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课题研究的背景:幼儿期正是生长发育迅速期,从小养成良好的进餐习惯是促进其生长发育的重要保证。而良好的进餐习惯又是保证幼儿营养摄入的重要前提。因此,如何正确地引导、教育幼儿养成良好的饮食、进餐习惯是我们幼教工作者需不断探索研究的问题,也是一个社会十分关注的问题。
二、 课题研究的意义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独生子女的大量出现,孩子在家倍受宠爱。爱吃什么,家长就买什么,不想吃什么就不吃。而且,不少家长在对子女的教育中存在着重智力开发,轻视习惯培养的现象,使幼儿在家中养成许多不良的进餐习惯,导致很多幼儿对进餐不感兴趣,有时甚至表现厌恶,进餐时思想分散,注意力不集中,常常将饭菜含在嘴中不咽下去,咀嚼吞咽慢。有的幼儿是是边吃饭,边跑,边玩,家长在后边拿着碗追赶地,从而使幼儿养成偏食、挑食、无节制的吃零食等不良的饮食习惯,不良的饮食习惯的养成从不同程度上影响了幼儿身体的正常发育。由此可见,幼儿的不良饮食习惯已成为社会普遍现象,越来越严重的危害这幼儿的身心健康和发展。
因此,幼儿园要与家长配合,根据幼儿需要建立科学的生活常规,从小培养幼儿的良好生活(进餐)习惯应及早抓起。
三、
简述研究的目标、内容、方法、步骤及过程
1、习惯:在一定条件下完成某项活动的需要或自动化的行为模式。可以通过有意识练习形成,也可以是无意识地多次重复而形成。
2、进餐习惯:是指幼儿在进餐活动中已经形成的一种行为模式。
3、良好进餐习惯:是指幼儿在进餐时保持良好的食欲,形成与此相应的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和规则。
4、培养策略:是指在幼儿进餐教育中,教师应以科学理论为指导、通过各种方法和途径,寻求一套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措施,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进餐习惯,为今后的生活和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个体的发展过程中,幼儿的某些行为有一个关键期,在这个时期内个体处在一种积极的准备和接受状态,并产生长久
的影响。尤其学期幼儿,他们的可塑性强,能够敏锐地接受外界的各种信息,因而也是进餐等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最佳时期。
研究目标:
1.通过调查,了解幼儿进餐习惯存在的常见错例。
2.小班幼儿良好进餐技能的指导,整理愉快进餐的方法。
3.纠正幼儿的不良进餐行为,并初步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4.家园互动合作、培养。
研究方法:
1.调查法:通过与家长谈话、回访等了解小班幼儿进餐情况,并根据现状进行调查,做出分析。
2.观察法:有目的、有计划的观察幼儿在园进餐的情况,并进行记录、分析。
3.文献法:通过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来了解相关的养成教育活动的实施过程及效果分析等。
4.经验总结法:通过学习教育理论,幼儿进餐教育理论,提高理论水平。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补充完善实验,扩大实验成果。
研究步骤:
1.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6年9月)
(1)对小班幼儿进餐情况进行调查、统计,分析原因。
(2)确立研究方案。
