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开清流东林党的误国亡国的真相
(2016-08-12 10:29:06)
标签:
眀朝历史红楼梦史话东林党崇祯 |
分类: 人文 |
明末自万历朝起的”妖书”、”梃击”、”移宫” 三大案,
都是跟东林党争夺政治主导权密切相关。而弘光帝的继位问题,更是彻底的暴露了东林党的私心自用。因为担心福王即位后会追究东林党在三大案中的责任,所以以史可法为首的东林党捏造朱由崧不贤,反而声称品行不怎么样的明神宗之侄潞王朱常淓很是贤德,一反他们素日的伦理立场,坚决要立伦序靠后的为帝,造成极大的混乱。
福王朱由崧的继位伦序的问题本无可讨论,正如路振飞遗书史可法:“谓伦序当在福王,宜早定社稷主”,刘城的《上阁部史公书》:“伦序应在福藩,大宝之御无可迟滞之意”。其实弘光帝时,南明仍然控制着从山西,湖南,山东以南的主要的经济生产区。如果当权的东林党史可法辈能够以大局为重拥立福王朱由崧,就不会导致军阀因为拥立之功而坐大,也不会有后来东林党不断恶意造谣以颠覆弘光朝的统治。
正是东林党史可法等人的一心谋私,再加之门户之见,极力排斥同本有亲东林党的意向的马士英和阮大成、以及大顺和大西军的联手合作,造成了南明的分裂和混乱,直接导致了弘光朝的覆灭。
还记得我前面揭秘甄家时说过的:甄家的二姑娘,也就是南明的第二个皇帝隆武帝是南明诸帝中最为有能力,所以朱慈炤笔下的贾母夸赞甄家二姑娘----隆武帝朱聿键道:“你们二姑娘更好,更不自尊自大,所以我们才走的亲密。”
朱聿键改变弘光帝时的基本政策,开始联合农民军共同抗清,一度展现了少有的有“中兴”气象,朱聿键对党争有一定的清醒认识,在他的“缙绅”、“戎政”、“儒林”三篇《便览》中写道:
“盖国家之治,必文武和于上,始民兵和于下。不然,立败之道也。”
“治不独出于帝王,必与文武之贤者共之。始于得贤将相,终于得贤百职,四海兆民,方有信赖。民安则华强彝服矣。……帝王量大,则识必高。识高,必用舍公明。又何有乎东林、门户,魏党、马党之纷纷哉!呜呼,三党成,偏安矣;四党成,一隅矣!”
隆武帝朱聿键还在考选推官策题中说:“历代之受患,莫过于群臣朋党之最大。于今两京之覆,二帝之伤,皆此故也。……朕今亦曰:‘去寇易,去党难。’然党不去,寇不驱也,审矣。”
东林党误国不算,卖身求荣也罢了,可恨的是还利用著史权篡改历史、颠倒黑白,这天下能有几人体会的了朱慈炤的“一把辛酸泪”啊!
第三十一回:“宝玉笑道:“(湘云)还是这么会说话,不让人。”林黛玉听了,冷笑道:“他不会说话,他的金麒麟会说话。”一面说着,便起身走了。幸而诸人都不曾听见,只有薛宝钗抿嘴一笑。”
黛玉说的其实是:“湘云实为明史,史书自然不会说话,可是编纂明史的金麒麟---黄宗羲等东林党人却会说善骗,他们因为同满清统治者沆瀣一气而得以把握着著史权和话语权,从而颠倒黑白、欺世盗名!”
黛玉的悲愤控诉“诸人都不曾听见”,因为别人都听不懂黛玉话中真义,唯有东林党人全心全意服务的主子宝钗----即周后和满清----最是清楚不过了,所以“只有薛宝钗抿嘴一笑”,周后和满清的无限得意尽在这“抿嘴一笑”不言中。
首度破解,持续更新,敬请关注博客文章,更多揭秘都在《红楼隐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