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游戏在小学数学课堂导入中的应用
(2017-06-08 21:15:24)
标签:
教育 |
分类: 教学论文 |
浅谈游戏在小学数学课堂导入中的应用
北京第二实验小学延安分校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这一基本理念指明了教学设计的一个要点,即教学内容的呈现要注意变换。而教学过程各环节构成的联系是通过导入这一环节启动的,因此在教学中首先要掌握导入的艺术。譬如新课的导入,教师要尽可能迅速地创造一种融洽的教学情调和课堂氛围,把学生带进一个与教学任务和教学内容相适应的理想境界,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俗话云: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节数学课的引入,一忌一成不变,老是采取同样的开场白(老话、套话);二忌平淡乏味、四平八稳(自己都打不起精神,观众又哪来的热情?)应当在最初的一两分钟里就给学生以一种强烈刺激,使其处于兴奋状态,营造出一种探求知识的教学氛围,师生的双边交流活动就可以从此开帷幕。因此,要提高新课教学的效益,必须用兴趣来激活学生的思维,调动其学习热情和责任感,使其做到精力高度集中,减轻乃至消除无兴趣的学习带来的思想压力和负担,从而进入学习的最佳状态。“万事贵乎始”,导入是课堂教学过程的第一个环节,是衡量一堂课可能否成功的关键之一。
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讲究技巧,富有艺术性的新课导入,能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或某种特定的情绪,使之迅速进入“角色”。
游戏是儿童喜爱的活动形式,根据小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的特点,为体现“课堂教学要为学生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的新课程理念,在新课导入时,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做各种新颖有趣的游戏或进行一些别出心栽的小竞赛,融知识、趣味、思想于一体,寓教于乐,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中积极参与到新课的学习中来。
游戏导入,体现了寓教于乐教学原则的运用。卢梭说:“教育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一个好的游戏导入设计,常常集新、奇、趣、乐、智于一体且为学生所喜闻乐见,它能最大限度地活跃课堂气氛,消除学生因准备学习新知识而产生的紧张情绪,学生可以在愉快轻松、诙谐幽默的游戏氛围中不知不觉地接受新的知识。在教学中,我经常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或竞赛形式进行新课引入:绕口令、唱儿歌、捉迷藏、个人夺旗赛、玩扑克牌等。
比如教学“4的乘法口诀”,我出示儿歌:“一只青蛙一张嘴,二只眼睛四条腿,扑通一声跳下水;二只青蛙二张嘴,四只眼睛八条腿,扑通扑通跳下水。”先学生快速唱,接着我问:“那三只四只呢?你会编儿歌吗?”学生编唱后,我顺风推舟,又问:“你有什么好办法很快算出青蛙眼睛和腿的只数呢?”
这样,不但巧妙而又自然地引入新课,而且寓学于乐,学生在轻松的气氛中很努力地获得了知识。
再如,“8、9的认识”一课中,师说:今天,老师要表扬XX同学,他生病能及时向老师请假,使老师能放心上课。今后,为了方便同学们请假,老师把家中的电话号码留给你们(出示投影片):
第一个数字像个葫芦;第二个数字像个字母Z;
第三个数字像面小红旗;第四个数字张大嘴巴OOO;
第五个数字像个字母b;第六个数字像根小棒;
第七个数字像个字母q;第八个字母wu、wu、wu。
你知道老师家的电话号码了吗?你也能把你家的电话号码告诉老师和同学们吗?
学生积极思考,踊跃发言,很快“破译”了老师的电话号码,又积极地、无意识地参与到下一环节的学习。
又如,《最小公倍数》一课我是这样导课的:
师: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做个报数的游戏,好吗?报数的要记住自己所报的数是多少,开始:
生:1、2、3……
师:请所报数是2的倍数的同学站起来(学生坐下后)
师:再请报数是3的倍数的同学站起来(学生坐下后)
师: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有同学两都站起来的。
师:报哪些数的同学两次都站起来?
生:报6、12、18、……的同学。
师:报6的同学你说说你能为什么两次都要站起来吗?
生:因为我报的数6既是2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所以两次都要站起来。
师:说得好。既是2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可以说6是2和3的公有的倍数。报12的同学你能说说吗?
生:我报的数12也是2和3的公倍数,所以也要两次都站起来。
师:有道理,这样的数还有吗?
生:18,24,30……
师:像6、12、18等这些数都是2和3的公有的倍数,可以简称为是2和3的公倍数(板书:公倍数)。想一想2和3的公倍数有哪些?
生:6、12、18、24、30……
师:这些数中能找到最大的吗?能找到最小的吗?
生:不可能有最大的,最小的是6。
师:说得真好。2和3的公倍数中6最小,我们称它为
2和3的最小公倍数(接着在上面板书前添写“最小”)。好!今天我们来学习最小公倍数。
让学生在游戏、竞赛中不知不觉地进入角色,使他们感到数学课的快乐,并满怀期待着更精彩的下一幕
。
根据教学的内容结合课堂发生的事情,适当改变计划进行新课导入,不但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稳定教室的秩序,还可以缓解学生中的小纠纷。这样进行新课导入,比单纯为稳定而当场声色俱厉地批评教育学生,再按原计划进行新课导入,也许能收到更好的效果。
当然,导入新课的方法还很多,关键要掌握因人、因时、因地而变的原则。但不管采用什么方式导入新课,都应当在传授知识,启迪智慧,陶冶情操等方面起到好的效果,做到生动有趣,引人入胜,言简意赅,有的放矢,尽量给学生审美情操上的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