,发现错误及时指导订正) 小组代表回报,全班交流。 (板书7的乘法口诀) 师:那同学们观察一下,你能发现7的乘法口诀有哪些特点呢? 生:1.7的乘法口诀共7句 2.相邻的口诀的积相差7。 师:刚刚呢,我们已经编写出了7的乘法口诀,并找出了特点,那么现在同学们用自己最快的速度熟记7的乘法口诀,好吗? (学生熟记,简单提问) |
由出示七巧板的图案入手,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让学生自己填写、观察、编写乘法口诀,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动脑、动手、动口能力。 |
|||
环节三;巩固练习
|
师:那接下来,我们来做些习题检验一下,看同学们有没有掌握今天学习的内容。 1.
2.
3. |
第一、 二题,让学生在习题中巩固课堂学习内容,熟记7的乘法口诀。
第三题,运用学习的乘法口诀解决实际问题。
|
|||
环节四: 课堂小结 |
师:你学会了哪些知识? 生:7的乘法口诀及其特点。7的乘法口诀有7句,每相邻两句的积相差7。 |
|
|||
教学反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