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面积》教学设计

标签:
教育 |
分类: 教学设计 |
《认识面积》教学设计
北京第二实验小学延安分校
教学目标:
1、在观察、操作等活动的基础上,建立初步的面积概念。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引入新课
我国载人火箭行驶在另一个星球上,他们开始抢占地盘游戏,如果是你,你会选择几号地块?为什么?
二、认识面积
1、“面积” 这个词你听过吗?举例说说。
2、学生描述,教师引导,强调“大小”后再次完整描述。你还能举出别的例子说说什么是它的面积吗?(学生举例)(板书“大小”)
3、归纳总结概念: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板书)
4、比较手掌的面积和数学书封面的面积,哪个大?面积有大有小,你能举例说说吗?
(二)认识平面图形的面积
1、刚才我们知道了数学课本的封面有面积,老师想把它搬到黑板上了,你觉得它是什么形状的?出示长方形。
2、这个长方形有面积吗?教师闪线条,是这条线吗?那是哪里?(长方形一周边线围成的大小就是它的面积。)这条线是它的什么?(周长)对比得出:周长一条线,面积一大片,周长在四周,面积在里面。
〔设计意图:概念的建立离不开比较与辨析,在“面积”与“周长”的对比中,帮助学生剥离“周长”与“面积”。〕
3、我们学过的平面图形还有哪些?它们有面积吗?
(出示四幅图)比一比哪个图形的面积大?
http://s14/bmiddle/006vJNo3zy79HW3O0AB7d&690
为什么不选4号呢?(图形没有封闭,就没有边界,就确定不了它究竟有多大。只有封闭图形才有确定的大小,才有面积。)
总结归纳:物体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设计意图:在教学中给学生留出充分的时间去感知“面”,并采用比较的策略去组织“面积”的教学。不仅比出“谁的表面比谁的表面大、谁的表面比谁的表面小”,更要让学生体会到“面是有边界的”,有了边界才使“面有了确定的大小”,每个面的大小是这个面的面积,从而形成初步的面积概念。〕
三、结合具体情境,探寻面积和周长的关系
http://s8/bmiddle/006vJNo3zy79HW6DLTh47&690
(演示:遮蔽物移开,露出两个长方形如下图)
http://s5/bmiddle/006vJNo3zy79HW9Bfow94&690
1、出示长方形,你准备怎样验证周长越长,面积越大?动脑思考,指名画图操作。得出结论“周长变长,面积变大 ”是正确的。
2、对于这个结论你同意吗?举例说明。得出:周长变长,面积变小。
3、如果图形的周长相等,面积也会相等吗?(出示图)想一想:用同样长的两根铁丝分别围成下面两个图形,它们的周长相等吗?面积相等吗?
http://s13/bmiddle/006vJNo3zy79HWd8Aig8c&690
4、想一想,如果图形的周长不变,面积会变化吗?(学生猜测)有请今天的精彩两分钟。
〔设计意图:“面积”与“周长”虽然有本质的区别,但也有密切的联系。学生在观察一个封闭图形时,看到图形边的长短时,同时也看会到图形面的大小。在以往的教学中经常是把“面积”与“周长”完全割裂开来的,教师在教学“周长”时,没有从面的大小的角度来辨析“周长”,在教学面积时,又没有及时与周长进行比较,这也是导致学生对这两个重要概念容易产生混淆的一个重要原因。本环节试图通过一系列相关联的数学活动比较“周长与面积”,让学生体会到围成图形的线的变化会引起图形周长的变化,也会引起面积的变化。但周长增加,面积可能增加,也可能会减少;周长不变,面积却可能会变化。从而体会到“周长”与“面积”有联系,但也有区别,从而深化对面积意义的理解。〕
四、巩固练习
http://s5/bmiddle/006vJNo3zy79HWhIrFq24&690
http://s7/bmiddle/006vJNo3zy79HWi6BO6a6&690
五、全课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六、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