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古诗文阅读】对比阅读诗歌集锦

(2016-06-25 20:14:49)

 【古诗文阅读】对比阅读诗歌集锦

【一】                                                                        登快阁①

(北宋)黄庭坚

痴儿②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

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朱弦③已为佳人④绝,青眼聊因美酒横。

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

    【注】①快阁:在今江西省泰和县,作者写此诗时做泰和县知县。  ②痴儿:指作者自己。

    ③朱弦:琴的代称。  ④佳人:知心朋友。

8.黄庭坚为宋代江西诗派开山之祖。江西诗派以杜诗为宗,处处追摹。请说说此诗颔联和杜甫

  《登高》诗中名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在写景上的异同点。(5分)

 

9.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多方面的感情,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

8.(5分)(1)都是写登高所见之秋景,都写到落木和江水,但黄诗还写到夜月;写江水的着眼点也不同,杜诗着眼于江水奔流之动态,气势恢宏,黄诗着眼于江水明净之静态,空明澄澈。

(2)都表现了景物的辽远和阔大的特点,意境开阔;但杜诗沉郁顿挫、慷慨悲壮,传达出对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伤;黄诗则洒脱明快、空明澄澈,表现出一种如释重负,放达不羁的胸襟。

9.(6分)这首诗表达的感情包括:①对公事(官场生活)的厌倦;②对大自然美好景色的热爱;③因世无知己(缺少知音)、怀才不遇而借酒浇愁的苦闷和感慨;④还有辞官还乡、回归自然过那种自由自在生活愿望的流露。(答出其中任意三点即可)

 

【二】                                                                     晚归山居

刘沧

寥落霜空木叶稀,初行郊野思依依。

深秋频忆故乡事,日暮独寻荒径归。

山影暗随云水动,钟声潜入远烟微。

娟娟唯有西林月,不惜清光照竹扉。

8.这首诗的颈联与王维《山居秋暝》的颔联“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相比,在写景角度上有何相同点?在意境上有何区别?请简要分析。(5分)

 

9.这首诗抒发了诗人的哪些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6分) 

 

 

8.(5分)①在写景角度上,二者都从视觉、听觉的角度描写了景物。(1分)刘诗颈联从视觉角度描写“山影”,从听觉角度表现“钟声”。王诗颔联从视觉角度描写“明月”,从视觉、听觉角度描写“清泉”。(1分)②在意境上,刘诗颈联诗人孤寂地行走在荒径,描写了山影投映溪水,随波暗涌,古寺钟声悠长,又随远烟逝去,意境幽暗空寂。(2分)而王诗颔联描写了一场秋雨后,只见皎洁的月光透过松枝星星点点洒落下来,又闻泉水淙淙流泻于山石之间,意境幽清明净。(1分)(意思相近即可)

9.(6分)①孤独惆怅之情。天空冷寂、树叶稀疏,渲染了凄清的气氛,诗人“独寻”荒径归来,心情孤寂惆怅。②思念故乡之情。深秋时节,诗人独行郊外,“频忆”故乡往事,一个“频”字流露出诗人浓烈的思乡之情。③喜爱山居之情。诗人虽独处郊野,却见美好的山月,不吝惜清辉,洒向独居的竹扉。“娟娟”“不惜”表现出了诗人对山居恬淡美好生活的喜爱之情。(每点2分,情感1分,分析1分)(意思相近即可)

 

【三】                                                                     出塞作①

王 维

居延城外猎天骄②,白草连天野火烧。

暮云空碛时驱马,秋日平原好射雕。

护羌校尉朝乘障③,破虏将军夜渡辽。

玉靶④角弓珠勒马,汉家将赐霍嫖姚⑤。

    [注]①开元二十五年(737年),河西节度副大使崔希逸在青海战败吐蕃,王维奉使出塞宣慰,这首诗就写于此时。②天骄:原为匈奴自称,这里借指吐蕃。③乘障:登城守卫。④玉靶:镶玉的剑柄,借指宝剑。⑤霍嫖姚:本指西汉霍去病,这里代指崔希逸。

