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鸟类野外手册》分类,雀形目鶲科包含了鸫,短翅鸫,鶲类和类鸟。
2017版《中国鸟类分类与分布名录》里的鶲科,有105种,除了各种鶲外,还包含了歌鸲,尾鸲,水鸲,地鸲,鹊鸲,燕尾,类鸟,短翅鸫,矶鸫等。而大部分的鸫又独立成一个科。
鶲类鸟包含了多少鸟种?太混乱了。新的世界鸟类名录里,将鸫、莺、画眉这些大科和一些较小的类群均包括在内。共有1,400种左右,约占雀形目的1/4。但鶲科的分类尚有很大的争议,主要是由于科以下类群互相渗透,即使是狭义的鶲科也存在许多问题,我不是专家,只是太闲,看看玩玩而已。
鶲是雀形目里古老的鸟种。
按新的鸟类演化树解读,鹦鹉是雀形目的祖先,演化出了新西兰的刺鹩,(这个鸟种现在已经很难见到了),它成了雀形目演化树的主树干,鶲则是主分叉之一,再由它延伸出密密麻麻的细枝绿叶。仔细阅读鸟图,雀形目许多科的小鸟都像鶲鸟,它们都有一双圆溜溜的大眼睛。
看来,整理鶲类鸟种如在仓库里翻箱倒柜一般,要花费许多时间了,
白喉姬鶲体长13厘米,垂直迁徙,非常罕见,在2014年的时候,它在百花岭绝对属于顶级流量明星之一。
拍摄于2014年3月11日百花岭10号鸟塘。
橙胸姬鶲体长14厘米,西南地区常见。2014年3月12日拍摄于云南保山百花岭。
红喉姬鶲体长13厘米,体长13厘米,候鸟,地区性常见。2016年4月28日拍摄于四川成都大学望江校区。
鸲姬鶲体长14厘米,体长13厘米,候鸟,常见。我在初学拍鸟的第一年就拍过它了,这张片子拍摄于2016年10月15日上海大宁绿地。

白眉姬鶲体长13厘米,迁徙季节常见。2013年5月23日拍摄于南京老山森林公园。
黄眉姬鶲体长13厘米,迁徙季节常见。2013年4月28日拍摄于上海植物园。
绿背姬翁体长13厘米,迁徙季节常见。2014年5月17日拍摄于北京农展馆。
红胸姬翁体长12厘米,不常见,《中国鸟类分类与分布名录》新认定的鸟种,原作为红喉姬鹟的亚种。2016年4月30日拍摄于四川成都大学望江校区。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