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郭嘉真的是曹操的第一谋士吗?

(2016-08-23 08:56:11)
标签:

杂谈

文化

历史

分类: 国子

http://mmbiz.qpic.cn/mmbiz/6z8q9GTj7XNnqF1ciaQHTx60tBuqXdydVRHJUbibToOGKIvuVySc0oib5JpChU38WicnBkUPrxpvFbUE7EZvEBedWw/640?wx_fmt=jpeg&wxfrom=5&wx_lazy=1

郭嘉,传说中三国第一鬼才。很多人喜欢郭嘉是受到《三国演义》和周边小说游戏的影响,认为荀彧、贾诩都比不上郭嘉。那历史上真实的郭嘉是怎样呢?

郭嘉其人

郭嘉,字奉孝,颍川阳翟人(今河南禹州)。原为袁绍部下,后转投曹操,为曹操统一中国北方立下了功勋,官至军师祭酒,封洧阳亭侯。在曹操征伐乌丸时病逝,年仅三十八岁。谥曰贞侯。他同荀彧、贾诩、荀攸、程昱并称为曹操手下的五大谋士,世人称他为“鬼才”。

http://mmbiz.qpic.cn/mmbiz_jpg/6z8q9GTj7XPeGTVHhrcmf9fkeTCsgjXjL28icdYSmWPAAKLZ2Zk9Zvh9mRicXEmUq3u4HWku3YYLhk8wmPJa7tow/640?wx_fmt=jpeg&wxfrom=5&wx_lazy=1

《三国志》中这样评价郭嘉:“嘉深通有算略,达于事情”。曹操称赞他见识过人,是自己的“奇佐”。

 慧眼识主

郭嘉在少年时代就展露出非凡的智慧,最早的时候投在袁绍门下。袁绍当时对郭嘉以厚礼待之,但数十日之后,郭嘉看出袁绍只效法当年周公礼贤下士之举,但却不知晓用人的奥秘,预言到:“欲与共济天下大难,定霸王之业,难矣!”毅然的离开了袁绍。郭嘉的眼力真是毒辣,只在短短数十日便揪出了袁绍的弱点——“多端寡要,好谋无决”。

http://mmbiz.qpic.cn/mmbiz_jpg/6z8q9GTj7XPeGTVHhrcmf9fkeTCsgjXjmx4874EQRfwN3TOKuFTHhqAEokQoImrccgqiaa8B16nSMDxdibksFnwA/640?wx_fmt=jpeg&wxfrom=5&wx_lazy=1

后来,曹操颇为器重的谋士戏志才去世,在伤心之余便写信给荀彧,让他推荐一位谋士,荀彧便向曹操引荐了郭嘉。曹操召见郭嘉,纵论天下大事,初次见面就对郭嘉评价很高:“使孤成大业者,必此人也”。而郭嘉也大赞曹操:“真吾主也。”

 屡献奇谋

三国时期,天下大乱,各路诸侯割据一隅,虎争天下。在这种情况下,郭嘉对一个个敌手心理状态的准确判断,便常常成了曹操获胜的关键。

http://mmsns.qpic.cn/mmsns/6z8q9GTj7XPeGTVHhrcmf9fkeTCsgjXjQ9Rx4UeEbqkohxxBWbSrQg/0?wx_lazy=1

十胜十败论

提到郭嘉的谋略,首先想到的自然是他最为著名的“十胜十败”论。官渡之战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曹操对战胜袁绍信心不足,为了鼓舞曹操,郭嘉提出了著名的十胜十败论,他一连举出十条理由,以证明“公有十胜,绍有十败。”郭嘉的分析很具说服力,不但振作了曹军将士的斗志,更助曹操拟定了远期和近期的作战目标。同时,郭嘉也正式确立了自己在曹操军事智能团中的核心地位。

http://mmbiz.qpic.cn/mmbiz_jpg/6z8q9GTj7XPeGTVHhrcmf9fkeTCsgjXjUkhs8hNTvJhIuwOIAyFWrOPkR63wy9r83M5GxPyGibTP9BVD9na8zqg/640?wx_fmt=jpeg&wxfrom=5&wx_lazy=1

大败刘备

曹操大军与袁绍在官渡相持不下。曹操担心刘备突然发难,在背后捅上一刀。正面的强敌已难于应付,曹军还能不能分出兵马迎击刘备呢?郭嘉偏偏说“可以”,而且事不宜迟。郭嘉分析道“袁绍向来优柔寡断,不会迅速作出反应。刘备人心未归,立足未稳,迅速进攻,他必败无疑。然后再回师对付袁绍,这是改变腹背受敌的最好机会,决不能失去。”于是,曹操举师东征,大破刘备,俘虏了刘备的妻子,擒了关羽。情况正如郭嘉所料,袁绍果然还没有作出反应,刘备就已被击败,可见郭嘉对局势的判断十分准确。

http://mmbiz.qpic.cn/mmbiz_jpg/6z8q9GTj7XPeGTVHhrcmf9fkeTCsgjXjjGpmOicDiaaYiaGMbtLca92YVDI664IpJbdr0UFJDCtKPpS1sM9lcejHw/640?wx_fmt=jpeg&wxfrom=5&wx_lazy=1

