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国作家网#散文:打搅团

(2018-06-27 22:33:45)
标签:

杂谈

http://s1/large/006vntmuzy7pV4twvYo2c

        “三月三,打搅团。你家来了个黑老汉,吃了搅团把门关,把你吓得胡叫唤。上你炕,吹了灯……”

        村道上,放学回家的淘气男孩子用手做成喇叭状捂在嘴上相互可着劲地骂仗。

        前边的倒退着走,后边的骂不过,就跑起来追,前边的一看后边在追,忙掉头就跑。一路上跑跑停停打打闹闹,各人回各人家。

        也许回到家里吃的就是他妈打的搅团,只是不知谁家里会来个黑老汉。

        搅团是陕西关中农村的一种家常便饭,有些地方还把这种吃食叫“哄上坡”,意思是这种饭不耐饥,吃饱了上一道坡就又饿了。

        搅团,搅团,把面糊搅成团状就行了的意思。说起简单,但要做出好搅团还真有些不容易。

https://mmbiz.qpic.cn/mmbiz_png/U31Owmr5oYe6nxuAaQFUgTic5wjVsibS3s0pStNcky7KwBulS0HafzshmaN5LDSMoDK9Ad8DPkD1qtsffloSicmWw/640?wx_fmt=png&tp=webp&wxfrom=5&wx_lazy=1

        现在打搅团一般用小麦面粉,我小时候麦面短缺,村里人打搅团一般用细玉米面。记得有一回礳的玉米面有些粗,打的搅团,漏的面鱼吃起来堵在喉咙难以下咽。

        打搅团先要打“面茨”,给盆里舀少许面粉,加凉水搅成糊状,搅得越均匀越好,直到面糊里没有圪瘩。

        把水烧开后,一边用擀面杖在锅里搅,一边将打好的面茨一点点倒进水里。

        面茨倒完了,再朝锅里撒干面粉,一边撒一边搅,感觉擀面杖搅起来稍微有点拗手,稀稠就差不多了。

        搅团的软硬取决于面糊的稀稠,这是个技术活,全凭经验。有一年村里一户人家,娶了个傻媳妇。结婚第二天小脚婆婆坐在炕上纺线,叫傻媳妇去打搅团,傻媳妇不会做却也不好意思跟婆婆说,只好硬着头皮动手去做。

        傻媳妇搅着搅着感觉有点稠,就去给婆婆说:“妈,稠了,咋办呀?”

        婆婆正忙着纺线,就对傻媳妇说:“稠了加点水。”

        一会傻媳妇又来了:“妈,又稀了。”

        “稀了加面。”

        “妈,又稠了。”

        “稠了加水。”

         稀了,稠了,稠了,稀了。

         稀了加面,稠了加水。

           ……

         “妈,锅溢出来了,加不进去了。”

https://mmbiz.qpic.cn/mmbiz_png/U31Owmr5oYe6nxuAaQFUgTic5wjVsibS3skSEickwvjomYqekibmaibKc4ibrFFMSCdLuxzsMnziaItor7v8htyfGnNgA/640?wx_fmt=png&tp=webp&wxfrom=5&wx_lazy=1

        打搅团必须用文火,农村人打搅团时大多用的是小麦秸秆。火硬了锅底就糊了,打出的搅团吃起来满口的糊焦味。

        乡间有“搅团要好,七二十搅。搅团要粘,腰要扭圆”的说法。这是说打搅团时一定要用力搅均勻。搅到了的搅团吃到嘴里才光滑软和。

        一直搅到锅里的面糊起泡,说明搅团马上就熟了,这时要灭火,盖上锅盖再捂三五分钟,一锅搅团就算做成了。

data:image/gif;base64,iVBORw0KGgoAAAANSUhEUgAAAAEAAAABCAYAAAAfFcSJAAAADUlEQVQImWNgYGBgAAAABQABh6FO1AAAAABJRU5ErkJggg==

         搅团有多种吃法。

        醮汁吃。醮搅团用的汁,关中人叫“水水”,捣好蒜泥放在老碗里,蒜泥上放一些辣椒面和盐,把烧得冒青烟的菜油“嗞啦”一声浇在上面,最后给里边倒上醋,搅和均勻,这“水水”就做成了。

        取一个内面光滑的器皿,最好在凉水里醮一下,以免吃完了粘在器皿上不好洗。然后用勺把锅里的搅团舀到器皿里,直接用筷子夹块醮汁吃就行了。

data:image/gif;base64,iVBORw0KGgoAAAANSUhEUgAAAAEAAAABCAYAAAAfFcSJAAAADUlEQVQImWNgYGBgAAAABQABh6FO1AAAAABJRU5ErkJggg==

        煎搅团。也叫水围城。先用菜油炒些“梢子菜”。这“梢子菜”指的是葱,韭菜,蒜苗,小蒜(野蒜苗),季节不同用的菜也不同。小蒜炒的最香,农村有“二八月的小蒜香死老汉”一说。炒“梢子菜”的时候只放点盐就行了。

        “梢子菜”炒好后,再炒酸菜,炒酸菜时里边放上辣椒面,炒熟后给锅里加水烧开,调味。农村人调味一般只用盐,顶多再加点五香粉就行了。

        烧好的酸菜汤舀到碗里,再给碗里舀搅团,搅团高出汤汁,宛如一座城周围全是水一样,最后再把“梢子菜”盖到碗里,即可开吃。如果嫌不够酸、不够辣,可以加点醋和辣椒油。

data:image/gif;base64,iVBORw0KGgoAAAANSUhEUgAAAAEAAAABCAYAAAAfFcSJAAAADUlEQVQImWNgYGBgAAAABQABh6FO1AAAAABJRU5ErkJggg==

