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文化 |
分类: 少府 |
筷子可谓是中国的“国粹”。它既轻巧又灵活,在世界各国的餐具中独树一帜,被西方人誉为“东方的文明”。目前出土最早的实物是河南省安阳市殷墟侯家庄M1005的铜箸和湖南省香炉石遗址的骨箸。文献记载最早见于《韩非子·喻老》:“昔者,纣为象箸而箕子怖。”司马迁在《史记·宋微子世家》中也有“纣始为象箸”的记载。纣为商代末期君主,以此推算,我国至少有三千多年的用筷历史了。先秦时期称筷子为“挟”,秦汉时期叫“箸”。古人十分讲究忌讳,因“箸”与“住”字谐音,“住”有停止之意,乃不吉利之语,所以就反其意而称之为“筷”。
http://dingyue.nosdn.127.net/tj84nlbfjk67bbBXukGHAXVlnyqeh9BnbYeqPkH1B90nk1468481675909.jpg
中国人使用筷子用餐是从远古流传下来的,我们从小就开始学习用筷子吃饭,每一个华夏子孙都会使用筷子。此外,新加坡、日本、韩国、越南、朝鲜都是使用筷子的国家。中华民族素有“礼仪之邦”的美称,在长期的饮食生活中,不同地区、不同阶层的人们对筷子的使用形成了一些约定俗成的讲究。平时我们在家怎么用筷子很随意,但是出门在外特别是在重要的饭局上,使用筷子的礼仪我们还是应该好好的学习一下。
http://dingyue.nosdn.127.net/7qYrOsIKSj7h=iV64BJ2x7C0GHxknU53CLCcZAgEFRKTg1468481675909.jpg
一、筷子的民俗禁忌
1、忌敲筷
记得小的时候,大人就经常告诫:敲碗敲筷,一世受穷。中国的父母就这样一代代地传承着这一用筷的民俗禁忌。因为用筷子敲打碗盘,是以前乞丐的常用传统动作。
2、忌祭筷
有时小孩用餐中途离开餐桌,会顺手将筷子直插在饭碗中,大人见了,第一反应就是厉声呵斥并立刻拔出筷子;有时即便是成年人,如果是不懂规矩的,也会出现这样的不当情形。帮客人盛饭时如果把筷子插在饭中,客人见了,肯定是满心不快且心理阴影几日不散。因为汉族的传统中多是给逝者上香时才会把一双筷子插入饭中。
3、忌杂筷
把颜色、质料不一的筷子递给客人,会被认为是对客人的大不敬。把长短不齐的筷子递给客人,更可能引起客人的愤而离席。因为筷子长短不一会让人联想起“三长两短”,而这正是未加盖的棺木的代名词。
4、忌架筷
在南方的一些地区,招待客人用餐时,最忌讳的是客人用餐结束时把一双筷子架在空碗上,因为主人会觉得这预示着他家里办事将会“架空”,意即泡汤。现在餐馆酒店的餐桌上都放着筷子架,显得有品位,同时也有帮助主人解“架空”之忧虑的作用。
http://dingyue.nosdn.127.net/mplPtDWM88JXF=HQD8K6uWWwRU0ILB=W4ht1I4QwZ3Fv01468481675910.jpg
二、筷子的卫生禁忌
自从2003年非典肆虐以后,餐桌上的分餐制日益受到人们的欢迎,经历了灾难恐慌的人们懂得了“人有情而病毒无情”这一极为简单而重要的道理。但是,时间久了,善良好客的人们在觥筹交错中似乎又忘了那沉痛的教训,用筷的卫生这个话题很有重提的必要。
1、忌品筷
在餐桌上我们会发现,有人习惯于用舌头舔去粘在筷子上的饭菜,也有人在拿不准向哪盘菜伸手时喜欢用嘴唇吮吸筷子,这是一种极不卫生极不雅观的行为,同桌见了他夹过的那盘菜,一定是忍痛割爱的。
2、忌掏筷
有的人在餐桌上猎奇心较强,手拿筷子在菜盘中不停地无意识地扒来扒去,不扒遍整个菜盘不会善罢甘休,直扒到满桌的人对那盘菜完全失去兴趣为止。这是一种非常缺乏教养和公共卫生意识的餐桌用筷表现。
3、忌点筷
有的东道主非常热心好客,每上来一道菜,他都要热情地向大家介绍主料、配料、刀工及烹调工艺,用他本人的筷子在那道菜上点来点去,并要大家趁热吃。但奇怪的是,凡是经他点拨过的菜,总是少人问津。
4、忌剔筷
餐桌上难免有人牙口不太好,特别是吃了某些动物的瘦肉以后,塞了牙缝是常有的事。但有的人会直截了当地拿筷子当牙签,旁若无人地剔得嘴和脸都走了样。试想,当他的那双刚剔完牙的筷子再次伸向菜盘时,同桌的食友作何感想?