2.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6年9月——2017年2月)
(1)对小班幼儿进餐行为进行前期测评,分析不良进餐习惯形成的原因。
(2)收集小班幼儿进餐常见错例情况,调查分析进餐习惯常见错例原因;
具体实施方法:①卫生进餐②健康进餐③礼貌进餐
(3)通过一日生活基本规则,培养幼儿良好的进餐行为。
具体实施方法:①运用榜样示范法给孩子以正确的示范,让幼儿知道哪件事情应该如何做才是符合要求的;②在日常教育教学中通过情景表演,游戏活动,创编儿歌、故事等渗透进餐礼仪培养的内容,帮助幼儿加深印象,更好地理解和掌握;③在日常生活中进行随机的提醒与指导;④家园配合。
(4)课题中期小结,实施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进一步完善研究方案,再次进行全面实施。
3.第三阶段总结汇报阶段(2017年2月—4月底)
(1)对幼儿的进餐行为进行后期测评。
(2)收集、整理课题研究的经验资料,撰写研究报告。
(3)总结小班幼儿良好进餐行为养成教育的研究成果。
四、
研究结果与成效
幼儿期是习惯养成的关键期,这一时期良好习惯的养成将影响着孩子今后一生的发展,进餐又是幼儿一日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培养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可以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因为小班幼儿年龄小,可塑性较强,而且因为他们刚换了环境,走出了家人的包围圈,跨入集体生活,对一切都是陌生、新奇的。这个时间段,是我们对他们进行良好进餐习惯的培养,及时地纠正不良饮食习惯的最佳时期。现将我这一年来发现的问题及采取的有效策略总结如下:
(一)不良进餐习惯形成的原因
1、饮食不平衡
2、教养方式偏激
3、活动量增减
4、教育方法单一
(二)创设温馨的用餐环境
当幼儿离开家进入幼儿园后,一般不容易摆脱对家人的依恋,会出现哭闹、执拗,而这很显然是不利于常规的培养的。因此在幼儿第一天入园后,就要为他们营造—个熟悉的环境,通过玩具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让幼儿玩自己喜欢的玩具,稳定幼儿情绪,使幼儿在宽松自由的氛围中愉快生活。当孩子离开家进入陌生环境往往感到不知所措,这时再告诉他们“做什么,怎样做”,他们都会比较容易接受,而这第—次的印象会成为良好习惯的开端。
教师们组织餐前安静活动是帮助幼儿调节情绪,让幼儿在良好和愉悦的情绪下进餐是餐前安静活动的主要目的。餐前的谈话活动可以使幼儿从较为兴奋的情绪逐渐恢复到平静;这一系列的举措根本的目的就是要让幼儿带着一个愉悦的心情去用餐。
保育员老师一定要在饭前打扫干净餐桌的卫生,尤其应注意将玩具、教具收整齐;播放优美舒缓的进餐音乐。同时教师在幼儿进餐前、中不要处理问题或批评孩子。比如:有的孩子打了人,做错了事,老师要等他吃完饭再做处理,以免影响幼儿的食欲。教师要保证幼儿的进餐愉快,绝对不能让幼儿哭叫着进餐,以免将食物吸进气管。
(三)培养幼儿的进餐常规
一个轻松愉快的进餐环境不等于放任自流。让幼儿在吃饭中体验着如何去吃才不会引起呛到、撒饭,对幼儿也是十分有利的。由此,教师必须明白何时何事需要维持纪律。在进餐活动中,幼儿喜欢说话,愿意相互交流或是自言自语,只要他的活动没有妨碍其他幼儿吃饭,没有破坏整个进餐活动,个体行为就不应当成为纪律问题而受到束缚。我在观察中也看到有些幼儿喜欢干扰别的幼儿吃饭,如扯扯别人的衣服,把自己不喜欢吃的菜放到别人碗里等,这时老师应给幼儿讲正确的应该怎么做。幼儿园中,老师不希望幼儿说话,源于幼儿吃饭不专心,吃得过慢。如果每个幼儿都能在四五十分钟内吃完饭,而且吃得很快乐,相信比说“快吃饭,少说话”的纪律对幼儿的发展更有利。