预言孙策之死

也是在曹操与袁绍相持官渡之时,江东豪杰孙策,准备发兵偷袭曹操位于许都的根据地。与袁绍相持中已经处于劣势的曹操,根本不可能再抽出兵力保卫许都。而一旦许都失守,曹操阵营将立刻分崩离析。此时曹营中人心动乱,不少人开始暗中向袁绍献媚,准备为自己留条后路。在此紧急关头,郭嘉预测说:“孙策刚刚吞并了江东,所诛杀的都是些英雄豪杰,他是能让人效死力之人。但是孙策这个人轻率而不善于防备,虽然他拥有百万之众,却和他一个人来到中原没什么两样。如果有刺客伏击,那他就不过是一人之敌罢了。在我看来,孙策必定要死于刺客之手。”孙策到了江边,尚未渡江,果然被仇敌许贡的门客所杀。虽然不排除巧合的可能,但是郭嘉能预见孙策之死,也充分体现了他的神机妙算。

http://mmbiz.qpic.cn/mmbiz_jpg/6z8q9GTj7XPeGTVHhrcmf9fkeTCsgjXjPQL74tlNVGiaiaiacibCK1wvPk3sCPjziaMaeuf6mDfYND44gzIqiaFxqeag/640?wx_fmt=jpeg&wxfrom=5&wx_lazy=1

下邳之战

曹操出兵攻打吕布之时,将其围困在下邳,吕布坚守不出,战争出现僵持的局面,曹操准备撤军。郭嘉在此时却有不同的见解,他以项羽为例规劝曹操,提出“有勇无谋者若气衰力竭之时,便不久于败亡”的观点,劝曹操急攻。曹操依策而行,一面攻城,一面决堤水淹下邳,最终攻克下邳。

http://mmbiz.qpic.cn/mmbiz_jpg/6z8q9GTj7XPeGTVHhrcmf9fkeTCsgjXjsDU00HA7kJDkicfiaq1Sp1ZymhqEqEbfEa14gheA4EfJicyxNedoLibPcQ/640?wx_fmt=jpeg&wxfrom=5&wx_lazy=1


英年早逝

曹军在白狼山奇袭乌桓主营,俘虏了20 余万人。走投无路的袁尚投奔了襄平公孙康。曹军到了易城,郭嘉觉得推进的速度太慢,进言道:“兵贵神速。现在千里远征,辎重太多,行进缓慢,被对方有所觉察必然就要做防备。不如留下辎重,轻兵速进,攻其不备。”后来,这一战成为了中国战争史上“兵贵神速、奇兵制胜”的经典战例。

曹操依照郭嘉的计谋,果然打的乌桓军士措手不及,首领蹋顿也被击杀。这次行军路况极端恶劣,沿途有长达二百里的地段干旱无水。当粮食吃光以后,曹军将士又不得不先后杀了几千匹战马充饥,才艰难抵达目的地。同年秋天,辽东太守公孙康带着袁尚的首级前来投降。曹操根据郭嘉的计策终于彻底平定北方,统一整个黄河流域以北地区。在从柳城回来的途中,因为水土不服,气候恶劣,再加上日夜急行又操劳过度,郭嘉患疾病去世。

郭嘉在曹操军中的重要地位是无人可以替代的,对此曹操本人亦深有体会,不然他不会在赤壁战败后的退却路上,发出这样一声孤猿泣血般的哀叹:“若奉孝在,不使孤至此。”

http://mmbiz.qpic.cn/mmbiz_jpg/6z8q9GTj7XPeGTVHhrcmf9fkeTCsgjXjDYgcyLIkO2GZAYIncRNQ2Y5DA66KUJ5tszXpJ5FKmkNesm078eJ9dw/640?wx_fmt=jpeg&wxfrom=5&wx_lazy=1


历史中的郭嘉和小说的不同之处

1出场时间不同

小说中称荀彧向曹操举荐程昱,程昱推荐郭嘉。

据史实记载,郭嘉其实是由荀彧举荐给曹操的。

2私生活的记载

在《三国志.魏书.郭嘉传》中曾记载到曹操手下的官员陈群因郭嘉行为上不够检点奏了他一本。

演义中没有提及太多工作之外的生活,也许是因为节奏太快人物太多,作者根本来不及表述。

3在曹营的地位

《三国志》中,荀彧进入权力中枢后继承人是荀攸和戏志才,直到戏志才死后郭嘉才“表为司空军祭酒”。这个司空军祭酒,是曹操首创,到底是个什么官,多大权利不得而知,有人猜测是因为曹操器重郭嘉才新立官职,但是未尝不是因为没有合适的职位或者还不信任郭嘉才如此。

演义写郭嘉一入曹营就平步青云与程昱等人平起平坐,并和荀攸同封行军教授。

在郭嘉为曹操服务的十一年期间,极受曹操重用,为其统一中国北方立下卓越功勋。但很可惜郭嘉年仅38岁便英年早逝,成为曹操心中的一大痛事。关于谁是三国第一谋士一直饱受争议,其实“文无第一,武无第二”,在三国的众多谋士中,无论是诸葛亮、荀彧还是贾诩,都有各自擅长的领域,从曹操“若奉孝在,不使孤至此”的嗟叹中可见,郭嘉掌控大势的能力在曹营中无出其二!赤壁之战败而三足鼎立,倘若郭嘉在,或许,三国历史真的要大幅改写...

疏漏不足之处敬请指正

微信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更多原创文章

与作者及时互动

http://s8/mw690/006vDfcSzy76kpSBzMP77&690

如无特殊标注,“还原社”均为原创

转载请注明来源:还原社(hysociety)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