http://dingyue.nosdn.127.net/VfDef=gDauuNy6WfChJDjnaFeh=DVIpsDAWuGs5K1OHzz1468481676036.jpg
三、筷子的礼仪禁忌
俗话说,“衣食足而知礼节”。宴请或聚餐时,用筷成为人们展示礼仪风范的一个窗口,筷起筷落之间,悄悄地透露着一个人的礼仪修养。注重自身形象和组织形象的人一定不会因为一双筷子而“大意失荆州”。
1、忌迷筷
聚餐或赴宴时,满桌的美味佳肴常让一些人犯难:到底先吃哪一盘?但这种犹豫只能存在心里,切不可表现在筷子上。有的人面对丰盛的菜肴举筷不定,就拿着筷子在桌子上空游移,引得大家都对他行注目礼,给人的感觉是整桌菜都归他他才会踏实从容。其实办法很简单,夹离自己最近的一盘菜即可,或者干脆不举筷。
2、忌抖筷
两根筷子中,上面那根是主动筷,下面的那根起接应作用,五指协调配合,轻轻松松、稳稳当当地把食物夹住,送入口中。但常见有的人夹食物时费劲地与筷子搏斗,抖抖索索地把菜呀汤啊洒落一路,有时甚至把鱼呀肉哇整块地砸在盘中,这在餐桌上是非常失礼的。我们也会看见有的人夹住菜后习惯性地上下抖几下,结果把汤汁抖落在桌上甚至旁人的身上,这种无意义的抖筷也会引起旁人的不快。
3、忌指筷
有的人用筷子夹取食物时,其余四指弯曲,惟独食指一马当先,直指前方。由于主导筷少了一只手指相助,整个夹取的过程显得颇为费力。在中国,包括不少别的国家,用食指指人是一种非常不礼貌的行为,会被人误以为是在指责对方。而用筷时食指前伸,客观上也是一种有失文雅的不礼貌的表现。另外,用筷子指人也是一种极不尊重对方的做法,因为筷子是手指的延伸,用筷子指着人说话的不良习惯,是必须要提醒自己加以改正的。
4、忌贪筷
有时我们会发现,有的人用筷子夹取食物后,会把筷子握在掌中,同时又操起调羹舀取食物,这会给人贪吃、不懂规矩的印象。一只手中应该用筷不用勺、用勺不用筷,吃得从容而文雅。
另外,插筷(用筷子插取盘中食物)、打筷(别人夹菜时不懂得避让以至筷子打架)、舞筷(说到兴高采烈时拿筷子当道具手舞足蹈)、掷筷(给人递筷子时距离远图省事一扔了之)等等都是餐桌上用筷的忌讳。
http://dingyue.nosdn.127.net/MjITkhKXyJA9pnIMwqCmFA20sMTiqjhOx7dCzoV5dclIi1468481676039.jpg
筷子中隐含着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的信息,筷子使用中的点点滴滴的礼仪也都会给对方留下不同的印象,在人们的日常生活、日常交际中绝非可以等闲视之之小节。围着餐桌论天下时,切不可忽视筷子的社会功能。
http://dingyue.nosdn.127.net/QSXubkRnYPaKwgVNxCU3TnTnGWcsGmnO9nssEFYYudm5e1468481676039.jpg
疏漏不足之处敬请指正
微信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更多原创文章
与作者及时互动
http://s16/mw690/006vDfcSzy76kCVRPI39f&690
如无特殊标注,“还原社”均为原创
转载请注明来源:还原社(hysocie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