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令西方叹服的中华第一“理科男”竟然是他?

(2016-09-20 08:34:06)
标签:

杂谈

历史

文化

教育

分类: 国子

http://img.mp.itc.cn/upload/20160918/c3a44e60a5e74e189852900ad097d4f3.jpg

​《雨中过临平湖》

绿蒲浅水清回环,浪头雨急声珊珊。

画桡惊起远近雁,宿霭欲乱高低山。

败蓬半漏野更好,短缆数断迟转闲。

溪翁此日乘浩渺,搔首坐哨烟云间。

  此诗的作者并不是什么大文豪,而是宋朝一位伟大的科学家——沈括。

  《宋史·沈括传》这样评价沈括:“博学善文,于天文、方志、律历、音乐、医药、卜算无所不通,皆有所论著。”

  英国史学家李约瑟评价达芬奇时说“达芬奇是五百年后的沈括!

沈括生平

http://img.mp.itc.cn/upload/20160918/13633cb420e04c399309623c0e9a6510_th.jpg

  沈括(1031~1095年),字存中,号梦溪丈人,北宋浙江杭州钱塘县(今杭州)人。沈括出身于仕宦之家,自幼勤奋好学,十四岁就读完了家里的藏书,并随父亲宦游州县,增长了不少见闻,也显示出了过人才智。

初入仕途

  沈括的父亲去世后(1051年),沈括以父荫入仕,任海州沭阳县主簿,在职期间率民开“百渠九堰,得上田七干顷”,一度攻克了冰河下游的连年水患,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进士及第

  沈括并不满足这一官半职,于是辞官准备科考,1062年,沈括以苏州府试第一的成绩,获得进京赶考的资格,并在第二年进士及第,授扬州司理参军。

http://img.mp.itc.cn/upload/20160918/b167d7aff0ff408eac70a06f8a7f3c36_th.jpg

参与变法

  沈括和王安石是远房亲戚,沈括父亲的墓志铭还是王安石写的。王安石变法时,沈括得到器重,利用自己过人的才学不遗余力地推行变法,历任太子中允、检正中书刑房、提举司天监、史馆检讨、三司使等职。他参与改革“郊祭”仪式、兴修水利、改革盐钞法、改制天文仪器,推行免役法、义勇保甲法,改革货币政策等,为变法做出了他人难以替代的巨大贡献。

出使辽国

  1075年,沈括出使辽国与其谈判,用地理知识和手绘地图迫使辽国不得不放弃对北宋的领土要求。回国时,沈括据沿途地理形势、风俗民情画撰为《使契丹图抄》献给朝廷。次年,宋神宗拜他为翰林学士。

一生著作

http://img.mp.itc.cn/upload/20160918/c9d64f0e6bd6484c9fc3d4a794f6ac23_th.jpg

  据《宋史·艺文志》记载,沈括的著述有22种155卷,分为易、礼、乐、春秋、仪注、刑法、地理、儒家、农家、小说家、历算、兵书、杂艺、医书、别集、总集、文史等。

《梦溪笔谈》

  饱受非议的沈括,最后隐居梦溪园,不再参与政事的他专心研究科学,创作出了惊世巨作《梦溪笔谈》。

http://img.mp.itc.cn/upload/20160918/33184b4b8eaa4aeeadde1664bd4c69d6_th.jpg

  现存《梦溪笔谈》26卷,连同《补笔谈》3卷,《续笔谈》11篇,共分为故事、辩证、乐律、象数、人事、官政、权智、艺文、书画、技艺、器用、神奇、异事、谬误、讥谑、杂志、药议17门,分类系事,考辨精邃,共有609条。

  有关历史(包括考古)方面的记述,至少也有120条以上。有关自然科学条目的占255条,约为全书的42%,内容涉及自然观、数学、物理、化学、天学、地学、生物、医药、工程技术等30多个学科。

