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光》说课稿
(2019-11-29 21:44:28)【说课稿】
一、说教材。
文言文文字简约,却理寓其中,意义深远;它语言凝练,却不失形象生动。三年级上册第24课《司马光》正是这样一篇文言文。它以精练的笔触,勾勒出一个机敏的七岁男孩的形象。突显了司马光的聪颖机智,遇事沉着冷静。全篇内容简单,言简意赅,但故事情节完整。
本文是中年级学生接触的简单的文言文,培养学生学习古文的兴趣,掌握学习古文的方法,打好学习古文的基础。为他们进一步了解祖国文化做好铺垫。
三、教学重难点。
本课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古文,学生能否正确地断句,流利地朗读,是首先遇到的困难,因此指导学生朗读和背诵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让学生参考课后注释,抓住重点词句,理解句子的意思,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司马光的聪颖机智,遇事沉着冷静,也是本课重难点之一。
阅读教学的核心是读,因此本课教学主要采取读式教学法。从多形式的读到熟读成诵再到读写结合,意在拓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是读,学习文言文的最好方法还是读,因此学习本课的主要方法是朗读。让学生经历初读—再读—细读—美读—熟读—诵读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读思议相结合,让学生经历寻疑—释疑—解析—入情—品味—成诵—读写的过程,体现学生从提出问题到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六、教具准备。
七、说教学过程。
第一板块:用复习词语,感知全文进行导入
用认读词语,通过复习主要内容,认识文中主要人物。
第二板块:反复朗读,感悟文意,体会人物品质
有了读的基础,在学生依据注释自读自悟的基础上,进行小组合作交流,疏通全文,进而能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讲一讲,从而突破难点。有效的学习方法是学习文言文的桥梁,这个环节是教学的重点。在这个环节中,让学生汇报交流时,教师有意地进行学法的引导,引导学生看注释联系上下文,扩词连句。为以后的学习文言文奠定基础。通过故事的讲解,进而体会人物品质。
第四版块:了解文言文与现代文的区别
随着有效教学框架的不断深入,课外拓展已成为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它既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又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板书设计内容精当简约,能让学生一目了然的感受到课文内容,突出了文章重点,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总之,整堂课始终以学生为主,以读为主,读中解,读中品,最后熟读成诵,既使学生读懂了课文,又教给了学生学习的方法,更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激发了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前一篇:学习共同体(二)
后一篇:听《敕勒川》一课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