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个场景。
今年9月以来,在上海走访了几十个画展,主要以小资画廊和小众美术馆为主。以往因为一心扑在鸟上,没有时间去关注。现在,去国外拍鸟,没戏,明年也无望,去国内拍鸟,幺蛾子太多,这种心理不踏实的旅行就算了吧。还是老老实实在上海逛逛玩玩。
上海的画廊和小美术馆很有特色,它们深藏在老洋房里,老弄堂里,老厢房里,.....环境优雅,格调诗意,是一道道别样的风景。满步其中,除了欣赏各种风格的现代艺术之外,享受一番穿越时光的情怀,短暂忘却纷纷扰扰的欲望和忧虑,仿佛置身于鸟语花香的原始生境之中,找回一点点曾经拥有那种单纯和快乐,像拍鸟一样
的心灵满足感。
此博文介绍一下最近在上海北京东路205--215号画廊观赏的美国艺术家塔博尔.罗巴克的数字艺术作品。
整个展厅不大,布置成了一个像地下停车库的感觉,虽然只有9幅作品,却让我耳目一新,异常惊艳。这是他在亚洲首次举办的个展。
塔博尔.罗巴克是80后,精通计算机软件工程,加上前卫的超现实的艺术想象力,成为了二十一世纪年轻一代艺术家中的佼佼者。
塔博尔.罗巴克创作的作品是以高难度的计算机编辑数字程序,传送至视频,创建出了一幅幅无限的虚拟世界,酷炫梦幻的色彩和图像好像不息的万物生长。
1《潮池》,这幅视频作品,由程序编写而成,感觉就像大地的脉搏从屏幕里喷涌流出,一幅接着一幅画面无限运行,让人心旷神怡,浮想联翩。
我不知道看到了什么,我似乎又看到了什么,像在仙境,像在梦里,仿佛看到了加勒比海,热带雨林,戈壁落日,敦煌飞天,白云长鹤,雪山湖泊.....又仿佛看到了微观的昆虫,蝴蝶,花蕾,羽毛,五彩斑斓的肌理......美不胜收。
2《暗房》,程序编写的动画视频,无限循环。展现的是纹理渐变的结构旋涡。
数字艺术其实就是智能艺术,自从“阿法尔狗”碾压了人类所有的围棋顶尖高手之后,人们终于明白,智能(机器人)已经无所不能,它们可以写小说,写诗,谱曲,绘画,看病,动手术,建造房子......等等等等等等等等。只是人类还没有找到如何与智能机器人相处的方法,这些高科技暂时没有全力应用。
艺术与科学共同作用于人们的生活,或者说艺术与科学的界限将会越来越模糊,这是无法回避的现实。喜新厌旧是人类的天性。创造新技术,利用新技术,是人类社会进化的必然。
塔博尔.罗巴克的作品曾在超过15个国家的一些世界上最负盛名的画廊和机构展出,并被多家主要博物馆收藏,包括纽约的现代艺术博物馆、纽约的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和苏黎世的米格罗斯当代艺术博物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