        烩搅团。烩搅团前先要晾搅团,取内面光滑大盘子,在水里醮一下。

        农村人看见谁家把院子扫得干干净净一尘不染,就会说:“把院子扫得又白又光,都能晾搅团了”。这意思是说晾搅团的盘子一定要光滑。

        把搅团舀到盘子里,大约有一指半厚,晾凉。切成指头宽,一寸半长的条状或一指半见方的块状。

       锅里菜油烧热,先把“梢子菜”炒香,再放酸菜辣椒面炒熟,加水烧开后,把切好的搅团下到汤里,三几分钟就能吃了。

data:image/gif;base64,iVBORw0KGgoAAAANSUhEUgAAAAEAAAABCAYAAAAfFcSJAAAADUlEQVQImWNgYGBgAAAABQABh6FO1AAAAABJRU5ErkJggg==

       还有一种吃法,把搅团做成面鱼吃。

        晾一盆凉开水,一个人拿着下边有孔的漏勺在水盆上边,孔的直径大约是小拇指粗细。一个人把搅团舀在漏勺里,搅团顺着漏勺下边的孔漏到凉开水里,就叫面鱼。

        掌漏勺的人要来回不停地拿漏勺在水盆上转,使面鱼能均匀冷却,以免水里的粘成圪瘩。配合操作好了,漏的面鱼有一匝多长。

        农村人把漏面鱼的漏勺叫“漏鱼鱼筛筛”。小时候生产队几十户人家有一把公用的,家里打搅团时先要打听“漏鱼鱼筛筛”在谁家,大人就打发我们小孩去找,往往找到后,前边还排了四五家,就要一家一家跟着排队。

        一般天热的时候吃面鱼感觉最好。

       面鱼可凉拌吃。把面鱼用笊篱捞起,沥干水,炒些“梢子菜”和蒜泥、油泼辣子,盐、醋拌着吃,凉面鱼就软蒸馍吃最香。

data:image/gif;base64,iVBORw0KGgoAAAANSUhEUgAAAAEAAAABCAYAAAAfFcSJAAAADUlEQVQImWNgYGBgAAAABQABh6FO1AAAAABJRU5ErkJggg==

     农村人爱吃“浆水鱼鱼”。所谓浆水,就是泡酸菜的水。把酸菜炒熟,用浆水呛锅,浆水太酸可加水勾兑,烧开后晾凉。再炒点“梢子菜”备用。

      沥干水的面鱼放在碗里,浇上凉酸菜浆水汤,把炒好的“梢子菜”盖在上面,爱吃辣的话,再在上面浇一勺辣椒油,一碗让人垂涎欲滴的浆水鱼鱼就做好了。

       夏天从田间劳作回家,燥热难耐,一碗浆水鱼鱼“呼哩呼噜”下肚,酣畅淋漓,凉透心肺,打个饱嗝,疲劳燥热一下子烟消云散了。

       打搅团的锅底,农村人叫“咯喳”,是打搅团时的附带产品。在物质匮乏的年代,孩子们最爱吃。

       把锅里的搅团刮完后,锅下边就有薄薄一层锅底,祖母再给灶里放一把麦草火,一会儿搅团锅底边就翘起来了,烘干了后,祖母再用锅铲把搅团底铲起来,“咯喳”就成了。往往一出锅就会被我们兄妹几个一抢而光。那东西吃起来又干又脆,越嚼越香,就跟锅巴差不多。

https://mmbiz.qpic.cn/mmbiz_png/U31Owmr5oYe6nxuAaQFUgTic5wjVsibS3seIdMTpadlUic3zlvPFx5iaCicBicxMlUEAY0DicVF1g965gOgHjib0QHOyUA/640?wx_fmt=png&tp=webp&wxfrom=5&wx_lazy=1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人在外边呆久了难免就会思念家乡的吃食味道。

        邻村有个老革命,做了某兵种司令员、中央候补委员。把家中老母亲接去享清福,以尽孝道。每日里好吃好喝好款待。谁知去了半年,老母亲要回家。司令员问原因,老母亲说:“想吃搅团。”

        司令员对老母亲说:“你想吃就早说嘛,这有何难?叫厨师做就是了。”

        然而厨师却不会做。

        后来又找部队上陕西乡党做,做出来端给母亲,老母亲尝了一口,又说:“吃不出搅团味。”

        万般无奈,司令员只得把老母亲送回老家。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吃食品种花样百出;生活节奏不断加快,打搅团麻烦不说,打过搅团的锅刷起来也挺费事;也由于锅灶改革,土灶即将退出厨房的历史舞台……诸多原因,农村打搅团的人也不多了。

https://mmbiz.qpic.cn/mmbiz_png/U31Owmr5oYe6nxuAaQFUgTic5wjVsibS3sdRN9yFcS502D3VuicBvyxibAeTgtZ66ibwsRkfD2NHzwOoA3mxiaRvSia5Q/640?wx_fmt=png&tp=webp&wxfrom=5&wx_lazy=1

        山珍海味,大鱼大肉吃多了,难免想吃粗茶淡饭。如今有些酒店就顺应顾客的心理需求,菜品里就增加了搅团。

      春节回家朋友在“皇后大洒店”聚餐,一看菜单上有搅团,在大酒店里看到如今连乡间也不常吃的土得掉渣的吃食,大家不免觉得稀奇。就点了几样凉菜,然后每人要了一份搅团。酒店的醮搅团的“水水”,煎搅团的汤都真吃不出农村的那种味道来。

        搅团是下里巴人的吃食,一登大雅之堂就失去了原来的味道。也只有用乡间的土灶、麦草火、“黑老鸹锅”打出来的搅团才够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