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小学低段数学游戏教学策略研究》  实施阶段心得体会

(2017-06-05 21:52:48)
标签:

教育

分类: 心得体会

《小学低段数学游戏教学策略研究》

实施阶段心得体会

北京第二实验小学延安分校     李冬梅

从去年以来我积极投入到学校的课题研究。回顾研究之路,感觉既充实又有实效。“在研究中发现问题,在问题中研究,在研究中成长”这是我最大的体会。

游戏是低年级学生酷爱的一种活动。游戏引入课堂,开始是作为一种辅助的教学手段,现在已发展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把游戏引入课堂,寓教学内容于游戏中,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获取知识,增长才干,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活动中掌握知识。在低年级的数学教学中就经常组织学生进行游戏,把数学知识合理地融入各种游戏中,让学生在游戏中学数学,达到了很好的效果。

一、巧妙导入游戏,激发学生求知欲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导入新课是数学课堂教学的首要环节,合理有效的导入有利于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因此,我们要善于设计导入式游戏,抓住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为学习新知识提供更好的“认知桥梁”,从而为学生创造一个生动活泼、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进而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使数学课堂做到“课伊始,趣亦生”。

为了使学生对于新课产生兴趣,课堂上教师组织学生开展适当的导入式游戏活动,就是把一些枯燥无味的知识通过设置游戏的方法,让学生们主动地学习掌握,使课堂学习生动有趣,不仅可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盎然,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而且在游戏的过程中可以锻炼学生的意志,促使学生的聪明才智充分发挥,也能够使得数学效果得到有效的提高。

二、精心设计课堂游戏,让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

游戏是学生最乐于接受的形式,也是吸引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一种有效手段。如果在课堂上只让少部分学生参与游戏,其他大部分学生充当小观众,那么学生的参与面就太窄,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游戏活动也流于形式,没有真正地为教学服务。因此,在数学课堂中,我尽量设计能让所有学生参与的游戏,让全班的每一位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游戏活动中,进入游戏角色,获得参与过程的体会,体验成功的乐趣。例如:我在教学“10的分与合”时,设计了“火车钻山洞”的游戏,让两个学生手拉手抬起来,站在教室门口当山洞,其他同学做火车司机,两个两个拉好手钻山洞。钻山洞时,一个学生任意说一个数,另一个学生说的数要和刚才那个学生说的数组成10。说对了就发出“呜呜”声通过,说错了就“咔嚓”暂停,等说对了再发出“呜呜”声通过。这样全班同学都融入到游戏中去,体验到了游戏的快乐,又掌握了课本上的知识。

三、通过游戏教学,让学生增强自主学习能力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课堂教学要以学生的活动为主线,激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实践,主动思考,主动探索,主动创造。因此,教师应深入钻研教材,精心设计各种游戏,以游戏活动促学习,以游戏活动促发展。

儿童心理学表明:动手实践,动手参与,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符合儿童认知规律。因此,数学课堂上抓住操作时机,让学生剪剪、拼拼、画画、摆摆等游戏形式能让学生动手的尽量让学生动手,使其初步感知事物,并在感知的基础上形成表象,了解知识形成的过程,推动思维发展达到知识内化,使学生的参与更富有意义,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大脑潜能,不断提高数学素养。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是组织者、引导者,大量的时间给学生游戏活动,孩子们在不知不觉中熟练了学习的方法,增强了学习的能力,教师的工作就更加高效了。例如在教学“认识物体”一课时,我在教学生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后,我让学生拿出自己从家里带来的纸盒、汽水罐、球等,以4人为一小组互相动手搭出一样你自己喜欢的东西,看哪一组搭得快,搭得好,长大后你就能成为一名出色的设计师。孩子们边操作边思考边计算边合作交流,大大激发了他们的乐学情趣,巩固了知识,还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能力。就这样,教师制造“玩”的活动“包装”数学知识,让学生将玩贯穿于学习的过程,化机械、枯燥、乏味的学习为趣味性的活动。

实践证明,数学游戏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是巨大的,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只有用好游戏,用活游戏,才能使游戏教学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促使学生爱学数学,乐学数学,从而发展思维,迸发出创新的火花,成为今后继续学习的动力。

在研究过程中,我也发现了自身所存在的不足,尤其是理论知识的匮乏,制约着我研究进一步的深入开展,影响着教育教学效果,同时也时刻提醒着我要不断学习,不断充电,以获得更大进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