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分数除法(三)教学设计
(2017-04-26 14:54:17)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分数除法(三)教学设计
户县人民路小学
教学目标:
1、学会用方程的方法解答“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
2、能用方程解决有关简单的分数实际问题,初步体会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模型。
3、在解方程中,巩固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重点:能用方程解决简单的有关分数的实际问题。
难点:分析分数除法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
教法:教师采用情境教学法、讲解法、归纳法、分组讨论法等教学方法,让学生掌握用方程解决简单的分数问题。
学法:学生运用动手操作、小组合作、自主尝试、归纳应用等方法学习本节知识。
教学过程:
一、 情境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课外活动么?看操场上有很多同学在参加体育活动呢!
(课件出示操场大课间学生活动图)
师:图上的小朋友们在参加什么活动?
生:踢毽子、跳绳、踢足球······
师:同学们的课外活动真是丰富多彩,在课外活动中也能发生数学故事,今天就让我们这节课进行一次快乐的数学活动.
[评析:“在课外活动中也能发生数学故事那!”这句话说得非常好,学生是非常喜欢课外活动的,所以简单的几句话很快地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并且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调动了学生的探索欲望,让学生充分感知生活处处有数学。]
师:热身活动。(课件 )判断谁是单位“1”,说出数量关系。
(1)书的价钱是钢笔价钱的2/5。(钢笔的价钱是单位“1”,等量关系式是:钢笔的价钱 ×2/5=书的价钱)
(2)一种书包打九折出售。(原价是“1”,等量关系式是:原价×9/10=现价)
二、探究新知:
1、自主探究,仔细观察,找出操场大课间学生活动图的数学信息,并汇报。(估一估)
生2:踢足球的人数是操场上活动总人数的1/3
生4:跳绳的人数是操场上活动总人数的2/9
师:(随机板书)同学们发现的数量关系还真不少,那你能根据这些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吗?
生:操场上有多少人参加活动?(学生提出的问题很多,迫切需要解决的)
[评析:本环节教师把所有信息设计成开放式,让学生根据信息大胆找到关系,提出问题,既关注课堂的生成资源,又使学生感受到了分数应用问题的特征,当学生能找到数量间的关系时,就已经把握了解决分数应用题的关键。]
师:小组合作学习探究解决操场上有多少人参加活动。
师出示小组合作学习单。(课件)
|
2.找单位“1”。 3.写等量关系式是什么。 5.自己尝试多种方法解决问题。 5.做完后小组交流列式的根据是什么?(合作交流我最棒) |
师:同学们,谁能说说你是怎样解决这道题的?
生:我们根据探究指导的提示知道:要想解决操场上有多少人参加活动?
已经知道跳绳的有6人和跳绳的人数是操场上活动总人数的2/9这两个条件,操场总人数是单位“1”,我根据操场的人数×2/9=跳绳的人数,等量关系式,用方程:
解:设操场上参加活动一共有ⅹ人。
2/9ⅹ=6
2/9ⅹ÷2/9=6÷2/9
ⅹ=27
答:操场上参加活动的一共有27人。
师:是这样解决问题的同学起立,你们依据的是什么呢?
生:我们依据的是在分数乘法里我们学过: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能运用我们学过的知识来解决问题,这是学习数学很重要的一种思维方式。还有几个同学没有起立,你们是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的?
生1:跳绳的有6人,跳绳人数是操场上活动总人数的2/9,这两个条件来求操场上活动的总人数,但是我没用方程,我用的是算术法,直接用6÷2/9=27(人),可是我说不出道理来。
师:你的方法真有创意,还有谁的方法跟他一样?
生2:我也是这么做的,是我昨天预习的时候爸爸教我的。
生3:我跟他一样,我觉得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除法,这是除法的定义。
师:嗯,这种方法非常正确,可是让我们解释起来却很难,现在用图来表示出来?我们试一试好不好?(课件展示图)
|
|
|
|
|
|
|
|
|
|
阴影部分(6人)
师:你们观察图:已知一个数的2/9是6人,根据图中可以看出1/9是3个人,操场上的总人数是9个1/9,也就是9×3=27 人,也可以6 ÷2/9=6×9/2=27 人,所以求这个数,可以用除法。
师:哪个小组用的是画线段图解决这道题?(投影仪展示线段图)
生:我们小组通过画线段图,找出6名跳绳同学对应的分率2/9 ,而单位一是操场总人数,根据除法的定义,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除法。可以用6 ÷2/9=6×9/2=27 人,所以求总人数,可以用除法。
师:你们小组真的是太棒了,老师给你们点赞!
师:在解决这类问题时,我们提倡用方程来解决。
[评析:教师从学生的不同提问中,首先“无意识”的抓住了单位“1”未知的问题,然后激励学生从不同角度去阐述自己的解题策略,最后把分数乘法的应用与分数除法的应用对比,这样不仅使学生沟通了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体验了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同时也显示了教师深厚的教学功底,将呈现形式简单的教材处理的生动、丰实。]
3、总结方法:
师:刚才老师参与到了大家的交流,发现同学们掌握得还真不错,那谁能说一说今天我们解决分数应用题有什么特点呢?
生1:单位“1”不知道。
生2:可以用方程,也可以用除法。
师:让我们一起来总结一下方法怎样?我先来前两句:分数应用不算难,掌握方法是关键;
生1:先找关键句,再找单位“1”;
生2:单位“1”已知用乘法。
生3:单位“1”未知用方程(或除法)。
师:(教师随机整理)同学们很聪明,善于前后联系,并总结方法。
师小结生读一读。
|
分数应用不算难,掌握方法是关键; “是、占、比、与、相当于”,后面数量看作单位“1”; 已知单位一求几用乘法,单位一×问题对应的分率 知几求单位一用方程或除法,问题÷对应的分率就是单位一 |
师:刚才我们充分利用已有的旧知识解决了今天的新问题,相信你们将来又能应用今天掌握的知识获取更多的新知识,解决一个又一个数学问题。
三、生活处处用分数:
1、某月双休日共有9天,是这个月总天数的3/10,这个月有多少天?
2、“丑小鸭”超市让利大酬宾,商品一律八折,一件衬衣现价40元,这件衬衣原价多少元?
[评析:这两道题不仅让学生再次应用解决问题的策略,而且充分的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最后应用与生活的教育理念,增强了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四、小结升华:
师:通过这节课的活动,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问题?
生1:这节课我们玩得很开心,让我明白了分数的应用如果单位“1”已知的时候用乘法,如果单位“1”未知的时候就用方程。
生2:依据的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
生3:单位“1”不知道的时候还可以用除法或方程来解决。
生4:分数应用关键要找准单位“1”。
师:布置作业(课本61页1、2、3题)。
教学反思:分数除法应用问题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难点,在本节课中,我是关注课堂的生成资源:注重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利用主题图做充分预习后,有意识的把所有信息设计成开放式,让学生根据信息大胆找到关系,提出问题,自编题目,对增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收到一定的效果。出示“小组学习单,探究指导”鼓励学生独立解决问题,这样让学生思之有法,学之有据,能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课堂时效性强,训练反馈前移,确保训练反馈的及时性与真实性。
不足之处:由于时间关系,我在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有些仓促,希望不要为了课堂的完整性而忽视学生认知上的冲突。并且要培养学生会提出问题,会解决问题,一石激起千层浪,激起学生思维的火花,课堂的主人是学生,老师只是适时的点拨,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良好学习习惯。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