  书中反映有当时科学技术成就的一些忠实记录,如喻皓的《木经》、毕升的活字印刷术等,都是今人在这方面所能获得的唯一资料。

  南宋的朱熹、元朝郭守敬、明朝李时珍都曾研究并阐发过《梦溪笔谈》,清朝时还被吸收进了《四库全书》的子部。

  《梦溪笔谈》不仅是一部史料价值很高的历史典籍,而且是一部科技史资料汇编,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李约瑟曾称此书是“中国科学史上的里程碑”。

其他著作

  除《梦溪笔谈》外,沈括还有综合性文集《长兴集》、《志怀录》、《清夜录》,医药著作《良方》、《苏沈良方》,科学著作《浑仪议》、《浮漏议》、《景表议》、《熙宁奉元历》、《圩田五说》、《万春圩图记》《天下郡县图》《南郊式》《诸敕格式》《营阵法》,音乐类著作《乐论》《乐律》《乐器图》等。

  今存的仅有《梦溪笔谈》、《补笔谈》、《续笔谈》、《苏沈良方》和《长兴集》(原有41卷,仅存19卷)五种,其余大多已经亡佚。

科学成就

  他的成就涵盖了各个学科,有很多还堪称世界第一,有的也十分有趣,沈括实乃历史上少有的全才啊。

  测量地势高低

http://img.mp.itc.cn/upload/20160918/ad19a58bc2374f2aa044af5b3799c797_th.jpg

  1072年,沈括主持了汴河的水利建设,采用“分层筑堰法”,测得相距八百里的开封和泗州之间地势高度相差十九丈四尺八寸六分,精确程度让人诧异。

世界上可以和这次测量比肩的是俄国人对顿河的测量,但比沈括晚了600年。

  绘制地图

http://img.mp.itc.cn/upload/20160918/21031585e3504354a3323481f4eff29b.jpg

  古代的地图不好复制,沈括为此发明了“二十四至法”,这在全世界都是第一次尝试,据《梦溪笔谈》记载,利用二十四至法所复制的地图已经达到毫发无差的水平,简直就是复印机。

  沈括绘制的一幅名为《使契丹图》的立体地图,以木肩和蜡做成了一套立体的山川模型,这个立体地图比18世纪瑞士出现的立体地图模型要早上600多年。

  胆水炼铜

http://img.mp.itc.cn/upload/20160918/e29b8dbf8fde42daaf51d34e4daa25ca_th.jpg

  沈括随父亲居住在福建泉州时,听说江西铅山县有一泓泉水不是甜的,而是苦的,当地村民将苦泉放在锅中煎熬,苦泉熬干后就得到了黄灿灿的铜。

  他对这一传说很感兴趣,于是就不远千里来到铅山县,看到了村民“胆水炼铜”的过程,并在《梦溪笔谈》中记录下来。这是我国有关“胆水炼铜”的最早记载。

  隙积术、会圆术

http://img.mp.itc.cn/upload/20160918/4e36478beb4547eaadb527c9350803f4.jpg

  沈括通过对酒店里堆起来的酒坛和垒起来的棋子等有空隙堆体积的研究,提出了求它们总数的正确方法,这就是“隙积术”,也就是二阶等差级数的求和方法。

  沈括还从计算田亩出发,考察了圆弓形中弧、弦和矢之间的关系,提出了我国数学史上第一个由弦和矢的长度求弧长的比较简单实用的近似公式,这就是“会圆术”。会圆术也是后来天文计算中常用的重要公式。

  沈括的这些成就在数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日本著名的数学史家三上义夫称之为“中国算学之模范的人物或理想的人物”。

  纸人共振实验

http://img.mp.itc.cn/upload/20160918/658fc5c676a34012be086c5d669a5540.jpg

  类似的共振实验我们在高中时做过,通过纸人共振实验,沈括发现:当一个发声体发生振动时,与之频率相同的发声体也会随之振动,沈括称这种现象为“应声”,现代物理学叫“共振”。