当然,在我们幼儿园,要求幼儿在餐前玩餐前手指游戏等着老师去分饭;吃饭的时候胳膊肘不能上桌,以免孩子趴在桌子上;拿勺子的方法正确,左手拿碗、右手拿勺,吃饭中不能东张西望的;饭菜要一口饭一口菜的舀起来吃;所有的过程要求幼儿少说话,以免幼儿引起呛食、洒汤。最后幼儿扣手起立,放好椅子,去送盘子和碗,然后拿纸擦嘴,漱口完成后,出去散步。(四)通过丰富的活动形式培养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
1、通过儿歌、讲故事、做游戏等方式
通过讲故事、做游戏等方式导入,同时加上一些多媒体资源的使用,通过这个过程引导幼儿接受并尝试更多可以作为食物的东西,同时还可以认识到一些现有习惯的错误和危害。
幼儿园里会吃到青菜,很多幼儿都不爱吃,把青菜扔在了公用盘里,后来我们给幼儿讲了《小兔乖乖》的故事:兔妈妈去采萝卜和青菜,回来小兔们都爱吃。这时介绍萝卜、蘑菇,让小朋友也来假装的吃萝卜和青菜,吃了变得很聪明,战胜了大灰狼。激发小朋友想尝一尝的欲望。等到幼儿园再吃青菜的时候,挑食的现象明显的好转了。
通过讲故事、做游戏等活动,向幼儿介绍蔬菜,水果,知道它们都是有营养的食物,讲解偏食、挑食的危害。
2、参观活动
为了培养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组织幼儿去厨房看厨师怎么把食材变成美味的菜肴,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让幼儿对菜肴有了期待,从而增加了幼儿的食欲,幼儿在进餐的时候食欲特别的好,都是大口的吃饭,挑食的现象有了明显的改变。
同时,通过植物角来发挥教育作用,请家长配合,每个幼儿都种植一种蔬菜,如豆芽、蒜、葱等,让幼儿都为自己所种植的蔬菜负责,看谁种出来的蔬菜能长得快,这样,小朋友都在种植中体验到种菜的辛苦与不易,在进餐时葱、蒜扔“公用盘”的现象也自然减少。
3、榜样激励
幼儿的模仿意识较强,所以同伴的影响力非常大。所以这个时候树立一个榜样,对一部分孩子会有很大的作用。这时让他们一起进餐,鼓励幼儿以他们为榜样。在遇到许多孩子都不愿意吃一种东西时,只要有一个人在吃,就立刻将其树立为榜样,老师在这时候说:“你吃得真好”、“这东西可有营养了,爱吃的小朋友一定会越长越高,越来越聪明”。孩子都想长大、想聪明、想得到老师的表扬,所以,很快就会有“老师你看我也吃了好多”或者“老师我也会变聪明”的话,然后就全吃完了。
4.餐前营养分析
幼儿还处在直觉思维的阶段,他们易受具体事物的直接影响,同时孩子们都非常喜欢模仿老师。针对幼儿的这一心理特点,每餐前的营养分析引发起幼儿的兴趣。这一切的发生使我们幼儿的进餐习惯有了新的改变,这也为培养幼儿良好进餐习惯打下了基础和保证。
5、奖励肯定
点滴的进步来之不易,一定要保持住。这时要抓住孩子“爱表扬”、“好表现”的心理,给予孩子一些言语上、物质上和行动上的奖励,不但会让他的好习惯养成,还会让他更自信。在一日的活动中,因为他的进餐表现,多给一些在活动中的表现机会或者优先权,调动他的积极性,这会更加增强他克服挑食的信心。
6、保持家园同步
家园协作是培养幼儿一日生活常规的重要内容和手段之一。家长们常说:幼儿在家里一个样儿,在幼儿园又是一个样儿。这样,对幼儿的身心发展也是不利的。因此,教师要向家长及时了解幼儿在家的情况,并把幼儿园在此方面的教育目标、内容、方法、要求与家长取得沟通,让家长了解良好常规的重要性,家园共同配合,做到目标一致,让幼儿好习惯的养成得到持续发展。
五、存在问题及改进
1、大力发展幼教的浪潮中,涌现出大批年轻的新教师,她们在工作中培养幼儿良好进餐习惯的技巧如何调整和提高。
2、幼儿园居于农村家庭居多,家长水平不同,层次不同,年龄不同,观念不同,方法不同,个别家庭家园配合培养幼儿良好进餐习惯存在困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