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用旅行的方式名留青史,这些“旅游达人”你知道吗?

(2016-10-04 08:41:54)
标签:

杂谈

旅游

历史

分类: 国子

http://p3.pstatp.com/large/ef80005ee8543df9977

名留青史的方法有很多

但是以旅行的形式

在旅途中达成此事的还真没几个

以下几位将生死和人生目标寄于旅行

可谓正儿八经的“旅游达人”

http://p3.pstatp.com/large/e9300079bccd690f550

古代“旅游达人”

1徐霞客

中国史上第一位职业旅行家

http://p9.pstatp.com/large/efe0005e4717a10ff48

http://p3.pstatp.com/large/ef80005ee84ac6e6a24

姓名:徐霞客,名弘祖,字振之,号霞客

生猝:1587年-1641年

籍贯:今江苏江阴市

时代:明朝

身份:地理学家、旅行家、文学家

目的:游山玩水、志在四方

豁达的父母、少年立志

徐霞客出生在一个富裕家庭,他的父亲徐有勉一生不愿为官,也不愿同权势交往,喜欢到处游览欣赏山水景观。徐霞客自幼聪明好学,博览群书,加上耳濡目染,他少年时就立下了“大丈夫当朝碧海而暮苍梧”的旅行志向。

徐霞客15岁时应过一回童子试,但没有考取,父亲也没再要求他继续参加科举。在父亲去世三年后,受母亲的鼓励,22岁的徐霞客开始了旅行人生,这一游就是34年。

http://p3.pstatp.com/large/efb0005e7a33a083e83

足迹遍布大半中国

徐霞客先是出游了家乡附近的无锡惠山和太湖,以后游屐逐步延伸,出行时间越来越多,直至老死。徐霞客游屐广远,足迹遍及当时的两京13布政司,相当于今天的北京、天津、上海及江苏、山东、河北、山西、陕西、河南、湖北、安徽、浙江、福建、广东、江西、湖南、广西、贵州、云南19个省市自治区,可能还到过四川省和重庆市,东边渡海到过洛迦山,南边到过罗浮山,北边到过盘山,西边达过腾冲西境。

以性灵游,以躯命游

清代著名学者潘耒概括徐霞客的旅游特点时说:“登不必有径,荒榛密箐,无不穿也;涉不必有津,冲湍恶泷,无不绝也。峰极危者,必跃而踞其巅;洞极邃者,必猿挂蛇行,穷其旁出之窦。途穷不忧,杆误不悔。瞑则寝树石之间,饥则啖草木之实。不避风雨,不惮虎狼,不计程期,不求伴侣。以性灵游,以躯命游。亘古以来,一人而已!"

作为一位杰出的地理学家,科学考察是徐霞客一生旅行的主题,大量的地理知识和结论来自于亲至其地,足勘目验。

http://p1.pstatp.com/large/efd0005ebce9661f74b

《徐霞客游记》

徐霞客将自己的旅行经历写成了一本鸿篇巨著《徐霞客游记》,保留至今的达63万字,被后人誉为“世间真文字、大文字、奇文字”。《徐霞客游记》的开篇之日(5月19日)也被定为了中国旅游日。

“世界上最早一部记载石灰岩地貌的著作,是中国明代地理学家徐弘祖的《徐霞客游记》。他比欧洲最早对石灰地貌进行考察和描述的爱士倍尔早100年,比欧洲最早对石灰进行系统分类的瑙曼早两百多年。”

—英国科学家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

http://p3.pstatp.com/large/e5200036356308a8a84

2郑和

大航海时代的先驱

http://p9.pstatp.com/large/efe0005e4717a10ff48

http://p1.pstatp.com/large/e5200036357ce7e9a54

姓名:郑和,原姓马,名和,小名三宝,又作三保

生猝:1371年-1433年

籍贯:今云南昆明晋宁

时代:明朝

身份:航海家、外交家

目的:外交、贸易

受朱棣赏识

郑和生在一个富有冒险精神的家庭里,祖父和父亲都曾经跋涉千里,朝觐麦加。在明平云南之战中,年仅11岁的郑和被明军俘虏并阉割,在军中做秀童。后来郑和被燕王朱棣留在身边,在朱棣称帝过程中立下功劳,被赐“郑”姓,封内官监太监。