在西方,共振现象是由伽利略在17世纪首先描述的,沈括比他早了五六百年。

  研究指南针

http://img.mp.itc.cn/upload/20160918/b231e19f068e4eb99bbe7a688969a94e_th.jpg

  沈括由实验得出磁针指向不是正南方,而是略偏东,这是关于地球磁偏角最早的明确记载。

  他指出磁针有四种装置方法,即:浮于水面、放在指甲上、置于碗边、以线悬挂,并对这四种方法的优劣做了比较,认为最好的是以线悬挂法(缕悬法)。

  他还发现磁针有指南、指北之分,进而推断出这种差异可能是由于磁石的不同性质造成的。

  镜面成像

http://img.mp.itc.cn/upload/20160918/819eeec6aa644b42b8d3636fd89815bf_th.jpg

  《梦溪笔谈》记述了算学家所谓的“格术”。沈括对平面、凹凸面等镜面成像的不同进行研究,注意到表面曲率不同与成像之间的关系,并以此对“古人铸鉴”时正确处理镜面凹凸与成像大小的关系进行了研究与分析,提出若将小平面镜磨凸,就可“全纳人面”。

而欧洲直到13世纪,才由培根磨制出了第一块凹面镜,比沈括晚了200年。

  民用开发石油

http://img.mp.itc.cn/upload/20160918/c7bee5828d194b12a27ad1bf100f0f5b_th.jpg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开发应用石油的国家,那时候石油叫脂水,主要用在军事方面。沈括经过野外勘察,了解到石油“生于水际,沙石与泉水相杂,惘惘而出”,于是就把名字改成了石油。

沈括是世界上第一个对石油进行民用开发的人,他利用石油燃烧的烟制墨,称作“延川石液”,并预言“此物后必大行于世”。

  认识化石

http://img.mp.itc.cn/upload/20160918/de6ed36ce3d14284bc1f3d50bc6eb35c_th.jpg

  沈括在《梦溪笔谈》里记载了很多化石,不但描述了其颜色、大小等特征,还明确指出了化石是由古代生物的遗骸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石化而来,这项成就比达芬奇早了400多年。

  通过对化石的讨论,沈括还论证了古今气候的变化规律。

  华北平原成因

http://img.mp.itc.cn/upload/20160918/e24b56ded45b4886a284792046e88cb5.jpg

  沈括正确论述了华北平原的形成原因:根据河北太行山山崖间有螺蚌壳和卵形砾石的带状分布,他推断出这一带是远古时代的海滨,而华北平原是由黄河、漳水、滹(hū)沱河、桑乾河等河流所携带的泥沙沉积而形成的。

  另外,他还提出雁荡山诸峰是由于水流侵蚀作用的结果。

  天文贡献

http://img.mp.itc.cn/upload/20160918/1ebecf70ac4e4f07a7533ab5a0c042d3_th.jpg

  沈括对老旧的浑仪作了比较多的改革。他一方面取消了作用不大的白道环,把仪器简化、分工,再借用数学工具把他们之间的关系联系起来;另一方面又提出改变一些环的位置,使它们不挡住观测视线。沈括的这些改革措施为仪器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途径。

  沈括对漏壶也进行了改革,还制造了测日影的圭表,改进了测影方法。

  在天文学方面,沈括还解释了月亮盈亏和日食、月食现象。

  医学贡献

http://img.mp.itc.cn/upload/20160918/a3abca3feaae491facb6847236c632c3.jpg

  沈家在医学方面颇有建树,沈括从小也耳濡目染,对医学很感兴趣,他曾致力于医药研究,搜集了很多验方,治愈过不少危重病人。他还提出过“五难”新理论。

  《良方》中详细记述了秋石阴阳二炼法的程序要诀,有论者认为这是世界上最早的“提取留体性激素”的制备方法。《梦溪忘怀录》中关于“药石井”的记述,被认为是最早的磁化、矿化水制备法。

  军事贡献

http://img.mp.itc.cn/upload/20160918/821c301b6a8d4b0eb23a2dbd68af3820_th.jpg

  1074年,沈括担任河北西路察访使和军器监长官期间,他攻读兵书,精心研究城防、阵法、兵车、兵器、战略战术等军事问题,编成《修城法式条约》和《边州阵法》等军事著作,把一些先进的科学技术成功地应用在军事科学上。

