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游戏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研究》中期总结

(2017-04-24 21:26:01)
标签:

教育

分类: 课题研究

  游戏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研究中期总结

本学期,“游戏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研究”课题在我校开展得有声有色,作为课题组成员,我积极参与其中,本着促进自身的专业化成长为目的,扎实有效地进行教学工作,现将一学期的工作做如下总结:

自确立“游戏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研究课题”以来,我本着“真实、扎实、求实、落实”的研究态度,努力探求一套课题实验行之有效的模式。经过一段时间的实验探索,课题实验稍有成效,也积累了一些经验。下面从几个方面进行总结:

一、 课题研究的情况

   1、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及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

  1)游戏在数学教学中为学生创设和谐的气氛。

   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是好奇、好动、好胜、好强。他们渴望学到新的知识,但感知觉的无意性和情绪性很明显,极易被感兴趣的、新颖的内容所吸引,但他们年纪比较小,注意力不稳定,单凭兴趣去认识事物,感兴趣的就愿意去做,不感兴趣的就心不在焉,无意注意多于有意注意。而游戏正可以顺应儿童的这一特点,让孩子们在欢乐的游戏中变无意注意为有意注意,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到新的知识。本阶段我们主要进行了课题组专题研讨课的形式进行研究,采用“走出去,引进来的方式邀请专家指导,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2)游戏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

  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以形象思维为主,他们善于形象记忆,逻辑推理能力较弱。他们需要有可感知的具体事物来支持,思维才能进行下去。因此,在专题研讨课中,学生学习新知识是充分运用直观的手段来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让他们的眼、耳、口、手、脑等多种感官都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

 3)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儿童注意的特点是无意注意占优势,容易被一些新奇的刺激所吸引,而新颖、活动、直观、形象的刺激物最容易引起儿童大脑皮层有关部位的兴奋。而在一般情况下,低年级学生只能连续集中15分钟左右。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在专题研讨教学中,组织学生通过灵活多变的游戏来学习数学知识,他们就会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把注意力长时间稳定在学习对象上来,收到良好效果。

 4)游戏使学习生活化。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应该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要贴近学生的生活世界,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把在课堂上学习到的知识与社会生活结合在一起,从而让学生在生活中感知数学,在生活情境中学到数学知识。

   2、开展扎实的课题实施工作

 1)加强理论学习

   本课题是在新课程改革全面实施的背景下开展的,所以课题研究要紧紧围绕新课程改革这个教学科研的中心工作来开展。这一学期来,我通过到阅览室、上网、看教育杂志等学习多种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学习了课题研究方案,制定实施方案。并集中学习了郭凯声编著的《数学游戏》和 []M.L.汉宁格,《寓数学和科学教育于游戏之中》等论文,认真钻研与课题研究有关的文章,接受新课程理念的洗礼。

 2)课堂教学实践研究。

   立足于课堂教学实践,积极听课和反思,组织全员参与课题组专题研讨课,促进自己的专业成长,不断完善自己的课堂教学。

二、阶段性研究成果

    游戏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一些细点上有所突破,取得初步成效。

    1、在课堂教学中游戏的设计培养了学生正确的数学态度。这一点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游戏培养了学生的好奇心,这是由游戏的性质决定的--趣味性强、令人兴奋、具有挑战性等。好奇心又为探索数学现象的奥秘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如果学生没有对于这门学科的强烈兴趣和探索未知问题的好奇心,那么数学学习将是一项艰苦而缓慢的工作。另一方面,游戏培养学生养成乐意吸取不同的思路、勇于创造的研究态度。

   2、在集体参加的规则游戏、竞赛中,儿童的相互要求是比较严格的,很多时候需要彼此间的合作、协调,才能够更好地融入游戏、竞赛中去。相互要求、相互监督也就加强了儿童控制自己的行为。因而这种合作和竞争、自我控制和相互督促都在不同程度地促进相互之间的交往。

   3、数学游戏、竞赛教学法的特点也就是让学生们通过娱乐的方式,从而掌握基本知识,以游戏、竞赛的形式,激发起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达到学习的目的。游戏、竞赛教学的娱乐性并不是目的本身,因为游戏、竞赛教学不只是让学生玩得投入,玩得快乐而已,它的根本目的还在于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娱乐性虽然只不过是一个辅助,但是,有了娱乐性的教学,更加深了学生们对知识的学习掌握。总之,游戏、竞赛教学娱乐性与提高认知性相结合的实质就是游戏教学在激起并满足学生情感需要的同时,激起并满足学生的认知需要,使以情感需要为核心的一系列非智力因素,能加强和帮助学生的学习和情感。

三、存在问题

    1、研究较为零散,缺少系统化

    2、课题资料收集归档工作有待于加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