http://p9.pstatp.com/large/ef80005ee86a53021d3

七下西洋

从1405年到1433年的28年间,郑和率领船队历经无数艰难险阻七下西洋,实乃人类史上一大壮举。据《明史·郑和传》记载郑和出使过的城市和国家共有36个,相当于今天的东南亚、南亚、北非等地区,包括现在越南、缅甸、泰国、柬埔寨、文莱、菲律宾、印尼、新加坡、马来西亚、斯里兰卡、印度、马尔代夫、伊朗、沙特阿拉伯、也门、索马里、肯尼亚等,部分专家学者认为还到过澳大利亚、美洲、新西兰和南极洲等地。郑和最远曾达非洲东岸、红海和伊斯兰教圣地麦加。

http://p3.pstatp.com/large/efd0005ebd0092b9504

功绩非凡、伟大先驱

郑和下西洋推行了明朝的和平外交政策,稳定了东南亚国际秩序;震慑倭寇,牵制蒙元势力,维护了国家安全;发展海外贸易,传播了中华文明;开拓海洋事业,铺平了亚非航路。

2005年是郑和下西洋600周年,国务院于当年将每年的7月11日定为“航海日”

郑和的航行之举比西方哥伦布、达伽马等的航行早半世纪以上,比迪亚士到非洲早57年,堪称是“大航海时代”的先驱。

http://p3.pstatp.com/large/e5200036356308a8a84

3张骞

第一个睁眼看世界的中国人

http://p9.pstatp.com/large/efe0005e4717a10ff48

http://p3.pstatp.com/large/e5200036358793a8538

姓名:张骞,字子文

生猝:前164年-前114年

籍贯:今陕西省汉中市

时代:西汉

身份:外交家,旅行家,探险家

目的:出使西域

一出西域

为联络西域各国共伐匈奴,特别是与匈奴有矛盾的大月氏(今苏联乌兹别克、塔吉克)建立外交,前139年,汉武帝遣张骞“以郎应募,使月氏”。张骞从陇西出发,带领随行匈奴人堂邑父等100多人,开始了第一次西域之旅。

途中张骞两次被匈奴骑兵俘获,被迫娶妻生子,在匈奴留居了10年之久。等13年后返回到长安时,仅剩下张骞和堂邑父二人。

http://p1.pstatp.com/large/e5200036359e22cf696

二出西域

前119年,张骞再次出使西域并顺利地到达了乌孙。自此,汉朝同乌孙、康居、大宛、大月氏、大夏、安息(今伊朗)、身毒(今印度)等国家建立外交联络,直接促进了中国和西方物质文化交流,中国精美的手工艺品传至西方,而西域的土产等也陆续传入中国。

http://p3.pstatp.com/large/ef80005ee8888492ed4

丝绸之路

张骞两次出使西域,打开中国同西亚和欧洲的通商关系,中国的丝绸从长安经河西走廊运到安息,再从安息转运到西亚和罗马,1877年,德国历史地理学家希特霍芬将其命名为“丝绸之路”。

张骞被誉为伟大的外交家、探险家,是“第一个睁开眼睛看世界的中国人”、“丝绸之路的开拓者”、“东方的哥伦布”。

http://p3.pstatp.com/large/e5200036356308a8a84

4玄奘

艰苦的取经之旅

http://p9.pstatp.com/large/efe0005e4717a10ff48

http://p1.pstatp.com/large/e520003635a029b229d

姓名:玄奘,俗名陈袆

生猝:602年-664年

籍贯:今河南洛阳偃师

时代:唐朝

身份:佛学家、翻译家、旅行家

目的:西行取佛经

少年出家、研修佛法

玄奘出身官宦世家,11岁入寺受学佛法,13岁时破格于净土寺出家。

玄奘在学习佛法过程中深感译著不善,致使义理含混,理解不一,对一些重要的理论问题分歧很大、难以融合,遂决定西行前去印度求取真经。

http://p9.pstatp.com/large/e520003635b30a2d9cd

西行取经

628年,29岁的玄奘从长安出发,一路上风餐露宿,最终在行走5万多里、历经20多个国家后抵达印度取得真经。643年,玄奘带着657部梵文佛教书籍、150粒佛舍利、7尊佛像,经由西域回到长安,完成了世界史上一次最伟大的宗教旅行。整个往返旅途,耗时19年,游历100多个国家。

http://p1.pstatp.com/large/efd0005ebd2bfeca0af

大唐西域记

经玄奘口述编撰的《大唐西域记》达10万多字,后人熟知的《西游记》里唐僧的原型正是玄奘。但与小说中不同的是,玄奘完全不是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文弱小僧,相反玄奘有强壮的体魄和过人的胆识。