  沈括对弓弩甲胄和刀枪等武器的制造也都作过研究,为提高兵器和装备的质量做出了一定贡献。

  历法

http://img.mp.itc.cn/upload/20160918/3b1fc912445f4fc98449bd4d284dd13b.jpg

  沈括曾大胆提出了一种纯阳历的历日制度,即“十二节气历法”。他认为最好是用“十二节气”为一年,不要用十二月。如以立春为孟春(正月)初一,惊蛰为仲春(二月)初一,以此类推;大月31日,小月30日,大小月一般相间,一年最多有一次两个小月相连;在历书上加注朔望,以表示月亮的圆缺。

  这个创新的历法并没有得到当时人们的认可,但如今世界通用的阳历,其实质与沈括的“十二节气历”非常相似。

  钱利于流

http://img.mp.itc.cn/upload/20160918/c4cac0183c564f588576a5c48a198bc2.jpg

  沈括提出过“钱利于流”的货币理论。他认为,钱如果藏着不用就是死钱,要使钱增值就必须投放到流通领域。因此沈括主张加速货币流通,通过货币在流通过程中的增值来达到稳定币值的目的,这一理论比西方早许多年。

  天外飞仙

http://img.mp.itc.cn/upload/20160918/51b15c241f0a4da592c8d1f101095561_th.jpg

  《梦溪笔谈》记载:“治平元年,常州日禺时,天有大声如雷,乃一大星,几如月,见于东南。”在古代陨石坠落不是什么好事,好事者掘地三尺把它挖了出来,陨石已经磨损的只剩拳头大小。这成为世界上第一次对陨石的科学描述,实在是了不起。

  红光验尸

http://img.mp.itc.cn/upload/20160918/1e21b95f93334c748094dfa7c1dd1660_th.jpg

  《梦溪笔谈》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太常博士李处厚在庐州慎县任县令的时候,有个人因斗殴致死,他前去验尸,用了各种方法都查不到伤痕。有个老汉求见说用新红油伞在太阳光下覆照尸体,然后用水浇泼,伤痕就可以现出来。李处厚按照他讲的办法,果然伤痕清楚可见。

  红油伞能过滤掉自然光中的红光,可以提高伤处与周围皮肤的反衬度,从而更易被辨别。在法医科学并不发达的古代,这种方法确实是简单有效,南宋的宋慈还把此法吸收进了《洗冤集录》。

性格缺陷

  如此之才人,却被王安石称之为“小人”,死后无人为他建碑,更谈不上为他写墓志铭,《宋史·沈括传》还有一句对沈括的评价:“首鼠乖剌,阴害司农法。”这些究竟是为何呢?

  谗佞之小人?

  沈括是一个智商爆表、情商却不及格的人,很爱打小报告。

见风使舵

  在变法施行过程中其实暴露出了不少弊端,对于一些不合理的政策,只要是王安石要求的,沈括都是言听计从。朝廷内外出现了很多破坏和阻挠变法的势力,致使新法贯彻不力,民间怨声载道。而沈括对于地方上的实际情况,从来都是报喜不报忧,致使王安石无法完全了解真相。

http://img.mp.itc.cn/upload/20160918/ca01e64c3db54342b504581491c83131.jpg

  1076年,王安石被罢相,本与王安石关系甚好的沈括怕被牵连,一反常态,竟上书给新宰相吴充,从各个角度论证王安石新法之荒谬祸国。王安石从此不称呼沈括的名字,而是叫他“壬人”,就是见风使舵的奸佞之徒,俗称小人。

  次年,沈括遭侍御史蔡确弹劾,被罢去三司使、翰林学士,贬为起居舍人、集贤院学士、知宣州。后来宋神宗想再次启用沈括,又被蔡确阻止。

揭发苏轼

  沈括比苏轼大五岁,却晚他六年中进士,他俩还当过短暂的同事。1066年,苏轼因父亲去世回乡了两年多,等他返京后,与沈括走上了不同的政治道路。苏轼也赞成变法,但却主张保守,与王安石的激进主义对立。