8.这首诗的前两联描写了怎样的场景?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5分)

 

9.这首诗的第三联与唐代诗人李贺《雁门太守行》的第二联对战争的描写有哪些不同? 请简要分析。(6分)

 

8.这首诗的前两联描写了吐蕃健儿趁着秋天草枯之际在一马平川的草原上驰骋射猎的场景(2分);突出了吐蕃骑兵的强悍和打猎声势之大(1分),渲染边关剑拔弩张的紧张局势,/ 为下面写唐军的应敌做铺 垫,/衬托了唐军的从容镇定、英勇善战(2分;答出任意两点即可)。

9. ①写作手法不同:《出塞作》第三联冷静客观地记叙(白描)唐军防守和进攻的情景。《雁门太守行》第二联则用饱含感情的描写,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渲染了悲壮惨烈的战地气氛。(3分;其中“观点”1分,“不同点”各1分)

②侧重点不同:《出塞作》第三联没有对交战的场景做具体描写,只描述唐军将士白天登城守卫和夜间渡河出击两个应敌行动,突出了唐军将士的从容镇静,应付自如;而《雁门太守行》第二联描写战斗时号角震天的气势和激战之后血流满地的场面,突出了战争的残酷惨烈和伤亡惨重。(3分;其中“观点”1分,“不同点”各1分)

 

 

【四】                                                           送杨少府贬郴州

王维

明到衡山与洞庭,若为①秋月听猿声。

愁看北渚三湘远, 恶说南风五两轻。

青草瘴②时过夏口,白头浪里出湓城。

长沙不久留才子,贾谊何须吊屈平。

【注】①若为:怎堪。②青草瘴:《番禺 杂编》“岭外二三月为青草瘴”。

1.与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相比,这首诗表现送别有何特点?请简要分析。(5分)

 

 2.本诗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1

1(1)想象(2分,答出“虚实结合”也可)。(2)本诗想象朋友被贬后路途遥远,景物凄凉,山水险恶等种种艰辛,表达了对朋友未来命运的担忧。(3分)

2.【参考答案】(1)对贬谪者才华的肯定和对朋友的鼓励与安慰。(2分)(2)尾联运用典故,把才子贾谊比作友人,以贾谊之才肯定友人的才华;(2分)写到朋友将在郴州稍做停留,不会像贾谊悼念屈原一样伤感,以此鼓励安慰朋友。(2分)

 

(五)                                                              余干旅舍①     刘长卿
                                                摇落暮天迥,青枫霜叶稀。孤城向水闭,独鸟背人飞。
                                                渡口月初上,邻家渔未归。乡心正欲绝,何处捣寒衣?
[注]①本诗是刘长卿寄居在余干(今属江西)旅舍时所作。
8.本诗前两句的景物描写对全诗的感情抒发有什么作用?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5分)

 9.本诗与王湾的《次北固山下》(客路青山外……)均属羁旅之作,抒发的感情同中有异。请简要分析两诗表达的感情有何不同?(6分)

 

8(1)暗示时光的流逝,勾起诗人的感伤情怀。(1分)“摇落”使人想到草木摇落变衰,“稀”写出茂密的青枫经霜之后的凋零。草木的变化写出了时令的变化,让人感伤年华的一去不归。(1分)(2)在诗歌的开头营造了凄清旷远的意境,烘托出诗人孤寂悲凉的情怀。(或答融情于景)(1分)这两句描绘出一幅西风落叶图,景中隐含乡情旅思,以悲凉旷远之景衬托诗人思乡感伤之情。(2分)
9、刘诗所写之景萧瑟悲凉,西风叶落,霜叶凋零,城孤鸟独,主要表达诗人客居他乡的孤独寂寞情怀和无尽的乡思,同时也有宦途坎坷的深沉感慨。王诗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等诗句写景开阔,意境恢弘,虽有时序交替的感慨,但传达出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自然理趣,洋溢着乐观、积极、向上的力量。相思离愁之情较淡。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