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红楼隐史
红楼隐史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9,134
  • 关注人气:125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造衅开端实在宁”隐藏的历史真相(2)

(2016-07-22 12:19:10)
标签:

眀朝历史

崇祯

红楼梦

历史

文化

分类: 人文

户科给事中觧学龙上言:”漕粮之囤积于河干者,约二百余万。昨正月六日圣谕: 勋戚文武内臣富民之家,但有牛驘车辆,俱往务関漷县等处装运进京,依例给与脚价。窃计诸臣中,惟勋戚之车辆最多,当必有摩肩毂击而至者。乃自正月十三日运起,至二月初八日,运入京仓者止十万八千一百一十四石;运入蓟州者止一万七千二百石;因询所助车辆,则内臣暨顺天府宛大二县五城兵马司俱有装运。戚臣惟左都督周奎大车一辆驘一头。都督田弘遇大车一辆中车二辆牛四头驘十头。此外无一助者。而勋臣则寂然无闻矣。他不具论,即如武清候李诚铭,蒙恩累朝,富可敌国,今日建一院宇则运砖石若干车;明日创一楼榭则运木料若干辆。当魏璫擅政之日,借助工为名馈银数万,今日之事何等紧要,而抗违至此!”

  为国出力的时候,还是皇亲国戚靠谱,富可敌国的周奎出了“大车一辆、驘一头”,田弘遇出了“大车一辆、中车二辆、牛四头、驘十头”,这田家也实在是忒不像话了!你家钱比不上武清侯和周奎多,级别更是比不上了,怎么干活的时候这么充大,这不是让太后皇后家脸上无光么!


     《旧京遗事》”嘉定伯嗜财,住海岱门新房,放债诸贫民,收其息,寝室积钱常满。”  《傳信錄》记载:李自成入京,“贼之杀勋戚大臣也,奎献银十万、美女十人,得不杀;仍赏银千两”皇亲嘉定伯周奎献银七十万贿脱”,光现银就不下八十万两,周奎有的是钱!

    

      相形之下,田家兄弟却因为交不出足够的钱而被拷打至死。《爝火录》:“ 锦衣卫佥事田弘祚自缢,弘谟被杀。弘祚、弘谟,皆弘遇之弟。”,奇怪了!田秀英的叔叔都死了,剩个几岁的弟弟能做什么?却没看到从田家搜得什么惊人的财宝,难道这财宝随着田秀英田弘遇的病死都烟消云散了?比比周奎光是白银就被大顺军找出了80万两,田家传说中的钱呢?周奎手里光是现银就有八十万两,却只肯支援崇祯区区两千两,有这样的好国丈,崇祯怎能不亡国?怪不得太监徐高哭诉曰:“老皇親如此鄙吝,朝廷萬難措手,大事必不可為矣!”

 
     
     可是东林党文人们是一定要诋毁田秀英和田家的,因为只有丑化政敌才能美化他们那不光彩的周后和周奎。史书记载周后故意问崇祯田妃琴艺何处学来“妃从何人授指法?”,崇祯不悦,吓得田妃赶快将继母吴氏昭入宫中一起弹琴,“(皇)上疑之,问在家师谁,贵妃以母授对。次日即召其母入,与妃对弹,始释然,赐而遣之。”这才躲过大劫。周后因为捏造谣言没有证据故而只能用旁敲侧击的方法让崇祯疑心生暗鬼,可是东林党文官们却在明亡后将周后想做的事直说出来并散布天下混淆视听。 太子老师东林党杨士聪《在玉荟堂记》写到:“田妃父宏遇陕西人,久住在京,曾为千总官,其妻吴氏,妓也。田妃亦非其女。” 其他东林党人的作品,如孙承泽的《恩陵典礼记》等亦是如此学着周后的伎俩百般诋毁田秀英的出身以抬高美化周后。