  1071年,苏轼被下放到了杭州作通判。1073年,沈括到杭州检查浙江农田水利建设,与苏轼谈论旧情,把他的新作抄录了一通。回到京城后,沈括立即用附笺的方式,把认为是诽谤的诗句详细的“注释”,交给了与苏轼有过节的御史台中丞李定,表示苏轼诗文中有“多讪谤”朝廷之处。此时朝廷新旧两党斗争正激烈,沈括的揭发就成了他们铲除旧党的法宝。

http://img.mp.itc.cn/upload/20160918/1e850942a6d8410aa58d9b6216d24e70_th.jpg

  1079年,御史何正臣、李定上表弹劾苏轼,乌台诗案爆发。次年,苏轼被贬黄州,牵连亲友三十多名,涉及诗词一百多首。此事李焘亦引入《续资治通鉴长编》,但对其真实性持怀疑态度。

  为何反反复复?

  沈括为何要陷害苏轼呢?按照余秋雨的说法,“这大概与皇帝在沈括面前说过苏东坡的好话有关,沈括心中产生了一种默默的对比,不想让苏东坡的文化地位高于自己。另一种可能是他深知王安石与苏东坡政见不同,他投注投到了王安石一边。”

  其实跟其他官员相比,沈括也没有那么“坏”,他的反反复复与其说是懦弱,不如形容他是畏势吧,人在复杂的官场混,想找个可以依靠的势力也是情有可原。只可惜沈括情商不够用,手段不够高明,弄得大家都不待见。

  沈括出生时他的母亲已经46岁高龄,父亲辗转各地做官,教育全靠母亲,沈括从小体质就差,常年吃中药调理身体,大概也因此家里人比较宠爱他,这对他的性格的形成应该也有影响。

  家有悍妇、河东狮吼

http://img.mp.itc.cn/upload/20160918/94773be44e174ed29d4b23f94dba6380_th.jpg

  沈括不但仕途不顺,婚姻生活也不幸福。他的原配妻子死得早,又续娶淮南转运使张刍之女。

  张氏骄蛮凶悍,经常责骂沈括,甚至拳脚相加。在秀州时,张氏还常去官府控告他。有一次,张氏发脾气,竟将沈括的胡须连皮带肉扯将下来,儿女们抱头痛哭,跪求母亲息怒。

http://img.mp.itc.cn/upload/20160918/c80ba8e4b92b4b5b9e11e472aaa62692.jpg

  张氏暴病而亡后,友人都向沈括道贺,恭喜他摆脱了张氏的折磨。而此时的沈括却终日恍惚,精神已频临崩溃,一次乘船过扬子江,竟欲投水,幸好被旁人阻拦。1095年,沈括因病离开人世。

如果沈括生活在现代,完全拥有为中国拿到N个诺贝尔奖的能力。然而中国自古以来讲究“士农工商”,到如今演变为“士商工农”,无论如何,学而优则仕一直是国人的“优良传统”...... 因此沈括即便穿越到现代,恐怕在同僚和上级眼中首先是一个有“道德缺陷”的家伙,其次才是一个“学问最为博洽”的人才......

http://img.mp.itc.cn/upload/20160918/afee21d8f21a4036a19901473cf30042_th.jpg

  文中所列只是沈括众多成就中的一部分,西方常拿达芬奇与沈括相提并论,两人确有相似,也有不同。 达芬奇的出现引导了文艺复兴,推动了整个欧洲的变革,而沈括的影响力却并没有达到如此程度。究其原因,主要在于“社会地位”,国家的发展需要科学家,而科学家的施展更需要国家和舆论的鼎力支持!

疏漏不足之处敬请指正

微信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更多原创文章

与作者及时互动

http://s2/mw690/006vDfcSzy76kku4h8t91&690

微信官方订阅号:直接搜索“还原社”或长按复制(hysociety

如无特殊标注,“还原社”均为原创

转载请注明来源:还原社(hysociety)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