唐太宗亲自撰写了一篇长七百八十一字的《大唐三藏圣教序》,文中称赞玄奘“松风水月,未足比其清华;仙露明珠,讵能方其朗润”,评价之高前所未有。

http://p3.pstatp.com/large/e5200036356308a8a84

5孔子

周游列国

http://p9.pstatp.com/large/efe0005e4717a10ff48

http://p1.pstatp.com/large/ef80005ee8a1e9f4f49

姓名:孔子,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

生猝:前551年9月28日-前479年4月11日

籍贯:今山东省曲阜市

时代:春秋时期

身份:思想家、教育家、旅行家

目的:游览、游学、游仕

览、游学、游仕

从55岁到68岁,孔子带着他的若干亲近弟子,用了十几年的时间周游列国,路线相当于现如今的曲阜-菏泽-长垣-商丘-夏邑-淮阳-周口-上蔡-罗山。

春秋末年是社会大动荡、大分化、大改组的时期,孔子周游列国之目的主要是为了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其“仁政”、“德治”的思想在当时虽然并未被君主接受,但其周游列国之事迹自此声名远播。

http://p2.pstatp.com/large/e520003635c867b30fe

孔子的游学观

孔子“重游”,反对“怀居”、“怀土”等心理和行为,将贪恋安居、留恋故土作为君子与小人的分野标志。孔子在行游四方中学习、欣赏古代的礼乐文明,其实相当于现在所说的文化旅游。此外,孔子还注重体悟山水的自然之游,如后人耳熟能详的:“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http://p1.pstatp.com/large/efe0005e474ec682708

孔子最重要的人生阶段都是在路上,其游历的所见、所闻、所感都被记录了下来。“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孔子的思想能够达到至高境界,和其游学经历也是分不开的。

http://p3.pstatp.com/large/e5200036356308a8a84

6汪大渊

东方的马可·波罗

http://p9.pstatp.com/large/efe0005e4717a10ff48

http://p3.pstatp.com/large/ef80005ee8b09f2bd11

姓名:汪大渊,字焕章

生猝:1311年-?

籍贯:今江西南昌市

时代:元朝

身份:航海家,旅行家

目的:看遍世界

航海全凭好奇和兴趣

汪大渊和郑和一样都是航海家,但不同于郑和的“因公出国”,汪大渊只是一个布衣商人。有记载,汪大渊的家乡自唐以来一直是朝廷的造船基地和水上交通的良港,汪大渊还曾到当时中国南方最大的商港,也是世界最大商港之一的泉州游历,进而产生航海之念。

http://p3.pstatp.com/large/efb0005e7a694b51f1a

两次出海,游历220多个国家

1330年,年仅20岁的汪大渊首次从泉州搭乘商船出海远航,历经海南岛、占城、马六甲、爪哇、苏门答腊、缅甸、印度、波斯、阿拉伯、埃及,横渡地中海到摩洛哥,再回到埃及,出红海到索马里、莫桑比克,横渡印度洋回到斯里兰卡、苏门答腊、爪哇,经澳洲到加里曼丹、菲律宾返回泉州,前后历时5年。

1337年,汪大渊再次从泉州出航,历经南洋群岛、阿拉伯海、波斯湾、红海、地中海、非洲的莫桑比克海峡及澳洲各地,1339年返回泉州。

http://p1.pstatp.com/large/ef80005ee8cf16ce660

《岛夷志略》

汪大渊第二次出海回来后写出《岛夷志》,并节录成《岛夷志略》。清朝时,《岛夷志略》被《四库全书》收录。《岛夷志略》共分100条,其中99条为其亲历,涉及国家和地区达220余个。1867年以后,西方许多学者研究该书,并将其译成多种文字流传,公认其对世界历史、地理的伟大贡献。

《岛夷志略》的序作者吴鉴说,汪大渊从小就有“奇气”,志在游遍名山大川,足迹几乎遍及半个世界。

除以上这几位外,司马迁、郦道元、谢灵运、李白等等也都是旅游爱好者。古人如斯,您是不是也想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呢?

疏漏不足之处敬请指正

微信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更多原创文章

与作者及时互动

http://s5/mw690/006vDfcSzy76kj2paDOc4&690

微信官方订阅号:直接搜索“还原社”或长按复制(hysociety

如无特殊标注,“还原社”均为原创

转载请注明来源:还原社(hysociety)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