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217叶赫型所属的Y-SNP单倍群分析
(2017-03-23 19:09:58)
标签:
y染色体历史民族y-stry-snp单倍群 |
分类: Y染色体研究 |
M217叶赫型是一个主要分布于东北亚人群中的Y染色体类型,因为其属于单倍群M217,与叶赫部密切相关,我命名其为M217叶赫型。
M217叶赫型核心型的17Y-STR为:
DYS19:15
DYS389I:13
DYS389b:16
DYS390:24
DYS391:10
DYS392:11
DYS393:14
DYS437:14
DYS438:10
DYS439:11
DYS448:21
DYS456:16
DYS458:19
DYS635:23
Y GATA H4:11
DYS385:12-12
以大概率原则,与M217叶赫型可能在500年内共祖的17Y-STR标准:与M217叶赫型核心型在17Y-STR相差2步以内,且差异不在极低变点。
极低变点的划分按照YHRD2015年汇总的Y-STR突变率数据,为DYS438、DYS392和DYS393。
综合2014年底以前的文献数据和YHRD数据,在中国人中没有发现1例与M217叶赫型可能在500年内共祖的人。
以大概率原则,与M217叶赫型可能在1000年内共祖的17Y-STR标准:与M217叶赫型核心型在17Y-STR相差4步以内。
综合2014年底以前的文献数据和YHRD数据,在中国人中与M217叶赫型可能在1000年内共祖的共有8例:
辽宁新宾满族3例,110、H148和H185(He等2013)。
辽宁锡伯族3例,H93、H100和H181(Guo等2015,YHRD2012)。
东北少数民族1例,H180(郑立红2007)。
汉族1例(YHRD)。
不过,单倍群M217的年代超过3万年,如何确定M217叶赫型所属的年代小于等于1万年左右、大于等于3000年左右的Y-SNP单倍群?
对于M217叶赫型所属的Y-SNP单倍群,我与几位老师有较大的分歧。老师们认为该类型属于单倍群M407,而我认为该类型属于单倍群L1373的分支单倍群M48。
老师们认为M217叶赫型类型属于单倍群M407是有理由的。
老师们的理由1:
辽宁锡伯族H100与M217叶赫型核心型在17Y-STR只差3步,且差异均在高变点。
同时,辽宁锡伯族H100与卡尔梅克人中的2例(H355、H467,Malyarchuk等2013)在17Y-STR也均只差3步。由于DYS385对于东亚人而言是高变点,有的文献反映甚至突变率相当高,如果把DYS385也作为高变点,那么辽宁锡伯族H100与卡尔梅克人H355、卡尔梅克人H467不仅在17Y-STR均只差3步,而且差异均在高变点。
而卡尔梅克人H355、卡尔梅克人H467均属于单倍群M407。
老师们的理由2:
在426例卡尔梅克人(Malyarchuk等2013)中,与M217叶赫型核心型在17Y-STR相差7步以内的28例样本,全部属于单倍群M407或M48,但最接近的2例(H463、H544)与M217叶赫型在17Y-STR差5步,均属于M407。
而且,在426例卡尔梅克人中,与M271叶赫型核心型在17Y-STR最接近的2例样本,和与辽宁锡伯族H100在17Y-STR最接近的2例样本,是不相同的样本,但其均属于单倍群M407。
但我认为,M217叶赫型属于单倍群M48,理由如下。
我的理由1:
辽宁锡伯族H100与M217叶赫型核心型在17Y-STR只差3步,且差异均在高变点。
同时,辽宁锡伯族H100与日本冲绳人1例(H304,Hashiyada等2008)在17Y-STR只差2步,且差异均在高变点。
因此,只要确定日本冲绳人H304所述的Y-SNP单倍群,就能确定M217叶赫型所属的Y-SNP单倍群。
而日本冲绳人H304与M48星簇核心型在17Y-STR只差5步,17Y-STR加权差异(权重为突变率取倒数再除以100,突变率以YHRD2015年数据为准)为26.16。这样的差异可以高度确定日本冲绳人H304属于单倍群M48。
不仅如此,我综合了具有17Y-STR的日本人数据共2891例(Hashiayada等2008,Mizuno等2010,Kim等2011,Purps等2014,Purps等2014论文中的群马和静冈数据包含在Mizuno等2010年论文数据中,因此只计一次),日本冲绳人H304是与M48星簇核心型在17Y-STR最接近的。
2891例日本人中理应存在M48。如Hammer等2006年论文,259例日本人中,发现了3例M48。
如果日本冲绳人H304不属于M48,那2891例日本人数据中就没有比之更像M48的样本了,可2891例日本人中,怎么可能没有1例属于M48?
我的理由2:
日本冲绳人H304与蒙古国乌兰巴托蒙古族1例(YHRD)在17Y-STR差4步,17Y-STR加权差异为19.59。
而这例蒙古国乌兰巴托人不仅与M48星簇核心型在17Y-STR只差1步(其DYS448为21),且其23Y-STR也是典型的M48星簇。
我的理由3:
日本冲绳人H304与蒙古国北部人1例(YHRD)在17Y-STR差4步,17Y-STR加权差异为22.12。
而这例蒙古国北部人与卡尔梅克人中的2例(H326、H450,Malyarchuk等2013)在17Y-STR只差2步。
而卡尔梅克人H326、H450均属于单倍群M48。
我的理由4:
日本冲绳人H304与内蒙古蒙古族1例(YHRD)在17Y-STR差4步,17Y-STR加权差异为23.85。
而这例蒙古国乌兰巴托人与M48星簇核心型在17Y-STR只差1步(其DYS635为22),也与汉族1例(H107,Purps等2014)在17Y-STR只差1步,而这例汉族的23Y-STR也是典型的M48星簇。
我的理由5:
韩国人2例(YHRD)与M217叶赫型在17Y-STR差1步,差异在高变点,这也是综合2014年底以前的文献数据和YHRD数据,全世界仅有的2例与M217叶赫型可能在500年内共祖的样本。
这2例韩国人与布里亚特蒙古人H68(Kim等2011)在17Y-STR差5步,17Y-STR加权差异为25.79。
而这例布里亚特蒙古人与M48星簇核心型在17Y-STR只差2步,且差异均在高变点,是典型的M48星簇。
综上所述,我认为M217叶赫型应属于单倍群M48,单倍群M48是单倍群M217的分支——单倍群L1373的分支,我又称M217叶赫型为L1373叶赫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