  诋毁田妃出身这一招不新鲜,魏忠贤为了废掉天启皇后张嫣曾说张嫣不是张国纪之亲生女儿,而是盗匪之女。《胜朝彤史拾遗记》记载“(懿安)后本孙二女,犯辟以女托之生员张国纪,张国纪女之,非己女也。罔上大不道。上亦疑之,幸其说不根,无左验,乃已。”由于张嫣是皇后地位高不能随意废立,加上没有有力证据所以最后不了了之。

  可是这招使在田秀英身上可太可怕了。崇祯可不是神经大条的天启,崇祯的多疑冷酷是出了名的,在位十七年,换了五十个大学士,十一个刑部尚书,十四个兵部尚书,诛杀总督七人,杀死巡抚十一人、逼死一人,其它下级官员被杀的不下百人。所以即使是维护崇祯的四皇子朱慈炤在写黛玉和秦可卿时也不得不说其人多疑小心眼,“心细,心又重,不拘听见个什么话儿,都要度量个三日五夜才罢!”,何况田秀英又只是个妃子,不像皇后不能轻易废立,如果田秀英的出身真有问题,早就被虎视眈眈的周后和满朝的东林党打入十八层地狱,永世不得翻身了!周后和东林党这招是要置田秀英于死地!够恶毒!
 
 
 
      有一处《人海记》的记载更是令人思考,描述田妃企图陷害周后:“帝每日召田贵妃,妃例御凤舆,由小太监异之而来,是日异者改为宫婢。上问故,日:“小太监多恣肆无状。”叩其实,日:“坤宁宫(周后所居)太监狎宫婢,故远之耳。”上色动而搜其处,获得狎具,盖宫婢各有太监为腻侣,所谓“对儿”又名“对食”。上骤怒,立遣诸小太监,中宫因怼恨成疾,呕血。有老宫人日:“田妃宫中,独无对几乎,亦可搜之。”已而果然,上疑始释……”

  这是一个非比寻常的故事,当然如果它是真的就更好了!一定有人要问了:为什么说不是真的?

  研究崇祯的后宫生活的人,一定要读《崇祯宫词》和《彤史拾遗》。这两本书对崇祯在位十七年间的宫廷生活进行了全面的记述,上至星象,下至衣食住行,甚至包括娱乐生活,记载最为全面细致。《崇祯宫词》的作者王誉昌也在前言部分讲,此书是自己多方采证,确认无误后才予以记录的,力求全,但更力求真。

  但奇怪的是:以全著称,大到星相、皇五子之死,小到穿衣戴花吃汤圆都一一细致记录的《崇祯宫词》和《彤史拾遗》都异常默契地对这起惊动了皇帝和中东两宫,后果严重到周后吐血的宫廷大冲突彻底无视!只字未提!

  为何《崇祯宫词》和《彤史拾遗》的作者们宁可不顾事实地夸赞周后“大度”“每裁抑外家恩泽”,诋毁田妃“每见上,輙为外家乞恩泽”“ 倨见周后”,却不愿收录如此明显有利的大事件作为攻击田妃的确凿证据?

  原因很简单:因为这事根本就不存在!就连《崇祯宫词》和《彤史拾遗》的作者们都没听说过!所以无从收录。

  像《人海记》中这种造谣充分说明了当时丑化田妃美化周后的情况的严重。谣言满天,黑白颠倒。

  再想想太子老师、东林党大儒吴梅村是如何在他的《圆圆曲》中将周后献陈圆圆的丑事栽赃到田家头上的,他又是如何在他的《永和宫词》中污蔑田妃和抹黑崇祯的,就连清代史学家赵翼都看不下去了,指出吴梅村“何必以定陶作衬?且太子久定,嫡庶间并无参商,何必以如意为比?周后奉旨自尽,何得以曹操之弑伏后为比!”的包藏祸心!


  因为投靠了满清而掌握着笔杆子和发言权的东林党文人极尽所能地美化自己,为达目的不惜颠倒黑白、杜撰捏造,更有糊涂的世人附和鼓噪,怪不得四皇子朱慈炤会悲愤地写下“谩言不肖皆荣出,造衅开端实在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