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财讯实例分析】混合差异的计算

(2016-06-24 15:36:45)
标签:

财经

教育

文化

时评

it

【中财讯实例分析】混合差异的计算


混合差异的计算

 

某些情况下差异计算会出现一些困难,但只要坚持备抵概念就很少会有磨烦。在生产加工过程中,几种材料混合为一种材料,同时出现损失,此时,材料消耗差异需进一步区分为混合差异和实得差异,后者指由于损失发生的差异。

 

A

BOUTCASE

实际案例

AB两种材料以12的比例混合生产产品C,生产过程允许的标准损耗圴为5%90%的标准实得)。某个月实际生产60千克C,共消耗XY分别为20千克和50千克,每千克标准采购价格分别为150元和300元。(1)混合差异是多少?(2)实得差异是多少?

 

混合差异指实际材料成本(实际耗用量乘以标准成本),减去按标准成本估计的允许发生的材料成本(混合差异备抵)。实得差异指实际得到的产出(C)减去应得产出(实得差异备抵),乘以产出的单位标准成本。

 

解:先计算单位材料的加权平均标准价格

=X的混合比*X的标准进价 + Y的混合比*Y的标准进价)/总混合比

=1*150 + 2*300元)/1+2

=250(元/千克)

 

以标准估价乘以实际耗用量,即为材料消耗差异的备抵。即有:

允许的材料成本(混合备抵)

=实际消耗的XY*加权平均标准估价

=20+50*250

= 17500(元)

 

实际材料总成本

=X的实际成本+Y的产际成本

=X的实际用量*X的标准估价 + Y的实际用量*Y的标准估价

=20*150 + 50*300

=18000(元)

 

混合差异

=实际材料成本-允许的材料成本(备抵)

=18000-17500

=500(元)

此为不利差异。

 

以下为实得差异计算步骤:

实得差异备抵(即考虑标准损失后应该获得的收益)

= 实际消耗*1-标准损失率)

=20+50*1-0.5%

= 66.5(千克)

 

但实际获得的收益(混合后得到的C)仅为60千克,所以,混合为C后出现了60千克-66.5千克=6.5千克的额外损失,即损失掉的产出数量,乘以产出C的标准成本后,即可得到产出损失的金额。

 

单位产出的标准材料成本为250/千克,因存在5%的标准损失率,应调整为250/1-0.5%=263/千克的单位标准成本。因此,损失掉的6.5千克乘以263/件,即为实得差异计1710元。

 

计算出混合差异与实得差异后,还应与总的材料差异进行核对。实际总材料成本(按标准材料成本和实际耗用量计算)18000元,减去实际产出的成本=60千克*263/千克=15780元,得到的结果2220/千克即为总的材料差异。这是混合差异(500元)与实得差异(1710元)的总和(误差为四舍五入所致)。

 

差异分析完成后,即应撰写差异控制报告——也称分部营业报告。公司内部各业务分部均应定期向主管经理呈递分部营业报告,它由两个基本部分构成:(1)本分部的差异计算与差异汇总,(2)差异解释与建议。

 

分部营业报告应符合五项基本要求:(1)高度标准化(非常重要),(2)迅速呈递,(3)可接受性—经理若不接受差异分析就不可能采取必要的控制措施,(4)最重要的是对形势的洞察,(5)风险无歧义且易理解。

 

1.10给出了生产分部的差异汇总。

 


A表示不利差异,F表示有利差异。表1.10给出的是生产分部的差异汇总,但并不表示所有这些差异都是生产分部的可控差异。产际上,如果生产经理无权确定工资率,那么可从控制报告中剔除。表1.11给出了生产分部营业报告的更好制式,数据直接来自表1.9.

 

 


 

1.11未加入工资率差异。生产中心一般无权决定工资水平,也无须对工资率偏差负责。分部营业报告只对可控差异负责,但通常亦须报告。

 

以下是对表1.11所作的差异解释与建议:

 

    “堪称损失惨重的一个月。生产中心的不利差异(86000)损失了预算利润(150000)的一半以上(57.3%)。主要原因在于错误地选择了A号零部件作为原材料。该零部件不仅本月价格上浮了5%,而且不易处理和保管。建议将寻找替代零部件作为紧迫的工作着手实施。”

 

       这项举措还可消除主要由通货膨胀引起的不利制造费用开支差异(5000)中的大部分。

 

签字:会计师XXX

                                                  20**130

 


官方网站:www.cctax.net(中财讯网)
官方网站:www.cctax.com.cn(中国财税资讯网)

微信公众号:中财讯集团-微信号:cctax1
微信公众号:中财讯微讲堂-微信号:cctax2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